季英
在廣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一小部分“學困生”,他們不僅學習成績落后,學習動機上缺乏正確的認識,而且學習態度不端正、行為懶散,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存在嚴重缺陷。為了轉變“學困生”的學習態度,改變學習習慣,提高物理成績,全面提高他們的物理綜合素質,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對他們進行興趣教育,想方設法激發“學困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本人從以下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精心導入新課,激發“學困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學困生”來說,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是他們學習的一大困難,為了讓他們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前應精心設計,采用科學而有趣的方式成功導入新課,以安定情緒、吸引注意力,使他們很快進入狀態,使有意注意確立而渴望求知,為課堂教學開好頭。例如,在學習“熱機”時,我采用演示實驗導入新課:在試管內裝些水,用橡膠塞塞住,用酒精燈將水加熱,讓學生觀察現象。一段時間后,隨著“砰”一聲,塞子被噴出很遠,同時,管口有大量的白霧生成,然后提問“塞子為什么會噴出,管口為什么有白霧生成,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發生了怎樣的轉化”。兩種現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喚起“學困生”的有意注意,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迅速進入問題思考,為新課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直接而穩定的學習興趣在物理學習中作用很大,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探究。如何讓“學困生”保持穩定而持久的興趣,關鍵在于教師的精心引導,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特別是針對“學困生”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難,否則,屢屢的失敗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失去興趣。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困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創設層次不同的問題情境,激發他們的物理學習興趣。例如,學習“摩擦力”時,可讓他們回答,在草地上滾動的足球為什么會停下來?車輪胎上為什么會有凹凸不平的花紋?用力捏閘自行車為什么會停下來?等。這樣,他們通過對問題的回答,加深、強化了“摩擦力”這一物理概念本質的理解和掌握,讓他們品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由此保持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
三、精心設計實驗教學。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概念、規律、定理都建立在大量的觀察、實驗和實踐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實驗教學,盡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如:二力平衡實驗;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如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這樣富有挑戰性的實驗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一些容易操作的小實驗,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困生”來完成,例如,“覆杯實驗”“慣性球實驗”等。通過實驗,讓他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揚起了自信的風帆,使他們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
四、精心創設認知“沖突”。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展開要多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要抓住時機精心創設認知“沖突”,掀起思維沖突的狂瀾,使學生產生渴望解決問題卻又無法解決的心理矛盾,以此來激發“學困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在好奇心驅使下積極探索,順利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對于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很多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這是新概念、新規律學習的難點根源,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不斷設疑、不斷質疑,設法讓學生的錯誤觀點暴露出來,產生認知“沖突”,這是保持“學困生”有意注意、激勵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最有效的途徑。
五、精心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為了追求升學率,不少教師集中精力抓考分,偏愛優等生,歧視“學困生”,對“學困生”的教育不公平,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了深深的傷害,極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悲觀情緒。另外,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法指導,讓他們敢問、敢想、敢說、敢做,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認真聽講、獨立思考、敢于提問、勇于質疑、樂于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建立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困生”哪怕是微乎其微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贊賞,使濃郁、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成為他們合作交流的平臺和靈感涌動的空間。
總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正視學生個體差異,想方設法激發“學困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克服物理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使他們逐漸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