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艷
摘 要 “報關實務”是國際貿易相關專業的專業核心技能課程,課程旨在通過系統的學習,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與報關有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并通過系統的訓練,提升報關業務實踐及解決報關過程中突發狀況的能力。該門課程政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內容更新之快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隨著2014年報關協會用報關水平測試替代原有的報關員資格考試,很多學生對課程的重要性和內容產生了迷茫,新背景下,“報關實務”課程的教學何去何從,值得好好思考。
關鍵詞 報關實務 課程教學 改革
報關是國際經貿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報關實務”課程旨在通過系統的學習與嚴格的訓練,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的與報關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報關單位海關注冊登記管理基礎知識,了解進出口貨物通關流程等相關基本理論知識;通過系統的訓練,提升外貿報關業務能力及解決報關過程中突發狀況的能力,進而為外貿行業提供具備專業技能的報關人才。
該課程的整體教學分成兩部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通過理論教學,學生系統學習報關工作流程、報關單填制、外匯核銷、出口退稅等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結合不同種類的報關案例,深刻體會報關的工作流程及內部的邏輯關系,自己動手填制報關單、審核單證、外匯核銷、出口退稅等,對于報關的內容及報關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系統提升報關技能。
我校近幾年非常重視教學教育改革,“報關實務”的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和教案均被重新梳理,而且以此為契機,學院還要求所有的課程都要和具體的崗位相掛鉤,讓學生清楚了解,學好某一門課程,可以達到怎么的能力提升或者為了具體的能力,需要學好哪些課程,以此為契機,結合“報關實務”這門課的特點,筆者梳理了該門課的教學現狀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對未來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幫助。
1 “報關實務”課程特點
1.1 實戰性強
課程內容需要和具體的工作崗位相掛鉤,為了能夠勝任某些工作,學生必須達到某些能力要求,例如,海關監管貨物的報關程序,報關單的填制、稅費的計算,都是操作性和實戰型都非常強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清楚了解,學好這門課程,可以達到怎樣的能力提升或者為了具體的能力,需要學好哪些課程,課程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傳輸的層面上,最終要沉淀為能力的提升。
1.2 綜合性強
“報關實務”涉及面廣,要做好報關工作,還需要系統掌握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法、我國對外貿易管制等基礎知識,還涉及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國際運輸與保險等知識,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互糅合的一門課程。
1.3 政策性強
該門課程政策性很強,教學的內容要時刻保持更新,尤其是最近幾年,海關總署對于報關崗位和報關工作的管理辦法均有較大調整,教材內容也需要及時進行調整。授課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最新的政策來補充教學,讓學生掌握實踐前沿的知識。
2 “報關實務”課程教學的現狀
2.1 理論教學的現狀
針對理論教學,通常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臺下聽,其中伴隨理論、討論、案例分析、互動及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案例導入新課內容和新課的教學目標,可以起到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的目的,實施效果良好。針對部分比較晦澀難懂的概念,采取視頻教學,運用簡單易懂的Flash動畫栩栩如生地展現難懂的概念,進一步提升教學的生動性。
在日常教學環節,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部分老師會采取教師授課+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方式,目的在于讓學生提前復習上課的內容并制作成PPT,提前了解課程的重難點,老師講解的時候可以有的放矢,通過該種方式,學生對于所講解的內容印象會比較深刻。
2.2 實踐教學的現狀
考慮到“報關實務”實戰性非常強,課程的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論教學,很多高校紛紛引進了教學軟件,供該課程的實踐教學使用,實訓平臺以報關行實際工作流程為背景,將教學重點融入其中,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報關業務所涉及到的地點、人物、單據、場景,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在場景中隨意行走、與人對話、獲得信息、完成各項報關業務。
