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鵬,陳 玲,楊 雪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遼寧 沈陽 110024)
手術室系統化護理措施對患者的應激及心理狀況的影響研究
廖慧鵬,陳 玲,楊 雪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遼寧 沈陽 110024)
目的 探討手術室系統化護理措施對患者的應激及心理狀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患者120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的患者采用手術室系統化護理措施,而對照組患者則應用常規護理的模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應激及心理狀況。結果觀察組患者采用系統化護理措施后,其焦慮(35.25±3.24)、抑郁評分(32.08±3.72)均較對照組[(43.81±4.62),(40.18±4.62)]低,而自尊評分(24.16±4.05)卻高于對照組患者(17.31±3.02),兩組患者結果差異較為顯著,有統計學意義,且術后其腎上腺素E(58.10±6.72)pmol/ L、去甲腎上腺素NE(162.87±23.62)nmol/L,皮質醇COL(226.19±37.80)nmol/L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手術室對患者采用系統化護理措施,可明顯優化手術期的心理狀態,顯著降低患者的應激水平,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手術室;系統化護理;應激
在臨床上,在手術室治療的患者,其病程時間一般較長,會引發患者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且疾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疾病產生的并發癥,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抑郁以及恐懼等問題,而且還需面對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其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均會受到影響[1-2]。本研究采取系統化護理措施對患者的應激及心理狀況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現具體介紹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20例,隨機將其分別60例,觀察組60例,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齡為(59.5±8.0)歲,平均體質量為(56.7±6.5)kg,且有骨科有18例患者,婦科15例,腦外科有14例患者,13例五官患者;60例對照組患者,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齡為(60.3±8.8)歲,平均體質量為(57.7±7.5)kg,且有骨科有17例患者,婦科16例,腦外科有16例患者,11例五官患者,觀察組及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作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的護理方案,而觀察組患者采用手術室系統化護理措施,具體過程如下:(1)加強術前的心理護理以及健康知識教育,在向患者不斷傳播疾病知識時,還需增加心理暗示,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營造良好的診療環境,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2)嚴格規劃好手術時間以及空間,通常手術室的環境會使患者產生孤獨、恐懼感。因而,在不影響手術室工作的前提下,可盡可能地減少參與人員,一定要保持安靜的環境,且為了避免突發意外,手術均需安排在上午,手術室內無需放置其他無關器械,以便保證消毒效果和足夠的空間。(3)增強術中的管理,需維持足夠的氧氣,且需定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設置較大的潮氣量,使患者的PCO2維持在25~33 mmHg之間,保持其顱內壓的穩定,降低腦水腫的發生率。且需保持靜脈通路通暢。避免出現酸堿平衡的紊亂。(4)增強術后的護理工作,及時地對患者的各個指標進行監測,保持循環以及呼吸的穩定性,積極采取預防病變先兆的措施,避免發生意外。(5)盡量減少手術境的刺激,應用布簾可把監護室分成幾個小房間,保護其隱私。將護理有關操作規定在早6點至晚8點進行,使患者有足夠的睡眠[3]。
1.3 觀察指標
1.3.1 測量兩組患者的應激反應水平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后,術前、術后分別空腹抽取5 mL的外周靜脈血,對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以及皮質醇(COL)等相關應激反應的含量進行測定,
1.3.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護理前及護理后兩周后都需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自尊量表(SES)的相關調查問卷,然后對其焦慮、抑郁以及自尊作出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有資料EXCEL先用建庫,進行一般資料均衡性檢驗。定性資料兩組間比較用χ2檢驗;定量資料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正態分布),秩和檢驗(非正態分布),若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多次重復測量的指標用重復測量指標的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應激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者及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其應激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E、NE、CO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及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其心理狀態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采用系統化護理措施后,其SAS、SDS的心理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的常規護理方案,而其SES評分卻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患者在手術期間會發生某些應激反應,這些應激反應對其生理以及心理有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3]。國內外報道稱[4-5],手術應激其發生機制:應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主要有:缺乏有關疾病的基本知識,對治療以及護理過程不是很了解,對治療結果失落等,產生抑郁、恐懼等負面心理。治療時被迫與家人隔離,引發各種焦慮,以至于導致其發生能力和語言能力部分缺失,使護患之間交流發生障礙。而且術后患者的傷口疼痛使患者產生煩躁等負面情緒,監護室內的嘈雜環境、燈光照射以及有刺耳的儀器均可使患者產生緊張情緒,最終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因而本研究采用系統化護理措施,其不僅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而且可減輕應激反應的發生,進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系統化護理措施,極大地提高了患者對其手術相關的知識水平,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緩解,改善了護患關系,其對護理質量、患者術后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6]。

表1 兩組患者的應激水平的比較(x±s)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本次研究顯示,采用手術室系統化護理措施后,患者的E、NE、COL水平均低于常規護理方案,且其SAS、SDS的心理評分均低于常規護理方案,而其SES評分卻較高。心理狀態明顯得到改善。因此可得,在手術室對患者采用系統化護理措施,可明顯優化手術期的心理狀態,顯著降低患者的應激水平,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實施系統化護理措施,以患者為護理中心,對患者進行系統化的護理,給予患者優質的服務,有效改善互患關系,進而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1]范玉霞.手術室整體護理對婦科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2,9(32):29.
[2]馬平,付東英.觀察手術室整體護理對婦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8(14): 281-282.
[3]戚碧珍.系統化護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預后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5,22(28):167.
[4]王祥英.系統化全程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12(32):2770-2772.
[5]郭燕.探討手術室護理對癌癥患者術前應激反應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88(16):243,248.
[6]王黎黎,付艷茹.手術室引進關愛護理模式對腫瘤手術患者應激狀況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2,18(21):618-6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