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磊
(江蘇省昆山高新區茗景苑幼兒園,江蘇 昆山 215300)
摘 要:文章結合教育實踐,分析隔代教育對兒童成長的消極影響,提出提高兒童隔代教育質量的策略。祖輩要理智地進行教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注重言傳身教;父母要規范自我,改變方法,起到模范作用,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關鍵詞:隔代教育;家庭教育;幼兒;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G78;G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3-0015-01
接送幼兒、開家長會、組織親子活動時,常常看到的是老人的身影。年輕父母忙于工作,教育孩子的重擔大多由祖輩承擔。祖輩有長期的家庭教育經驗,生活閱歷比較豐富,有時間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但有些祖輩教育觀念落后,文化基礎差,溺愛孩子,容易讓孩子出現性格缺陷,不利于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對兒童成長的消極影響,提出提高兒童隔代教育質量的應對策略。
一、隔代教育對兒童的消極影響
(1)視野狹小、缺乏活力。由于祖輩平時陪伴的時間較多,因而相比那些由父母照看的孩子,這些祖輩照看的孩子所接觸的新鮮事物少了許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兒童游樂場的一些設施在父母看來適合孩子玩,但只要祖輩在身邊,一旦祖輩覺得危險,那孩子絕對不可以碰這些設施。祖輩以為這是在保護孩子,殊不知,玩耍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在玩耍過程中,孩子接觸了新鮮事物,也會找到自己的玩伴,體驗成功的樂趣。而過分保護,會讓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活力。
(2)人際交往能力差。部分隔代教育的孩子在家里的時候習慣于唯我獨尊,因而在學校的時候不懂得什么叫謙讓,不懂得尊重師長和同學,人際交往能力差。有研究表明,從小與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的孩子,在社會交往能力上比未形成良好依戀關系的孩子強得多,他們的心境也相對平和,沒有太大的波瀾,懂得以合理的方式去結交朋友。而唯我獨尊、沒有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的孩子,不能說被“排擠”,但其人際關系總是不太和諧,不能與人保持正常的關系。
(3)認知上以自我為中心。部分祖輩溺愛孩子,事事滿足孩子的要求,使得一些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和自以為是的習慣,影響到日后的健康成長。此時,不能用“他們還小”來解釋,這是日積月累造成的后果,即便長大后有時也難以改變。這些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得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不愿推己及人,也不愿將自己的東西與同伴分享。因此,很難與同伴和睦相處,也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交際氛圍。
(4)助長依賴性。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當祖輩把一切都準備好以后,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都不會”了,這樣不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只有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才能有效地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增強兒童的自主能力。
二、提高兒童隔代教育質量的對策
(1)祖輩方面。首先,及時轉變教育觀念,理智地進行教育。祖輩要勤于學習,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采取理智的方式來傳達對孩子的愛。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平時也應該多讓孩子與其他人接觸,尤其是多接觸同齡人,以此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與適應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父母可以購買一些多媒體圖書,讓祖輩利用這些學習資料教育孩子。社區也應采用多種渠道,設置相應的多媒體公告欄與宣傳板,讓先進的教育理念走進千家萬戶。當前,相關部門應多出版適合祖輩教育孫輩的多媒體圖書,充分滿足祖輩對于教育方面的需求。再次,注重言傳身教。祖輩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要用自身的行為影響孩子。這就要求祖輩自身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謹言慎行,以身作則。
(2)父母方面。首先,規范自我,強化責任意識。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說過:“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是在大學,而是0歲~6歲這個階段。因為人類智慧就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人的心理定型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如果父母毫不在乎孩子在兒童時期的隨機教育,對孩子在成長路上的任何反饋都置若罔聞,那恐怕將來只有“后悔”兩字可以言說。其次,改變方法,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兒童起著至關重要的示范作用。無論孩子處于何種年齡,父母說話做事之前都需要慎重考慮。父母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地看待人和事,起到模范作用。再次,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學無止境,作為父母,學習是一件不能停止的事情。現在的父母大多是80后,趁著還年輕,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要做到先充實自己,再與祖輩共同商討最好的教育方法。
三、結束語
總之,隔代教育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只有全社會充分重視,隔代教育的問題才會得到妥善解決。祖輩要理智地進行教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注重言傳身教;父母要規范自我,改變方法,起到模范作用,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祖輩的教育與父輩的教育相輔相成,發揮各自的優勢,才能夠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洪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東教育,2002(33).
[2]闕攀.隔代教育的不良影響及解決對策[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2).
[3]馬媛.隔代教育對幼兒發展的負面影響及規避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4(03).
[4]林聰.隔代教育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影響[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