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桔 江文 編輯/韓英彤
防范跨境反洗錢風險
文/黃桔 江文 編輯/韓英彤
4銀行要正確處理合規管理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提高對跨境洗錢風險的重視程度,增強反洗錢意識,嚴格遵守反洗錢法律法規,做好客戶身份識別、大額及可疑交易報送等工作。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人民幣下的跨境洗錢風險日益加大。首先,人民幣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周邊國家以及在中越、中俄、中朝等邊境地區的流通,大都伴隨著旅游業、餐飲、零售業等現金結算行業的興起,交易具有隱蔽性,從而為跨境洗錢分子提供了便利,成為洗錢活動的新載體。其次,隨著資本項目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內金融業務資格審查必將放開,銀行如果以賺取利益最大化為前提,加之相應的監管制度缺乏針對性,很可能使銀行及其內部員工不執行相應的反洗錢工作要求,甚至和客戶串通,增加洗錢人利用跨境投資洗錢的機會。再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沿線國家大都具有恐怖活動頻繁、毒品犯罪猖獗、國際制裁相對集中等特點,加之反洗錢監管較為薄弱,易給洗錢分子以可乘之機,導致國內犯罪與國際犯罪集團融合,實現犯罪資金的跨境快速流動。最后,人民幣跨境投資業務的發展,客觀上降低了洗錢成本。人民幣國際化使境內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成為現實,如洗錢分子通過制造虛假合同、設立虛假關聯公司等方式,以對外投資的名義進行資金的跨境流動,將使洗錢行為變得更為隱蔽,從而提高了洗錢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出于降低違法成本的考慮,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選擇通過此途徑進行洗錢。
利用銀行結算服務的跨境洗錢
分拆結售匯。為逃避對個人居民購匯額度的監管,洗錢分子將超過等值5萬美元的資金拆到多個他人賬戶,實現分拆購匯。其特點是多個個人賬戶收入低于等值5萬美元的資金,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完成大額資金的跨境清洗(見圖1)。
銀行卡跨境刷卡套現交易。當前,通過銀行卡境外刷卡套現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假消費、真套現。如境外購物中心、典當行等提供套現服務的機構,利用POS機虛擬交易刷卡,再按照總金額的一定比例收取手續費,持卡人在刷卡后即可得到現金(見圖2)。另一種是“先刷卡、再退貨”,即通過購買首飾、名表等奢侈品以先刷卡、再退貨的方式套取現金。此外,由于銀聯借記卡在境外ATM提取外幣現鈔未納入個人結售匯額度管理,在當前網絡買賣銀行卡現象頻繁發生的情況下,不法分子可將非法資金在國內通過網上銀行匯入卡賬戶后,在境外ATM機上提取現鈔,隱蔽實現“黑錢”的現資金跨境。
虛假貨物買賣及對外直接投資
虛假貨物買賣。在跨國貿易中,資金流與貨物流分別通過銀行和海關兩方面實現。銀行僅憑借企業提供的單據,很難對貿易背景是否真實做出判斷;海關則由于檢查資源有限,不可能對所有進出境貨物進行逐一檢查。個別企業利用貿易真實性難以核實這一漏洞,與境外關聯公司串通合謀,簽訂虛假貿易合同,調整進出口商品價格,多報或少報進出口商品數量,利用名義上買賣的貨物和海關文件與實際運送物品之間的價格差異,實現資金的跨境流動(見圖3)。
虛假對外直接投資。境內犯罪分子假借投資者之名與境外關聯人合謀,利用偽造的直接投資合同進行資金轉賬與支付清算。在資金成功轉移出境外后,洗錢行為人可以選擇將資金以虛假追加投資等名義以人民幣或美元的形式再次轉回國內(見圖4)。這其實是國內的“黑錢”利用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的渠道來代替原有的國內清洗渠道。
通過非法匯兌型地下錢莊進行境內外資金兌付
地下錢莊和“客戶”均在境內外銀行開立多個銀行賬戶,如境內“客戶”想把資金匯往境外賬戶,將等值人民幣匯入境內錢莊,境內地下錢莊操作者通知境外錢莊按照匯率將相應數額的外幣打入“客戶”的境外賬戶;而如需要將境外賬戶的錢打到境內賬戶,操作過程則相反。該渠道最大的特點是,境內、境外資金各自循環,表面上人民幣資金不跨境,但實際上實現了資金的跨境流動(見圖5)。

