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忠平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在此條件下,我國的各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在國內市場中出現了多種類型的集團。同時,大部分企業和集團都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在國際競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此過程中,貿易投資和環境協調之間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引起了大量企業和集團的重視和關注。在此基礎上,本文分析了貿易投資與環境彼此之間的影響,闡述了當下中國的貿易投資和環境保護問題的狀況,并且提出了貿易投資和環境協調問題改善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貿易投資 環境協調 有效措施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過程中,經濟貿易一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于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導致生態環境失衡。對于很多的國家和企業來說,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獲取高額的利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國內外貿易開展的過程中,對大自然資源進行了大量的掠奪,導致大氣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的出現。在此情況下,將經濟和環境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兩者的共同發展,已經成為了很多的國家和企業所面臨的非常重大的難題。
一、貿易投資與環境彼此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迅猛發展,但是,對于環境的影響和污染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實現企業貿易的生態建設是當下中國政府和企業所面臨的非常重大的難題,同時,也是我國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基礎和前提。目前,我國所要實現的目標主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完成這一目標,必須要走生態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將經濟和環境、資源等進行充分結合,實現多方面的共同發展的進步,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提供重要的保障。貿易經濟和生態環境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兩者是相互影響和作用的。不過,在特殊時期的時候,兩者是相互制約的。
(一)貿易投資對環境的影響
在貿易投資的過程中所生產的產品對生態環境有著一定的積極的影響或者是消極的影響。將高新技術作為核心的產品,如果它本身就是可持續發展的類型,那么,就會對生態環境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同時,這種積極的作用和效應將會作為一種新型的環境友好型的產品替代先前產品在國際市場中得以流通,對于生產國和消費國之間的生態平衡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不過,如果國際貿易是為了對環境產生副作用的產品提供銷售的平臺的時候,就會對環境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導致有害產品直接流通在市場中。
對于生態環境保護來說,貿易的發展還可以為其提供重要的財政來源。當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的到相應的程度之后,環境污染的程度就會逐漸降低。出現這種現象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主要就是貿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得國家不斷拓展經濟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經濟效益,同時,效益主體有著更多的資金投資在環境保護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礎上,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強化。與此同時,貿易的發展也產生了相應的對于環境保護不利的生產技術,同時,將會不斷增多,傳統的環境友好型的生產技術得不到充分的應用,當下的能夠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的生產技術將得到全面的應用,久而久之,導致生態環境失衡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環境對貿易投資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實現了全面的發展,在此過程種,多種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種現象對于不同國家的貿易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挑戰和機遇,綠色認證、綠色消費等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推動了企業的經濟發展模式改革的進程,創造出更多的有益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技術,對于企業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與此同時,環境對于貿易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制約的作用,并且有著具體的表現,主要就是環境破壞的問題不斷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國際貿易的結構,破壞環境的國際貿易改變接受方與消費方的生態環境,生態資源型貿易改變生產國的生態環境。
(三)貿易投資和環境問題產生矛盾和沖突的原因
貿易投資和環境問題的產生有著相應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將環境成本進行相應的內在化,根據環境成本內在化理論來說,國際間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法規和政策的約束將不會出現任何的環境問題,同時,也不用為環境問題制定相應的限制的措施,不過,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貿易活動有著很大的影響,通過貿易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貿易的規模,同時也加大了自然資源的索取和貿易所產生的廢棄污染。在環境成本外化的情況之下,不同的領域政策的制定者只是考慮到了自身的利益,貿易投資的制定者的出發角度是環境保護,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并沒有進行充分的結合和聯系,制定貿易投資環境好文藝雙贏的政策,對于今后的環境保護和貿易投資可持續發展是非常重大的難題。
二、當下中國的貿易投資和環境保護問題的狀況
在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并且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加快,同時,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與不同國家的聯系都在不斷加強,在此情況下,出口貿易在不斷增加,不過,根據目前的情況來說,貿易出口在發展的過程種給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和影響。通過國家經濟部門的調查發現,自2010年以來我國的初級產品的出口率在總出口種所占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六左右,其它的大部分都是工業制成品,從這一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不斷進行產業升級,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著高新技術與服務產業轉變,但是工業制成品的環境成本仍舊之流在國內,對于環境的污染和危害是非常嚴重的,生態環境失衡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譬如大氣污染、草地退化和水資源污染等等。生態環境作為全人類的資產,是為全人類服務的,據統計每年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占據GDP的百分之五,而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是與GDP的增長率相抵消,這就意味著經濟貿易并未帶動社會的發展而是在犧牲環境的基礎上原地踏步。
三、貿易投資和環境協調問題改善的具體措施
隨著貿易投資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越來越突出。在,此情況下,需要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的相關的法律體系,政府為綠色經濟的發展開通優惠渠道,加快經濟結構改革的步伐。
