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潔+王赟+郭秋+劉敏迪+黃佳
[摘要]目前蘇州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自有資金嚴重不足、獲取貸款難度較大、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高、融資周期短、信用等級低、抗風險能力弱、貸款擔保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可利用電子商務小借貸、大眾借貸、多種借貸結合等創新模式,并提出加快引進互聯網金融人才、拓寬互聯網融資渠道、建立靈活有效的監管機制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融資
[中圖分類號]F83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4-0116-03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的持續發展,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在不斷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給金融市場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蘇州中小企業技術升級與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過去以柜臺存款和貸款為主的銀行業務,現在向跨境結算、匯款和保代等領域拓展,彌補了傳統金融的諸多不足。然而,作為蘇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蘇州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不容樂觀。傳統金融公司不愿意給中小企業提供相對大額的資金支持,抑制了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做大做強,為蘇州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推動著新一輪企業融資的時代變革。
一、蘇州市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自有資金嚴重不足
隨著企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企業擴張的重要驅動力就是資金的逐漸累積,自有資金是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保證。蘇州中小企業由于發展初期規模較小,自有資金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常規發展,更不利于提升融資能力,進而導致融資困境。我國87%的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資金,24%的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13%的企業以民間集資方式獲取資金。一般來說,中小企業解決自身資金缺口的融資來源主要是相互融資。從江蘇省情況來看,經濟實力相對雄厚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區相互融資的中小企業比例為70%左右;而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徐州、淮安、連云港、鹽城等地區,其內部融資占比則超過80%。由于外部融資的成本高、難度大,因此中小企業從外部市場獲得必須的資金比較困難。
(二)獲取貸款難度較大
去銀行貸款是蘇州中小企業解決資金難題的首要方式,但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融資的難度較大。據統計,2015年蘇州市有關商業銀行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上年增加了300億元,即使中小企業貸款余額有所增加,但在蘇州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中,只有約10%能夠通過銀行得到貸款。
(三)融資渠道不暢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和其獲得的金融資源極不相稱,國有銀行貸款向國有企業傾斜的政策以及來自證券市場的歧視性待遇使中小企業陷入融資困境,加上過分限制發展中小民營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活動,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集體債券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是蘇州中小企業融資的兩種重要方式,然而僅有小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能夠得到滿足,而中小企業私募債門檻較高,且要求有較高的信用等級,或者需要信用擔保公司提供擔保,融資難度相對較大。
(四)融資成本高
蘇州目前有能力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中小企業數量仍然偏少,而且利率高、費用高導致融資成本偏高。據統計,中小企業平均融資成本約為15%,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融資成本偏高、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局面。中小企業的融資規模偏小,再加上自身管理機制不健全,銀行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時通常會比一般的利率高。此外,蘇州中小企業在向有關貸款銀行支付不菲的評估費用、利息費用等費用外,還要支付隱形及強制性質的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費用。
(五) 融資周期短
中小企業取得的貸款多半是半年至一年的短期貸款,無法滿足蘇州中小企業技術和設備升級需求。考慮到目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蘇州中小企業發放的貸款限期越來越短,且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弱,如果銀根收緊或民間資本欠缺,導致資金缺口,中小企業立即就會面臨極大的經營壓力。
(六)信用等級低,抗風險能力弱
由于對市場判斷不準、經營不善等原因,很多蘇州中小企業經營業績波動幅度較大、規模偏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和市場波動息息相關。此外,大多數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不高,在規模限制的情況下財務管理也不夠規范,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從銀行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
(七)貸款擔保體系不健全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所要求的銀行貸款擔保制度不健全,對企業貸款擔保的要求較高,加之中小公司還沒有足夠規模的資產擔保,大多數擔保機構不希望為經營業績不穩定、規模較小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擔保。
