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宏亮
摘 要:本文以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資產負債表歷史數據和相關背景資料為支撐,在總結區域清算往來匯差資金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重點剖析了其形成與變化的邏輯關系及成因,并從實務角度提出進一步加強清算往來匯差資金監測、分析、管理及其數據挖掘應用的建議,以期對促進地方經濟金融互動發展產生正面影響和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央銀行;清算資金;匯差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3)-0092-03
一、研究動因和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金融改革發展更加深入,現代科技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社會資金流動電子化系統化批量化平臺化水平不斷提升且趨勢有所加快,市場主體瞬時瞬間就能實現對資金的籌集、調度和劃轉。從資金清算角度看,無論商業性金融機構或類似機構還是中央銀行,都能對各類資金劃轉行為進行連續全面記錄,從而實現對社會經濟活動軌跡的真實記載和客觀反映。而人民銀行開發管理的現代化支付系統,不僅向金融機構提供所有跨行資金匯劃服務,承擔本系統內部會計財務、經理國庫等部門所需服務,還在財稅庫銀橫向聯網、集中代收付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加快全社會資金運動和完成資金清(結)算業務的大動脈大通道。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人民銀行清算往來匯差資金的結構規模特征、形成變化原因、運行規律及趨勢等,不僅是分支機構履行金融管理與服務職責之所在之所需,還有利于精準把握區域經濟金融運行規律,從而促進當地經濟金融良性互動和發展。
二、近十年榆林市清算往來匯差形成與變化特征
(一)清算往來匯差方向除個別年份外大多呈現為借方余額。據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2006-2015年資產負債表(下同),2006和2008年該市清算往來匯差各構成科目的資金軋差后表現為貸方余額,屬于負債項目;而剩余八個年份均呈現為借方余額,屬于資產項目。從資金流動層面分析,最近十年榆林市經濟運行良好,各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當地也成為投資追捧的高地和資金流入的洼地,客觀上吸引了各路域外資金積極參與到區域經濟建設中來。在人民銀行會計報表上表現為典型的多數年份清算往來匯差為借方余額,而兩個年度的貸方余額主要由于榆林市作為能源資源輸出地,對全球金融危機等外部影響更敏銳更超前更直接,致使對應年份的跨行資金流出大于流入而形成貸方余額。
(二)清算往來匯差規模變化與區域經濟金融運行基本同步。剔除日常零星消費使用現金等因素,絕大部分社會性資金的交易、流動和結算,無非通過商業銀行內部渠道或人民銀行跨行支付系統來完成。雖然本文基于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開展分析,并以資金的跨行流動和清算為側重點,但支付系統清算比重大的現實并不影響分析過程的客觀性。2006至2015年,榆林市GDP從439.47億元大幅攀升至2621.29億元,年均增速高達14.08%,期間當地人民銀行清算往來匯差也由2006年的貸方余額20.6億元擴大至2015年的借方余額271.67億元,年均增長55.06%,兩個指標絕對值和相對值變化趨勢及幅度接近,其中外部環境變化是2006和2008年該項目貸方余額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清算往來匯差余額在榆林市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主體地位突出。榆林市2006和2008年清算往來貸方匯差余額各為20.6億元和48.6億元,分別占對應年份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資產負債表中負債項目的25.79%和33.72%,僅次于金融機構準備金存款項目占比。在最近十年間的其他八個年份,榆林市清算往來借方匯差余額先后從2007年的15.28億元大幅攀升至2015年的271.67億元,年均增長55.06%,在資產總額中的占比也相應由21.06%上升至91.41%,平均占比66.86%。無論從資產方還是負債方看,榆林市清算往來匯差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地位都十分突出,并且對其規模和結果的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
