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摘要:目的 通過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觀察及護理,探討對心衰患者的觀察、監護及護理重點,搞好對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減少心力衰竭患者并發癥的發生,達到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時間。方法 將個性化的護理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對80例患者實施臨床癥狀觀察、用藥、運動、飲食、心理護理,并配合健康宣教、預防并發癥等各項護理措施。提高了80例患對疾病的認識,增強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達到良好的效果。結果 通過有效的溝通和護理,幫助患者順利地度過危險期,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及患者愈后的生活質量。采用人性化護理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從(10.5±2.3)d縮短到(7.5±2.5)d(P<0.05),有效地縮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節省了醫療資源。結論 有效人性化的護理可減少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心力衰竭;人性化護理;效果
人性化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除了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外,另給予患者人文關懷,保證患者住院期間的身心健康。人性化護理理念的提出,滿足了人們對住院期間生理健康和心理舒適的雙層要求[1],提出了從患者心理、身體和社會(家庭)等主要影響患者身心因素著手進行護理[2],而個性化服務就是重視患者的個體差異,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和不同需求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將以往“護士實施什么護理,患者就接受什么護理”轉變為“患者需要什么,護士及護理什么”它體現尊重、理解和關懷,強調的是以人文本的人性化護理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我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之間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三尖瓣返流及射血分數等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患者意識清楚,查體合作,無合并嚴重疾病急性期生命體征不穩定著,亦無褥瘡等并發癥,見表1。
1.2研究方法
1.2.1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如患者的基礎護理、用藥護理、飲食的護理、心理護理等,執行標準護理技術規范。
1.2.2觀察組 除執行常規護理,落實各項工作質量標準外,更注重因人護理。
1.2.2.1護理環境的個性化 室內保持安靜、整潔、優雅、光線柔和、空氣清新。正確評估患者需求安排單間、雙人間或多人間,正確對應患者經濟狀況。
1.2.2.2護理素質的人性化 護理人員除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外,能夠愛崗敬業,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并善于溝通,能夠營造良好的氛圍。
1.2.2.3護士形象、言行的人性化 ①完善護士形象,著裝整潔,儀表優美;②主動關心患者,態度和藹、熱情,言語溫和,動作輕柔;③尊重患者的社會人格,如根據職業的不同叫老師、師傅、教授或其他職務等,使患者感到自己不單單是一個患者,同時又是一個有社會身份的社會人并得到醫護人員的承認和尊重,做到護患雙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④加強護患溝通與交流,注重心理護理。全面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及時發現新問題并予以解決;⑤工作中做到沉著穩重、有條不紊,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
1.2.2.4健康教育個性化 針對患者病情、病程及相應條件在宣傳單中劃出其防治重點,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將個性化融入護理過程,我們的醫療對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3],了解“人”-“病人”的需求及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給予個性化的宣教。
1.2.2.5拓展護理內涵,轉變服務理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想方設法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
1.3研究步驟 采用隨機分組調查的方法,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100%進行評價。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情況之間比較,觀察組滿意度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1.3.1一般護理 采取常規護理,如患者的基礎護理、口腔護理、呼吸道的護理、皮膚護理及肢體功能鍛煉等。具體內容及執行標準按護理技術規范中的標準實行。
1.3.2人性化個性護理 了解每位患者的不適癥狀,生活自理程度,患者心理素質,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緒反應等,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使其達到認同和理解。耐心解釋與疾病有關的知識,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及其相關因素的認識水平。
1.3.3評分和滿意度調查 患者出院前一天,結合臨床醫生檢查情況對患者心臟功能進行評分,評價療效。同時對住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患者無法完成則由家屬填寫,共發放問卷調查表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
1.3.4統計學分析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x±s),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對照組與觀察組療效之間比較,結果見表2,提示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說明個性化護理可有效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療效果。
2.2兩組住院時間的比較 采用人性化護理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從(10.5±2.3)d縮短到(7.5±2.5)d(P<0.05),有效地縮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節省了醫療資源,見表3。
2.3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或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患者或其家屬更愿意接受人性化護理,更能配合醫護人員工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見表4。
3 討論
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是一個綜合過程,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4]。而人性化護理干預是現代護理的新模式,主要是從人性化角度出發關注疾病治療過程中患者的需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5]。通過本研究進一步說明在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方面,采用人性化個體護理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和患者滿意度,真正體現了對患者的關愛、重視,使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得到了尊重, 其具有非常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凈,方偉,王燕.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負性情緒、自我管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4):95-98.
[2]吳秀芬.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人性化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5(3):108-109.
[3]唐愛軍.圍術期優質護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10):89-90.
[4]劉金俠.心力衰竭的臨床癥狀及護理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8):97-98.
[5]朱雯晴.慢性心力衰竭初級預防的研究進展[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2(3):120-124.
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