(1)對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做到足夠的重視,不斷加強。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于環境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保護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對于國家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發展質量的提高來說,環境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需要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這已經成為了必然的趨勢。公眾的環保意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貿易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企業來說,其作用和影響是不容小視的,其一,在樹立環保理念的基礎上進行生產模式的改革,從而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規定相契合。其二,公眾在提高環保意識的過程中,對于所購買的產品需要作出更加慎重的選擇,那么,這就引到了市場需求,對于企業的技術革新的加強和產品的環保性能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要實現這多方面的目標,就需要在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中,加強環保的宣傳力度。
(2)進一步加強國家交流與合作。近年來,我國加入了世貿組識,與不同國家的交流和合作都有了非常大的進展,在此過程中,可以從發達國家先進的經營理念中學習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有益的東西,同時,在此基礎上,與我國的發展和改革相結合,制定出適合我國的發展道路,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同時,這種方式在貿易投資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中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應用。在日常的發展過程中,相關的政府部門和專業人士需要對國際的環境動態密切關注,而且需要積極參加國際間的環保專題會議,在多變貿易中反映我國的正當利益。貿易壁壘問題好貿易與環境的沖突等都是經常出現的,在此情況下,我國需要將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則作為重要的依據和基礎與別國展開談判,致力于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多種沖突和矛盾,以此來為我國表達訴求提供重要的平臺,從而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3)促進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的開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的是企業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多方面的問題和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其一,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提高企業市場地位,同時還要保持企業在已經領先的競爭領域和未來的擴張的經營環境中始終保持持續的盈利增長和能力的提高,為企業在接下來的比較長的時間中處于興盛的狀態提供重要的保證。當下,很多的企業中都應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其作用和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可以節約社會資源。其二,對于本行業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實際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相關的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重視高質量、大規模的技術團隊的創建。與此同時,教育部門也要有一定的作為,主要就是設立有關經濟領域技術開發的專業,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這對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在經濟不斷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中,對于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和影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成為了當下各個國家共同的目標,要實現此目標,企業需要不斷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貿易體系。當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增長建立在生態環境失衡的基礎上的時候,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非常短暫的,導致了大量的環境問題的出現,同時,出現這種現象和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發展方式和人們的生態理念是不相符的,所以,需要從根本上對此問題進行相應的解決,防止環境更加惡化,這對于貿易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可為其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目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此過程中,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通過自主創新改變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頹敗的現狀,同時,通過技術創新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4)對相關的制度法規進行相應的完善。近年來,我國頒布了環境保護法,自此之后,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不過,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保護法出現了相應的問題和漏洞,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在此情況下,必須要進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在我國,很多的企業對于法律規定和制度置若罔聞,不斷對環境造成污染和損害,沒有承擔起自身應該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所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對污染的重視程度是當下非常棘手的目標,政府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利用法律法規來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加大對高污染企業的懲罰力度,強制相關企業快速改革,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規定相適應。
四、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與各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不斷加強,在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國際貿易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其作用和影響是不容替代的。不過,經濟的發展如果建立在犧牲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是不可取的,對于民族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要解決貿易和環境之間的問題和沖突,需要加強社會大眾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相關的企業需要對經濟發展的模式和經濟結構進行充分的改善和創新,為國際貿易的開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孫京萊,田海霞. 貿易投資與環境協調問題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
[2]費勇,陳秋紅,張建祥.張家港市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之探索[J].污染防治技術,2010.
[3]毛熙彥,賀燦飛. “全球—國家—地方”尺度下的國際貿易環境效應研究進展[J]. 地理科學進展,2016.
[4]張建中. 中國-東盟貿易、投資與環境協同發展預警機制研究[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5]張建中,夏飛. 中國—東盟貿易、投資與環境協同發展爭端解決機制研究[J]. 東南亞縱橫,2013.
[6]孫宏偉.貿易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外資,2012,(3).
[7]馬晨峰,谷祖莎,沈君.我國貿易與環境問題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基于聚類和戰略坐標方法的對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
[8]張曉南.中國出口貿易與環境問題探討[J].心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