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英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正處于生理、心理都發生巨大轉變的關鍵時期。由于種種原因,許多中職學生存在學習差、行為習慣不好、自制力差、逆反心理強等諸多問題,給班級管理帶來了很大困難。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要管理好一個班級,班主任要扮演好三個角色,即嚴師、慈母、良友。
一、嚴師角色
治班如治軍。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班風、學風,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班主任要扮演好嚴師的角色。
中職生大多是中考“落第者”,學習成績差、品德修養差、行為習慣差,是大多數中職學生都具有的特征。學生進入中職學校以后,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勢必會對班級管理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筆者十分注重學生入校后的早期管理工作,依據學校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措施,例如,在學習、考勤、教室、寢室、環境衛生及日常文明舉止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用統一的原則來維護良好的秩序,使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管理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有了規章制度,還要嚴格執行,如果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就會形同一紙空文。嚴之有據,嚴之有云,嚴之有理,嚴之有恒才能維護良好的秩序。在執行過程中,及時記錄、分析發現的問題,并督促學生改正。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的批評。表揚先進,使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激勵大家奮發向上;批評是為了制止違紀行為,教育大家引以為戒。
要扮演好嚴師的角色,為人師表是很重要的。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每時每刻都會對學生起到感染和示范作用。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應處處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模范行動感召學生,這是一個無聲的命令,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慈母角色
“教育之沒有愛,猶如池塘之沒有水。”熱愛學生,對學生傾注慈母般的愛,耐心地教育他們,全面關心他們的成長,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
現在許多中職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進入中職學校后,難免帶來嬌生慣養等壞習慣,對許多事情不善于獨立思考,自理能力差,人際交往能力欠缺。因此,班主任不僅要在學習上引導學生,而且要在生活上關心、體貼、呵護學生,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學會團結協作,學會必要的生活技能,特別是當學生有困難和生病時,教師更要像母親般地關懷學生。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育好學生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后進生,他們最缺少和最需要的就是溫暖的愛,他們需要關心、愛護和幫助。班主任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無論在校內還是在校外,都要給予他們關懷、愛護和幫助。班主任要主動接近、平等相待學生,及時表揚他們的閃光點,用慈母般的愛架起師生情感的橋梁。總之,班主任對待學生,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三、良友角色
中職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惑,要解開這些心結,讓學生健康成長,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心態上與學生平起平坐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說,班主任要做學生的良友。
學生渴望在被理解和尊重的環境中成長,如果班主任能發自內心地理解和尊重學生,那么學生就會把班主任視為知心朋友,愿意向班主任訴說心事,讓班主任幫他出主意、想辦法,班主任也會從中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從而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例如,筆者發現班里有一名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學生有一段時間上課經常遲到,雖然筆者詢問過原因并提醒她注意,但遲到現象依然存在。為了查明真正原因、解決問題,筆者沒有批評該學生,而是多次以朋友的身份與其溝通與交流,最終了解到這名學生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每天早晨去早餐店打工,有時忙起來就忘了時間。了解真相后,筆者與該生促膝長談、循循善誘,并和家長共同與其談心,之后,這名學生再也沒有遲到過。由此可見,朋友的身份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對班主任就會無話不說,班主任也會找到學生的“病根”,從而“對癥下藥”,解決學生思想上的顧慮與包袱,進而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泉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