3 “報關實務”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2013年10月12日,海關總署官網發布了第54號公告,決定“改革現行報關從業人員資質資格管理制度,取消報關員資格核準審批,對報關人員從業不再設置門檻和準入條件。今后,報關從業人員由企業自主聘用。”消息一經公布,很多人認為以后報關不需要專門的人才了,報關相關證書沒有含金量了。
3.1 學生對課程的重視不夠
以前的報關員考試歸海關總署直管,通過考試的考生可以獲得資格證書,再通過一段時間的企業報關工作實踐后可以換取《報關員證》,報關員考試取消以后,另一種考試“報關員水平測試”隨之出現,但是通過考試的考生只能拿到成績證書,考試成績的分量遠遠及不上原來的報關員考試,另外“報關水平測試”的統管下發給了報關協會,這讓更多的學生覺得準備該考試意義不大。
3.2 缺乏實踐性強的教材
傳統的教材涉及的知識體系龐大,內容復雜,理論性較強,實踐拓展案例較少,而且報關實務受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最近幾年,海關總署對于報關崗位和報關工作的管理辦法均有較大調整,現有的一些教材內容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不利于報關人才的長遠發展。
3.3 實踐軟件更新的速度跟不上
以前的報關軟件有很多的題庫都是以報關員考試為依據的,很多練習題的方向也是以該考試為目標導向的,隨著報關員考試突然停止舉行,很多開發報關實踐軟件的公司有點不知所措,再加上,很多學生對于“報關水平測試”的重視度不夠,從根本上導致開發報關實踐軟件的公司研發新軟件的動力不足,這些都會導致實踐軟件的更新速度大大滯后。
3.4 缺乏實踐教學的教師隊伍
很多高校的老師都是從高校畢業直接登上講臺,理論知識足夠豐富,但是專業操作技能水平不夠高,針對一線的操作情形,判斷不夠精準,上課的底氣不足,“報關實務”的教學尤其欠缺具有報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即使部分老師來源于企業,但是長期脫離一線崗位,知識更新的速度落后于崗位的實際需求。
4 “報關實務”課程教學的建議
為了提高“報關實務”的教學質量,需要相關任課老師長期不懈的努力,以下是筆者提出的粗淺建議:
4.1 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
近些年,進出口貿易逐年增大,報關業務一如既往,通關業務的規范性標準性只會加強不會減弱,更不會混亂到流于形式。今后海關不再看誰來填單遞單,但對單據和業務中錯誤的容忍度不會放寬,那些不懂報關業務的,企業肯定不敢聘用,因為不懂報關業務的員工的工作失誤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和嚴厲處罰。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報關技能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了,學好該門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對于那些致力于報關行業發展的同學。
4.2 調整教學內容
報關水平測試包括兩部分內容報關基礎知識及報關業務技能水平,考核中強調了現場報關流程、保稅貨物的報關要求、報關成本核算、商品的歸類技巧,報關單填寫等技能。所以實際教學中教學內容要重新整合,采取基礎知識夠用、適度的原則,突出培養具體的報關實踐技能。
4.3 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
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選取報關過程中的角色,模擬報關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學到必要的知識,而且要培養他們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的能力;結合專業的實訓軟件,挑選有價值的案例,用于學生練手;可以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到報關公司去實習,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切實提高報關水平。
4.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一是提高既有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組建一支報關實務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教學能力很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校可以創造一些產學研的機會,讓相關任課老師深入相關外經貿企業,結合進出口業務的實際,強化報關教學的實踐性;二是引進校外報關實務專家作為兼職教師,讓他們現身說法,分享報關心得體會,拓寬學生的視野。
參考文獻
[1] 王皓潔.新形勢下《報關實務》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課程設計[J].北京:中國市場,2015.7(2):175-176.
[2] 曲國明.“三融合”教學模式在《報關實務》課程中的應用[J].吉林:經濟視角,2013.9:196-197.
[3] 孫麗萍.“進出口報關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吉林: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6(26):101-104.
[4] 陸繼峰.《報關實務》課程的教學與探討[J].背景:中國城市經濟,2010.10(2):22-31.
[5] 陳龍江.普通本科院校報關實務教學中的困境與化解之道[J].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9.11(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