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偉
〔摘 要〕美麗農村的建設工作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為了讓農村的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維護生態,并且展現自身文化特色,必須通過規劃設計達成和諧發展的目的。目前我國已經有許多美麗鄉村發展的成功案例,各個地區都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基于當地文化、自然景觀特征規劃的旅游型美麗鄉村建設,將是時代開展的新潮流。
〔關鍵詞〕旅游特色 美麗鄉村 規劃設計
一、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概念
1、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的內涵與價值。在美麗中國的發展主導方針之下,建設美麗鄉村是現代我國的經濟開發目標,也是黨十八大報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方法。美麗鄉村的核心概念是順應環境、保護自然、彰顯地區人文價值以及改善農村生活水平。以旅游為導向的美麗鄉村規劃主要方式為對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社會經濟狀況進行多方面的調研并且進行評估,然后設計出適合當地農村特色的旅游產業導向的開發模式規劃。不同村鎮應有因地制宜的設計方法,不應千篇一律的套用同一種成功的規劃設計,其具體分類方式主要有郊區農家樂模式、特色產業參觀體驗旅游、古村落建筑保護展示模式、大型休閑娛樂場所建設以及自然生態景觀區等類型。
美麗鄉村在整體規劃統籌上應具備區域聯動、串連城鄉旅游線路、顧及全局層面的定位,在細節部分要突出村鎮的特色,呈現美麗鄉村村落的差異化,以達到多元發展的目的。在個體層面則要依據差異性原則,找出各家的旅游型態創新特點,融合當地飲食文化、特色產業、土特產販售、游樂場區合作等方式吸引游客前往。
美麗鄉村設計規劃為農村帶來的具體價值與內容主要有數點,其一是整治村莊風貌。具體的行動功效有改善公共空間的秩序、修繕破損的古建筑物立面、改造再利用廢棄的建筑空間、村莊環境綠化以及整體形象塑造提升等,使農村的面目煥然一新。第二方面是整潔衛生的改進。許多農村在現代化清潔設備方面仍十方缺乏,需要安裝抽水馬桶、實施垃圾收集轉運工作以及降低畜養造成的環境臟亂等。在公共衛生設施方面,為配合旅游開發應設置適量公共廁所、整治水溝河道。其次是基礎建設的提升,為了與城市、其它農村地區的旅游線路開發統合,旅游型美麗鄉村設計應考慮交通運輸的設置,將村莊道路硬化、加裝路燈使其亮化,加強主干道的路面與設施質量,讓車輛能順利地通行于村莊內。其它的具體基礎建設有污水處理、提升環境綠化比例、消防人員與設備建設以及供水系統等,整體地提升鄉村內各種建設水平。
2、鄉村建設存在之問題。目前我國的農村人口經統計仍占有全國總人口數的一半以上,部分地區城鄉差距較大,農村建設落后。常見的農村問題有環境臟亂、經濟水平落后、生活配套措施缺乏以及土地資源浪費等,農村問題也是美麗鄉村開發需面對的問題,新的措施要能兼顧改善舊環境的問題,而不是增加新的適應問題。
現今的農村開發有數點問題值得借鑒與避免,主要是對全域性考慮的缺乏所導致的后果,具體問題在于旅游村鎮的打造沒有以一個整體來進行統籌規劃,資金與資源分散造成沒有效率的運用,村內的建設沒有合力開發,各自為政,因此鄉村的旅游業同類性質惡性競爭,旅游產品選擇單一,質量粗糙并且重復率高,造成旅游人潮逐漸將低,無法長時間的留住游客等問題。在規劃層次上,個體問題以外還有區域整合的規劃問題,村鎮之間的聯系道路、城鄉之間的配套措施是包含于總體規劃的內容之中。獨立發展的美麗村莊在建設上有所限制,常會有產品設備與服務不齊全,電力、電信、供水等基礎設施不完備等問題,尤其在多元化的旅游層面上,無法提供游客更深入、更廣泛的娛樂選擇,造成旅游內容的單調而吸引不到游客,或者是因為交通建設的不便,游客在進行旅游規劃時無法將特定地點排入行程內,錯失游客商機。另一方面,農村內的商業管理意識淺薄,對于市場的運行機制缺乏認知,容易忽略品牌的建立宣傳和營銷推廣方面的工作,也沒有相應的整合平臺機制,在運行管理上常常質量參差不齊,各家農戶服務水平不一,讓游客感覺有不專業的印象,難以擴展運營規模。為了旅游型美麗鄉村持續發展、健康成長,在設計規劃時就應預想可能的問題點,提供數種具有可行性的對策。全域型的視野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幫助村莊脫離獨自奮斗的困境,與周邊環境形成旅游陣線共同吸引游客,也讓村莊內各家各戶有合作招商機會,建立專業統一的運營平臺和品牌形象。
