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娜·沙里江+羅莉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摘 要:目的:探討案例教學在臨床免疫學教學中的價值。方法: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的理論、實踐考核成績及對課堂教學氛圍滿意度。結論:將案例教學運用于臨床免疫學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關鍵詞:案例教學;臨床免疫學;教學質量;學習成績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3-0020-01
哈佛醫學院在19世紀90年代引入案例教學,經過長期的實踐,案例教學得到快速發展。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涵,提高大學生學習效率,能讓大學生扎實地掌握臨床知識,提升臨床技能。臨床免疫學是高等院校專業學位課程之一,本文研究案例教學法在高校臨床免疫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入選標準:一是有獨立學習能力,二是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標準:一是身體情況差,不能堅持學習者,二是中途退出研究者。從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院大學生中選出40人,分為研究組(接受案例教學)和對照組(接受傳統教學),每組20例。研究組平均年齡、性別分別為(19.8±1.8歲、男性12例、女性8例),對照組平均年齡、性別分別為(20.2±1.5歲、男性11例、女性9例),兩組性別、年齡無差異。
(2)對照組教學。教師依照臨床免疫學課程教學大綱,認真編寫教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前把需要學習的內容告訴學生,課堂上反復講解學習重點和難點,課后布置學習任務,并在上下節課前進行點評、打分。
(3)研究組教學。一是編制教學大綱。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及相關科目的考試成績,編制適當的教學大綱。編寫時要精心選擇臨床免疫學的典型病例,同時加入供討論或研究的一些問題。二是分組。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選一個組長。每次上課之前,各組成員通過上網檢索、到圖書館借閱圖書、借鑒以往學習筆記等方式進行預習,并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將學習成果制作成PPT。三是帶教。上課開始后,教師先對課程核心內容進行講解,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病例的了解,然后讓兩組學生各自匯報學習成果。教師要負責調節課堂氣氛,讓每組成員暢所欲言,充分討論對臨床免疫學典型病例的認識,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四是分析與總結。教師歸納知識點,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指出有待提高的地方。對于一些共性問題或疑難問題,教師要進行重點講解,通過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
(4)評價方法。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理論、實踐考核成績,了解兩組學生對課堂教學氛圍的滿意度。一是理論、實踐考核成績。考試分為筆試及實踐兩項,每項滿分100分。筆試內容為教學大綱編制的相應問題,主要內容包括免疫濁度技術、固相酶免疫測定技術、免疫熒光標記技術、流式細胞術、膠體金技術等。二是課堂教學氛圍滿意度。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臨床技能等方面,總分100分。
(5)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當P<0.05,判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的理論、實踐考核成績結果比較有差異(P<0.05)。
(2)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對課堂教學氛圍的滿意度結果比較有差異(P<0.05)。研究組96.6±1.5(分),對照組90.5±2.8(分),T=6.34,P<0.05。
三、討論與結論
傳統免疫學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原因主要是課堂上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但忽視免疫學教學的固有規律和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學生只能被動思考和被動學習,造成臨床實踐能力不足。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先編制教學大綱,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的定位和組織,解決“為什么學”“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然后通過分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相互探討的氛圍,同時教師提供真實案例,讓學生認真分析不同的案例,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后,教師通過分析與總結,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以上教學步驟,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使得學生增加對課堂教學氛圍的滿意度,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完善實踐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臨床免疫學是一門比較深奧、抽象的學科,傳統教學法容易導致學生學習被動,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將案例教學運用于臨床免疫學教學中,在課堂上對臨床病例進行分析和討論,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案例,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建華,陶祥亞.案例式教學法在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05).
[2]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于美方.大學教學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4]王強,舒榕.提高《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效果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