(四)國庫和營業部門業務變遷與發展對清算往來匯差有很大影響。2010年11月之前,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國庫部門通過TBS和ABS辦理業務,其中行庫往來科目變化是影響全轄清算往來匯差方向、規模、結構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借方余額從2006年的9.77億元上升至2009年的16.98億元,年均增長13.25%,該指標在對應年份清算往來匯差中的平均占比為65%左右。2010年11月人民銀行上線運行TCBS后,分支機構經理國庫業務轉由該系統辦理且不再通過本級大小額支付系統,榆林市中心支行國庫部門當時在支付清算資金往來科目上的借方余額68.13億元一直保持至今未變,其構成科目分別為大、小額支付清算資金往來貸方余額40.09億元和借方余額108.22億元。剔除該因素,此后國庫內部往來科目變化成為國庫業務影響榆林市清算往來匯差的主渠道,并且該科目六年間平均余額為35.33億元,平均占清算往來匯差總量23.9%。另外,榆林市金融機構門類和數量位居陜西省各地市前茅,加之最近十多年市域經濟活躍,通過當地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完成清算的業務量呈現出螺旋上升的態勢,并成為全轄清算往來借方匯差形成的主要貢獻項。
三、榆林市清算往來匯差形成與變化的邏輯關系及成因
(一)戰略定位和發展優勢是清算往來匯差形成與變化的根本原因。結合以上分析和有關研究,榆林市最近十年清算往來匯差方向、規模及結構的變化,既是對該市經濟金融運行過程的真實記錄,也是對區域發展結果的客觀反映。榆林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和陜西省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是其真實寫照,當地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和總量不斷攀升,極大吸引了國內外諸多市場主體前往該地投資辦企業和經商,并且輻射范圍廣、虹吸效應強。另外,榆林地區能源資源初級品及相關工業品、畜牧產品、特色農產品等以外銷為主,與之相伴的資金運動呈現為凈流入,而米面油、煙酒副食、其他輕工業品、汽車等日常用品和高端消費品以外調為主,相應的資金流整體上以流出為主。在資源、戰略、區位、發展等綜合優勢作用下,榆林市貨物流和資金流涇渭分明,與之相伴的域內外各類資金大進大出和凈流入成為一種常態。這反映在人民銀行榆林市中心支行清算往來匯差上,表現為典型的借方余額持續時間長,匯劃資金規模大,匯差結構也因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及結構優化而不斷適應和調整變化。
(二)社會和財政相關資金的獨特運動是清算往來匯差形成與變化的驅動因素。從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各構成項及其關聯科目間的勾稽關系看,引起清算往來匯差項目形成與變化的主要業務包括經理國庫,以及交存財政存款和一般存款準備金等與商業銀行的往來業務,內部財務由于受預算管理相關規定約束對其影響可忽略。最近十年間,榆林市預算和財政收支規模狀況在經濟持續發展帶動下,增速持續高位、總量不斷壯大、庫存高居不下,行庫往來或國庫內部往來、金融機構繳財政存款余款年均增速各為45.56%和22.54%,兩項業務對全轄清算往來匯差量的影響分別為35.31%和11.58%左右,其中財政性繳存款在2012年前后分別呈上升和下降走勢,與區域經濟運行態勢基本吻合。另外,近十年榆林市第二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平均占比為70.38%,年均增速分別高出第一、第三產業及GDP相應指標各8.68、3.56和1.33個百分點,工業主導地位突出;固定資產投資在經濟總量中平均59.13%的占比和22.55%的年均增速,表明該市經濟發展仍以投資拉動為主。上述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所對應的社會性或商業性資金流,對榆林市總體清算往來匯差形成與變化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和作用力。
(三)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技術保障水平高和“性價比”優是清算往來匯差形成與變化的重要因子。資本具有逐利和避險兩大本質屬性,一般的市場和社會資金也同樣會在成本、收益、安全和便捷性之間做出取舍或選擇。最近十多年既是我國金融行業信息化和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建設加快及層次水平提升的新階段,同時也是榆林市金融機構門類、數量不斷增多和區域經濟金融快速發展的時期。這段時間內,榆林市市場主體層出不窮,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區域內外聯系廣泛而密切,各類大額及跨行資金流動和運作,對便捷、普惠、安全、高效的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的依賴成為現實需求和發展趨勢。在榆林市經濟發展和央行支付實時方便、成本低廉等因素作用下,該市清算往來匯差形成的方向固化、規模攀升、結構優化、效率提升等特征更加明顯和突出。這既是人民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技術保障水平高的體現,同時也說明其“性價比”對各類資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四)互聯網+和支付渠道多元化是清算往來匯差形成與變化的新動力。