二、旅游型特色美麗鄉村的規劃與設計
1、結合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旅游型美麗鄉村的設計行動重點以五大方向為主,明確主題規劃、加強功能型定位、優化空間設計、創新旅游服務以及完善旅游配套措施。進行村莊的改造建設。不同村莊有不同特色可供運用,以自然資源為主的設計方式即是創造生態型特色美麗鄉村,凸顯地方的差異性。在基礎的方面,例如古木的維護,制造旅游標示牌與開辟人行步道,讓游客參觀村內古木景觀,了解當地歷史發展。大區域的自然景觀要善于規劃利用,近山的部分可設計山體公園供村民及游客休閑散步親近自然環境,有溪流、河岸的鄉村可以規劃利用水資源環境營造特色景觀,例如沿河建造堤岸步道,提供步行、騎自行車等游覽村莊景觀的旅游服務,以及建造駁岸景觀。
另外,農村賴以維生的農業種植景觀不僅可支持民眾日常的需求,也可設計成農業生產體驗活動,提供游客觀光項目選擇,例如,小規模的農業采摘體驗活動,生態型魚塘觀賞游覽、農田特殊種植物設計景觀等,讓游客對當地生產的農產品有所認識,體會農家日常生活勞動內容,在游玩中體驗田園鄉村風貌的自然美景。現今已相當盛行的農家樂、采摘游模式即是利用農業景觀進行小規模的觀光項目發展,在整體農村設計規劃上,可以采用綠色旅游、生態鄉村的系統化模式,突出農村的環保資源再利用、綠色環境特色,以健康、有機的農產品和生活型態吸引游客,打造反璞歸真的樂趣以及具有養生概念的形象。
除此之外,有特殊自然資源的地區可作為整體規劃的主題進行農村建設,例如,南京市江寧區的湯山村擁有溫泉自然資源,本身具有吸引游客前往的休閑娛樂優勢,只要善加規劃開發利用即可突出地方特色,區隔其它鄉村的旅游特性,以強烈的特色差異性達到宣傳效果。
2、空間環境設計方法。在旅游特色美麗鄉村的空間建設方面,主要以原來樣貌為基礎,參考居民的需求意見,設置適當的空間規劃。在個體農戶部分可能會需要家禽畜養空間、農務用品儲藏區以及車庫等,因此可能會需要調整村莊內的巷道空間,讓各戶的車輛足以通行,以個體農戶運營為主的小規模項目農家樂、自駕游等都需要村內的交通順暢無阻。此外,普遍畜養家禽家畜的鄉村應考慮將飼養區域設計調整在后院的空間,一方面減少動物排泄物制造的環境臟亂,一方面也可提升村莊整體的美觀。在公共空間方面以村民的生活條件優先,設計開放民眾使用的廣場、公園、綠化空間以及室內的公共空間供居民休閑聚會、運動、交流等。在基礎建設的空間規劃外,可以根據村莊的現實情況進行考察,提出具體可行的公共設施改善方法,在空間設計中納入教育文化設施、醫療設施、體育設施等。
3、維護傳統文化與人文價值。以人文特色為主的旅游型美麗鄉村,其核心設計概念為宣傳當地傳統文化、保護傳統建筑。規劃辦法應先對村莊內的宗廟祠堂、特色傳統民居進行考察與紀錄,判斷建筑的狀況與人文特色價值。可以在評估后將質量保存較佳的建筑做為示范展示建筑,修繕其立面結構與裝飾,在宣傳時突出建筑的美感特色。損壞情況較嚴重的可考慮修舊如舊方法重建一新建筑,但保持傳統之建筑特征控制色彩與樓層數,盡量與周遭的建筑維持整體一致性,以不破壞傳統特色美感為主。傳統建筑展示適合搭配歷史人文資料的展示,呈現完整的聚落發展過程,例如,修繕當地名人紀念館,傳統手工藝品展覽館和體驗區等。鄉村地方文化特色需要長期的對硬體進行保護性修建,控制新建物的數量與區域,維持整體的美觀和秩序,并且要對居民的觀念進行宣傳引導,建立保護自身文化的使命感,而不是只崇尚新式洋房。
旅游型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政府、居民、社會投資者多方面的參與和努力共同構建而成,設計的主要方針要認知到每個村鎮自身擁有的資源,加強重點特色開發利用,做出鄉村間的差異性,避免過高的重復性喪失游客。旅游特色鄉村的開展方向相當多元,不論是生態景觀型、農家體驗型、人文特色型都要面對共同的建設問題,基礎建設、公共設施、環境衛生、經濟價值等,補足缺少的部分以及借鑒成功的模式是設計實踐的動力來源。
參考文獻:
[1]王衛星. 美麗鄉村建設:現狀與對策[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1:1-6.
[2]郭麗萍,馬本和. 美麗赫哲族鄉村游研究——以街津口旅游景觀規劃為例[J]. 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04:76-80.
[3]李佩. 綠色生態視角下的鄉村旅游特色塑造研究——以寧波柴橋大河洋美麗小鎮規劃為例[J]. 華中建筑,2016,07: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