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科
摘 要: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的提升,在要求自身遵守環保措施的同時,也對他人起到了監督的作用,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在當今的環保新形勢下,人們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環評也將面臨新的工作挑戰,本文主要分析了將要面臨的挑戰,并且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對構建完善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有所幫助,以供參考。
關鍵詞:環保;新形勢;環境影響評價;挑戰;建議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實施,有效的預防了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減緩了規劃及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對環境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所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當代人人重視環保的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也有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者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使其在當代的新形勢下更加的合理和科學,順應時代的發展。
一、環保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的挑戰
在當前人人重視環保的大背景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但是其自身還不夠完善,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挑戰。
(一)對環境影響評價管理不規范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應該屬于市場化行為的范疇當中,在市場競爭中,一些企業為了能夠更加有利的辦理環保手續,就會忽略環境影響評價所具有的環保價值和制約作用的存在。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環評單位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對環境影響評價結果進行肆意的改動,嚴重的影響了結果檢查的真實性,另外,環評工作項目收費制度的市場化也導致了行業中出現了惡性的競爭狀態,很多環評單位為了能使自身企業得到發展,保障自身的利益,而違反市場規定的收費標準,出現惡意壓低價格的現象,導致收費過低,所以一些環評單位不得不在項目運營周期上縮短時日,甚至一些單位還減少了相關的檢測成本,導致環境影響評價的整體水平下降。
(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不完善
環境影響評價雖然在進行不斷的自我完善,但是目前,其自身的評價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的規范,它在環評導則方面,部分定義含糊不清,存在一定的爭議,而且形式也比較單一。目前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環境治理和項目建設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現有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已經無法滿足新的需求,對于復雜山區的大氣環境影響的預測模式也有待完善。此外沒有相關的體系形成,如國家政策、規劃環評技術方法的體系等,這些都制約著相關的技術和政策的發展。部分地區片面理解簡政放權,下放力度過大,節奏過快,基層監管水平和承載能力不足,缺乏配套的指導措施,導致不同地區對項目的關注重點、評估尺度等存在差異,影響審批的科學性。
(三)環境影響評價重點不突出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多多少少的都會存在一些問題,如對職責與邊界的劃分不夠明確、其內容承載過多等等。在傳統的環境評價的前置環節中,其工作內容過繁多復雜,環境影響評價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其文件的描述上,這些都是一些表面現象,只要在論述的過程中突出重點即可,但是卻對其進行了大篇幅的研究,而對于重要的內容卻一帶而過,如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污染物達標排放的可靠性、監測方案的可行性、影響預測結果的真實性等方面。當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很少從環境容量角度分析項目選址與建設的合理性,這樣不僅不能體現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身的價值,而且也不能滿足當前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針對性強的新要求。
二、環保新形勢下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公眾參與機制
在環境保護方面,公眾參與的力量不容忽視,公眾是作為環境保護的主體而存在的,所以建立健全的公共參與機制,可以對有效的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首先,要加大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宣傳和管理,讓公眾從根本上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提升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其次,對于公眾提出的意見,相關部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并對其進行詳細的了解和分析,同時還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要對公眾提出的意見進行有選擇的篩選。
(二)加大對環評機構的管理力度
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向其他發達國家的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學習和借鑒,并且要結合我們本國現有的制度、國情以及相關的環境情況,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而且要根據各個地方的不同需求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此外,還要制定相應的項目評估原則作為依據與環評單位一起開展相關的培訓和交流,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作為學習的重點,使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夠深入的了解和運用。從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體系角度來分析,相關部門要想有效的開展工作,就必須淘汰那些弄虛作假、質量水平低的環評單位,這就需要有關部門構建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誠信體系。各個地方上的管理機構還要依據環評結論來實施具體化的規劃改革,如果在日常的工作當中遭遇了重大的環境污染問題與生態損壞現象,要嚴格按照《環保法》中的相關制度和要求來進一步追究環評單位的連帶責任。
(三)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內容的靈活性
環評單位要積極順應環境影響評價原則中的相關要求標準,將重點問題突顯出來的,同時,針對那些無關緊要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和處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措施制度需要盡可能的考慮到當地審批部門的實際要求標準,如果出現了內容上的出入應當及時做出調整和改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要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展開評價,如果在評價工作的過程當中超出了環保部門的管轄范圍,那么就要與之做好相關的協調工作。
參考文獻:
[1]姚金雄,彭飛,雷曉峰,黃瑜.基于環保設計理念的輸變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踐[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5,0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