圖1 分拆結售匯流程

圖2 銀行卡跨境刷卡套現流程

圖3 虛假貨物買賣流程

圖4 虛假對外直接投資流程

圖5 非法匯兌型地下錢莊流程
通過離岸中心洗錢
2015年以來,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人民幣匯差不斷擴大,很多洗錢分子通過虛假交易,利用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之間利率差和匯率差進行純粹套利行為,實現“黑錢”的保值增值。如:當離岸美元兌人民幣低于境內時,某境內企業A通過向香港關聯企業B進口商品,將境內人民幣輸出至香港;B以離岸匯率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再通過反向貿易向A進口,并以美元支付;A再以在岸匯率將美元換回人民幣實現匯差套利。當離岸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高于境內時,則由企業A借助虛假貿易背景實施進口,在境內購匯后付至境外企業B結匯;隨后,企業B在通過反向貿易向企業A進口,并將人民幣資金匯回境內實現套利。
銀行員工內部參與跨境洗錢風險逐步顯現。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后,國內外辦理人民幣跨境業務的銀行不斷增加,同業競爭壓力日趨激烈,制定并執行嚴格的反洗錢內控制度可能造成潛在的業務流失。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一些銀行不能正確處理業務創新與合規管理方面的關系,為了業務創新而忽視合規管理的要求,業務操作規程把關不嚴,甚至為了完成考核指標,協助、配合或與客戶串通,增加了洗錢行為人利用人民幣跨境洗錢的機會。
跨境業務洗錢風險管控存在明顯薄弱環節。首先,客戶身份識別難。客戶身份識別是金融機構預防洗錢的第一道防線。在跨境人民幣業務中,對于個人客戶而言,由于境內銀行尚無核驗外國身份證明文件真偽的系統,只能通過肉眼識別外籍客戶開戶證明文件的真實性。這使得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證件(護照、港澳臺通行證等)開立個人賬戶,轉移非法資金的問題較為突出。
其次,交易真實性核實難。跨境貿易審核的相關法規對于貿易單證的審核缺乏制度和指引依據。各家商業銀行在執行中尺度不一,有的銀行審核流于形式,僅憑企業提交的業務憑證,未作相應的盡職調查就直接辦理業務。企業提供的交易合同、協議等單據容易偽造,即便是真實的商業單證也可能偽造虛假的貿易背景。此外,不論是通過虛假投資、虛假貨物買賣等方式進行跨境洗錢,大都通過與境外關聯公司合謀,進而實現非法資金的跨境流動。但由于關聯交易的復雜性,雙方的關聯關系很難在表面真實的材料中發現問題。
最后,交易資金監測難。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通過大額支付系統辦理。該系統將跨境業務自動設置為報文全部落地的方式,只要戶名為中文,且與賬戶名稱一致,跨境人民幣匯入匯款將自動入賬。為追逐高額利潤而進行短期投機的不法份子,則可借此機會,通過虛構交易掩蓋非法資金來源和去向等行為。對此,銀行無法通過審核戶名和賬戶等客觀因素進行準確的分析判斷,增加了其及時甄別可疑交易的難度。
健全反跨境洗錢監管法律體系。一是逐步擴大反洗錢監測的領域與范圍,在反洗錢管理辦法中將跨境貿易、投資等相關業務的客戶身份識別、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等操作要求予以明確,并強化對境內人民幣卡境外刷卡消費的管理。二是明確對跨境投資類業務的監管權限及處罰依據。規定相關責任主體和權限,防止出現監管真空地帶,增加跨境洗錢的處罰條款,加大對違規銀行、企業及個人的處罰力度。
強化銀行跨境業務反洗錢工作履職能力。首先,樹立跨境洗錢風險防范意識。銀行要正確處理合規管理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提高對跨境洗錢風險的重視程度,增強反洗錢意識,嚴格遵守有關反洗錢的法律法規,做好客戶身份識別、大額及可疑交易報告等工作,履行好反洗錢職責,以有效降低潛在的洗錢風險。其次,做好跨境業務和產品的等級劃分工作。應對辦理的跨境業務和服務進行反洗錢評估,對不同風險程度和風險類型的業務實施差異化管理,對于重點業務實施重點監管,以有效控制風險。如對于直接投資中的資金本金結匯,由于業務的真實性難以把握,應采取最為嚴格的控制措施;而對存在長期合作的客戶,則可采取相對簡單的審查措施。再次,建立并完善跨境交易反洗錢監控系統模型和指標。一是建立完善可疑交易監控系統,以企業和個人跨境資金賬戶為依托,采集電匯、結匯、購匯等數據,針對分拆結售匯、銀行卡境外消費套現等行為,建立專門的監控模型和指標,對各時間段交易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實現對客戶跨境交易的整體監測。二是建立完備的黑名單管理制度,及時跟進中國、聯合國、美國和歐盟的制裁措施,確保制裁名單的完整,加強對涉名單客戶的甄別和監控。最后,加強跨境業務的客戶身份識別。要強化對交易真實性的審核,重點審核投資企業營業執照的年審情況以及營業地址、法定代表人身份證件的真實性,加強外商對華投資的背景和資信審查,要求境外投資者、債權人提供資金來源合法性證明,防止以投資為名洗錢的非法資金流入。此外,加強對企業關聯公司業務運作的審查和監督,并重點監測其資金流向,防止利用關聯公司進行洗錢活動。
逐步擴大反洗錢監測的領域與范圍,在反洗錢管理辦法中將跨境貿易、投資等相關業務的客戶身份識別、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等操作要求予以明確,并強化對境內人民幣卡境外刷卡消費的管理。
加強反跨境投資洗錢國內和國際合作。首先,加強國際間反洗錢合作。加強各國反洗錢職能部門在金融情報信息、反洗錢調查和監管方面的合作。此外,由于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的差異,在反洗錢監管政策法律制度上也不盡相同,這會給洗錢分子以可乘之機。對此,必須建立反洗錢的國際統一標準,以避免“監管套利”現象。其次,建立部門間反洗錢合作機制。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要加強與公安、稅務等部門的協調合作,對于反跨境洗錢,還需與商務部、外匯管理、海關等部門密切合作,探索建立數據共享平臺,提供并上傳涉外企業的基本信息,實現跨境業務數據的共享,為跨境洗錢交易的識別提供資源保證。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