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君文
摘要:近年來,不斷深入發展的素質教育對現在初中教育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新課改強調要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培養語文學科素養。在這種背景下,高效課堂應運而生。學校、家庭、社會越來越重視初中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更加重視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針對初中生,淺談如何實現初中語文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專業素養;信息化技術;評價結構
高效課堂,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就是效率非常高的課堂,它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層次。然而,語文是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學科,它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學科之一。下面,本文從提高初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采用信息化教學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優化評價結構四個方面,談一探實現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水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古人之訓。雖然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一直倡導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主人。但是我們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不能忽視老師的主導作用。初中生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生活經歷也比較簡單,身心發展還不健全,他們的學習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老師的指導。因此,要想實現初中語文課堂的高效性,首要任務就是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某位老師飽受學生的愛戴,那么通常情況下在這個班級中,這位老師所教授的學科成績就比較好;如果某位老師不被學生認可,那么這位老師的教學經常會受到學生的抵觸,從而造成課堂效率比較低下。因此,學識比較淵博、素質較高、生活閱歷較為豐富、受人尊敬的老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往往是比較高效的。專業素養較高的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能夠充分了解這堂課可以為學生講授的知識,不僅能夠兼顧教材,還能夠考慮學生的真實需要,使得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真實的需要。專業素養較高的老師還能夠認真分析教材,對教材內容做出合理的取舍,從而使得呈現在課堂上的知識都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促使學生在課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從而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性。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初中生對知識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如果老師不具備足夠的知識儲量,就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是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如,在初中一年級學習《觀滄海》的時候,老師要了解曹操創作這首詩的背景,了解作者在這首詩中所寄托的胸懷天下的情懷。另外,還有很多學生通過平時閱讀以及觀看影視資料,對曹操這個人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要想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老師就必須具備豐富的關于曹操的知識儲備。這些都是專業素質高水平的要求。
二、應用信息技術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社會,在這個時代,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現在我國很多領域都應用了信息技術,包括教育領域。在語文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網絡能夠整合多種教育資源,這可以讓老師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教學進度,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我國地域廣闊,區域資源差異非常大,在過去的教學中,初中語文課堂受到了時空的限制,無法實現高效教學。但是信息技術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能夠把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資源整合在一起,為師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實現高效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被應用的最為廣泛的信息技術就是多媒體技術。老師要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賞析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知識,或者通過網絡了解所學文章與文章作者的背景知識,接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與投影儀等,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語文課堂。如,在學習冰心先生的《紙船》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并通過網絡提前搜集這首現代詩的創作背景,了解冰心老人的生平。在課堂上,老師再利用多媒體播放《紙船》的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靜靜聆聽,從而感受冰心筆下所抒發出的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閱讀量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老師可以利用網絡,讓學生通過網絡下載一些名著,或者是成立“班級電子圖書室”,讓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網絡環境中包含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許多垃圾信息可能會對初中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因此,老師在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時候,要認真審核各個網站的內容,逐條排除垃圾信息,從而保障學生所處的網絡環境是安全的。
三、轉變學習方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高效課堂所要求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具有開放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的。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主要是死記硬背,幾乎沒有探究性活動。因此,要想實現高效語文課堂,就必須轉變初中生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比較輕松的學習氛圍,并用開放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如,在《女媧造人》一課中,老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都知道女媧是誰嗎?你們了解的女媧故事都有哪些呢?”學生會爭先恐后地回答他們平常通過視頻或者閱讀所了解到的女媧故事。接下來,老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幅女媧的畫像,并讓學生自己闡述他們心中的女媧是什么樣的形象。有的學生認為女媧很偉大;有的學生認為女媧非常有智慧等。接下來,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比一些經典的神話人物形象,比如嫦娥、妲己等,讓學生了解神話這類文學體裁的特點。
四、優化評價結構
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高效課堂,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優化評價結構。另外,對一堂語文課是否達到了高效課堂要求的判斷,也離不開評價。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待學生發展,評價應保持適度寬松與寬容”,要求老師應該“用整合的觀點來全面把握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新格局,并將其作為課改的最終目標”。因此,初中語文課堂要摒棄傳統的“以分數論天下”的評價方式,開展發展性評價,重點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人獲得全面的發展,而非變成“學習機器”。
總而言之,開展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活動,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初中語文老師要接受新課改提出的挑戰,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素質水平,為實現語文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將其應用在語文課堂上,這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初中生積極、主動學習,學的效率與質量才是評價整個教學活動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標;優化評價結構,這是評價教學活動是否達到高效要求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