二、 “互聯網+金融”下蘇州市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為蘇州中小企業提供了新型融資渠道。互聯網融資極大地彌補了傳統金融業務的不足,以低交易成本和分散風險等顯著特征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全面性,極大地滿足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蘇州市中小企業可借助以下幾種融資模式進行融資。
(一) 電子商務小借貸
電子商務小借貸主要是指以電子商務中的數據資料為基礎,根據網絡營銷區域中的蘇州中小型企業的金融需要,來整理、分析、審計并提供貸款的融資方式。阿里小貸是該融資方式的代表,通常按照“P2P小額貸款+O2O模式”來執行量化放貸。
(二)大眾借貸
大眾借貸模式最突出的優勢在于,克服了傳統融資渠道中資金需求與風險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普通民眾也可以很容易成為中小企業創業項目的投資方,該模式的機理就是通過網絡平臺或社交網站服務平臺發布項目資金需求,資金需求者以創新名目或創新產品為基礎,投資方(普通民眾)出資參與項目或產品相應環節,融資項目必須在擔保人違約時間之內達到目標金額才算融資成功。另一種就是創新項目或產品眾籌模式,中小企業以創新項目或產品提前預售為前提,出資人提前預訂創新項目或產品而實現投資。眾籌的貸款模式更適合于文化創意產業或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為成為藝術家或創意家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
(三)多種借貸結合
兩種及其以上的組件共同組合起來的用處,多個組件的組合效果的應用,即稱為“1+1>2”的理論效應。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覆蓋廣,覆蓋整個融資業;二是效率高,有效提高中小企業效率;三是異同化,網上銀行可以依據客人的細致分類和客人的需要,建設多元化的融合資金類目,以適應蘇州中小企業的業務需要。
三、“互聯網+金融”支持蘇州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為資本需求和供給雙方提供創新型投資及融資方案,并提升籌資、用資的效能,為蘇州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多樣化、定制化、有針對性的融資服務。
(一)基本原則
1大力扶植實體經濟,充分發揮中介作用。互聯網金融應以市場為導向,目的是為蘇州中小企業提供額度小、快速、方便的小微型貸款,擴大P2P網絡借貸規模和眾籌融資的舞臺,充分發揮中介作用。
2在市場引導下進行機制創新。改變規劃思路,在政策上鼓勵引導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金融產品和技術升級,對網絡金融公司與現代化倉儲、網絡營銷、訊息通訊、國際合作等范疇給予國家政策扶持,促進相關行業轉型升級。
3完善互聯網金融發展環境,建立健全蘇州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為促進網絡金融企業的茁壯成長和誠信經營營造良好氛圍,完善網絡經濟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4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堅持穩扎穩打的思路,支持產業改革升級并且關注網絡經濟融資的風險性,保護網絡融資企業的正當利益,健全公眾誠信體制,為蘇州中小型企業互聯網誠信體系構建提供支持。
(二)對策建議
1充分發揮蘇州信息技術行業優勢,促進互聯網融資相關業務的集聚和整合,支持網貸平臺、金融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門戶網站等相關企業發展,設置專門的經濟融資模塊和互聯網有關的研究機構。
2促進數據貿易市場發展,加強數據的整合,提升其含金量和效力。數據增值是數據交易和客人委托的首要條件,對數據的清理、整合、處理,產生數據衍生商品,最終建立優質的數據庫。
3健全互聯網融資誠信記錄體系,按照 “政府提供指導、中小企業建設運營、數據有償共享和使用”的思想,
以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為關鍵構造路線,取用可信度高的數據庫和蘇州中小企業誠信度資料,深入開展數據調研,彌補信息缺口,打造蘇州中小企業資源通用模型,建立蘇州中小企業民間征信系統大數據,鼓勵中小企業進行互聯網融資。
4加快引進互聯網金融人才,建立專門的互聯網金融人才引進渠道,利用專業的研發中心,對引進人員進行考察評鑒,鼓勵優秀人員落戶蘇州,在其生活等方面提供相關優惠政策。
5整合政府、行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資源優勢,吸引金融培訓機構、金融商品調研中心、第三方誠信考察機構等專業性機構入駐蘇州,拓展互聯網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范圍,支持傳統金融企業與互聯網金融企業聯手,構建雙方共贏的網絡經濟融資框架。
6拓寬互聯網融資渠道,建立專項基金支持蘇州市中小企業發展,同時吸收并支持民間資本加入。支持蘇州具有規模的企業在新三板上市或參加股權交易。對于支持蘇州中小企業籌資的相關部門,應按照籌資量給予其交易盈余補助和風險資助。
7建立靈活有效的監管機制,金融監管部門應加大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監管力度,支持第三方監督管理機構發展,出臺規范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相關制度,構建全面的互聯網金融安全防范的制度體系,成立自律性的行業協會,建立和強化行業的自我監督和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郭娜政府市場誰更有效——中小企業融資難解決機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3).
[2]吳雷,許戀蘇州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成因及對策分析[J].對外經貿,2016(12).
[3]王麗麗,吳雷,許戀互聯網金融視角下蘇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策[J].北方經貿,2016(12).
[4]陳侃俊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5.
[5]喬宇立互聯網金融時代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
[6]童兆堅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中小企業融資上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4.
[7]紀燕飛民間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D].遼寧大學,2014.
[8]那涵坤中小企業新型融資方式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14.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