最近幾年,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日新月異,同時其中蘊含的風險也備受社會關注和有關方面擔憂。雖然榆林市還屬于發展快而落后的地區之一,但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等其他有資金往來業務的吸引和沖擊,從事網上購物、理財、投資、微交易、電商等線上業務的群體不斷壯大、交易量持續攀升、輻射穿透力增強。從線上資金運行規律、管理模式和榆林實際看,線上各類交易的資金結算以銀行、支付寶、第三方支付等為主,但后兩者在資金交割中的比例在提高。非傳統交易商的資金往來平臺一般都配置在發達的一二線城市,雖然榆林市沒有其資金托管行和清算行,但當地無論是具體消費還是從事電商業務等交易,仍然會帶動可觀的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的流量和存量往來資金,這也意味著全轄清算往來匯差的形成與變化會有新的結構變化和發展趨勢。
四、加強清算往來匯差資金監測分析及其數據應用的建議
(一)不斷開拓區域清算往來資金監測的廣度和深度。在監測范圍和口徑上,探索從支付清算資金往來的區域、范圍、行業和財政性、商業性等不同分類和區分上加大監測力度,切實掌握各類各路資金流入流出的規模、結構、趨勢等明細數據及配套資料。在監測方式上,大力拓展和強化ACS等業務系統的監測和應用功能,做到網絡監測與手工監測相輔相成和優勢互補。在存儲加工上,建立清算往來資金監測數據庫和對歷史數據的加工存儲單元,著力構建清晰通用的應用數據庫。
(二)努力探究區域清算往來資金的運行規律。商品流代表了經濟活動的物質運動過程,而資金流則反映了經濟發展的價值運動軌跡。一是通過對區域清算往來匯差流量和存量數據的搜集、加工、處理和深入分析,努力形成各類實用的雷達圖、矩陣圖、走勢圖等分析應用工具。二是善于在龐雜的清算往來匯差數據中,挖掘出更多有利于對區域經濟金融運行開展深度分析所需要的有用信息。三是在數據挖掘、提煉和分析基礎上,以清算往來或資金結算為視角,努力探究全轄各類經濟活動相伴隨的物質和價值運動規律與趨勢,進而為履職和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三)進一步釋放人民銀行在清算往來資金管理中的履職潛能。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資金清算往來平臺是嫁接行內行外有關業務的橋梁和通道,既是觀察金融機構業務開展和區域經濟金融運行情況的窗口之一,也具有了解行內業務和其他部門履職情況的天然優勢。因此,分支機構應進一步挖掘履職潛力,對外加強清算往來資金流動分析和積極管理,將其打造成為了解和衡量各金融機構貫徹執行貨幣政策績效程度的一個維度,對內統籌發揮經理國庫、會計財務、貨幣發行、支付結算等“大會計”業務對整體履職的引領和提升作用。
參考文獻
[1]董韻.如何構建中國支付經濟學[J].中國金融,2016,(15):64-65。
[2]歐陽衛民.支付與金融[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3]王素珍.改善支付生態環境[J].中國金融,2016,(16):18-19。
[4]溫秋鵬.基于支付業務貢獻度的陜西省區域資金流動規律分析[J].西部金融,2013,(7):61-65。
[5]夏永青,侯龍.國庫監督現狀與困境[J].中國金融,2016,(15):88-89。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balance sheet of Yuli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and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basic features of regional clearing funds with exchanges rates, the paper puts the emphasis on the logical relations and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 And from the angle of pract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clearing funds with exchanges rat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ata in order to place a positive impact on an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loc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raction development.
Keywords: central bank; clearing fund; rate analysis; advice
責任編輯、校對:陳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