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巴來克·阿巴拜克力
[摘 要]口語表達能力是人們必須具備的一種語言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多層次多領域的接觸越來越多,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越來越成為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可農村學校,由于受生活環境和教學條件的局限,再加上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存在的問題就更多了:詞匯貧乏,誤用濫用,方言雜糅,語序不順,顛三倒四,抓耳撓腮,摳鼻摸手,這些看似無所謂的小毛病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由此看來,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探究這種差距產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如何縮小這種差異,本文試圖從農村孩子口語表達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以及如何培養口語能力兩個層面進行了探討。供教育界的同仁們參考,真心希望能得到你們誠懇的批評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能力;鼓勵;溝通
在廣大新疆農村小學,由于受觀念、設備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少學生因怕說、少說,口語交際能力欠佳,交流中言不達意、語無倫次的現象也不少。如何盡快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是擺在農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們所在的地方由于學生家長由于自身素養的欠缺,既極少關注孩子成長的精神需求,更在對學生素養培養的文化投資上明顯不到位,以致于學生的精神世界極為貧乏。在這個軟實力致勝的時代,學會表達、懂得溝通,不僅可以讓孩子發展更好的人際關系,更能讓孩子自信的迎向未來的挑戰。如何鼓勵孩子們的口語表達呢?即使是害羞、退卻的孩子,透過正向的鼓勵引導,也能逐步培養他的口語表達能力。基于這樣的現狀,我們期望通過文學啟蒙教育,也就是通過人文環境、文學作品、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感悟能力、創造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激發學生原先沉睡的同情心、正義感、創造力,讓學生學會感動、學會關心、追求理想、仰慕崇高、追求高尚,其實質是指向小學生的精神成長,以文學立人。 其具體方法如下:
一、就地取材,引口語之源
農村學生擁有得天獨厚的"大自然",如幽靜的田野鄉村、芬芳的泥土氣息、千姿百態的蟲魚鳥獸、古老淳樸的風土人情等。這便是孩子們說的源。我們充分利用這種優勢,首先把力氣花在培養學生觀察、理解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上,話"源"從"小"開始。用這些常見的,但又易疏忽的話題交流訓練,符合他們的認識規律和知識基礎,因而交流時學生興趣濃,有想聽要說的愿望。
二、拓寬渠道,匯口語之流
城鎮孩子之所以見多識廣,說話大膽流利,是因為城市信息傳遞快、復現率高,孩子們的獲得量大,加之學校、社會活動多,實踐的機會也多。如果農村老師也能結合農村的實際用多種形式去訓練學生,學生的口浯交際能力定會提高。
1.以讀學說。朗讀是學生口頭表達的基礎,它既能讓學生積累表達規范的語言,又能讓學生體驗到"規范"語言的價值,進而建立起學習語言的目標。老師們應該十分重視朗讀的訓練。一方面讓學生多聽錄音朗讀和教師范讀,通過直接感受語調、語氣的變化和體態語言去深刻感受語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轉化成學生自己的"口頭語"去充分表達發揮。如分角色朗讀、換角色演講、"課本劇"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口語練習的好形式。長期訓練,學生不但可以積累豐富而規范的語匯,而且能不斷增強語感,促學生水到渠成地準確用語、表情達意。
2.以聽導說。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聽故事。根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常組織學生收聽有較強趣味的錄音故事,并要求學生說出重點,交互設疑、解惑,復述故事。可自編自述、接龍講述、接段表演等,總之,不拘一格,盡量讓學生"八仙過梅,各顯神通",為口語文際創造好一切條件。我們還應該布置學生在校外留心大人們的對話,辨析人們口語交際中的"毛病",學習幽默風趣的對話。在"語文活動課"中常開展"聽進去,說出來"的小型活動,努力促成向生活,向周邊群眾學習口浯和交際的方式方法。
3.以看引說。看是自外而內的輸入,而說則是自內而外的輸出,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讓學生多看課外書,能幫助他們積累知識、拓寬視野、活躍思維、發展語言。老師可以在班級建立了"圖書角",開設了課外閱讀交流課,井通過故事會、演講會、朗誦比賽等活動形式,把看課外書的所得講述出來,并把這種訓練形式擴展到課余觀看影視節目、生活見聞之中。
4.以做促說。口語交際訓練還可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寓說于"做、動"之中。秋天到了,組織學生采集各種落葉,用各種不相同的葉片兒貼成畫,然后練說作畫的過程,介紹貼畫中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另外,把口語訓練融于學生們感興趣的美術、手工等科目之中,和各學科橫向溝通起來。
5.以演激說。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必須給學生創設盡可能多的說話的實踐機會。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創設具體情景,如做客、當主人、慰問、采訪受訪、調解勸說等活動。集會中讓學生做主持人,致辭、作解說、搞宣傳等。總之,利用一切機會去鍛煉他們的口語才能,發展口語交際的能力。可以讓小朋友多跟幾個人一起上臺報告,用同伴來壯大聲勢,會有較佳的效果。可以讓他先多看看其他小朋友上臺說話、報告的內容,他可以邊看邊學。講評盡量鼓勵、講優點,或提出他比上次進步的地方。盡量不要當眾糾正,對于害怕口語表達的小朋友,不要把注意力一直放在他身上。可以事先協助他多練習,給予具體建議,一步一步幫助他。
農村小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并非單靠教師一朝一夕的訓練就能形成,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在我校一如既往地研究下去,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會把實驗中已經獲得的經驗,與課改的新理念、新要求揉和到一起,繼續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不斷揚長避短。我們深信:只要我們農村小學教師想方設法,認真訓練,長期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研究終將會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小學語文教學基本策略》 青島出版社
[3] 章志光。《小學教育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4] 柳海民。《教育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5]《金色年華》2010年第二期 金色年華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