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珍 劉素英 王玲玲
【摘要】 目的:分析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6年
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根據臨床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43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45例患者,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并發癥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試驗組患者住CCU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健康知識得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穿刺部位出血、心源性休克、心率失常和胸痛并發癥的發生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有30例患者對護理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總滿意率為69.77%;而試驗組有42例患者對護理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總滿意率為9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可以顯著的縮短患者住CCU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得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臨床中具有推廣和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急性心肌梗死PCI術; 并發癥; 滿意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4-0096-02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和生活節奏的變快,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在逐漸上升,且該疾病的病死率較高、病情較為兇險。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手術治療是最為迅速和有效的途徑,但PCI手術費用較貴且手術并發癥多,這對患者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加強對患者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的臨床護理具有著重要的意義[1-2]。臨床護理路徑(CNP)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一種個案臨床護理模式,在患者住院至出院期間都會根據這個護理模式接受護理,從而對住院費用和護理質量進行控制;并且讓患者對護理路徑有著一定的認識,能夠更好的參與其中,從而讓護理效果實現最優[3-4]。本文對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經方法,并取得了較優的臨床效果,現將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PCI手術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滿足1979年WHO關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在入院時,患者并未出現心律失常、體克、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根據Killip心功能分為Ⅰ級和Ⅱ級。2014年2月-2015年2月未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作為對照組,2015年2月-2016年2月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作為試驗組。對照組共有43例患者,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齡52~72歲,平均(65.8±5.8)歲;試驗組有45例患者,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齡51~70歲,平均(64.7±6.1)歲。兩組患者、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冠心病PCI手術后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而試驗組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對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患者進行臨床路徑知識及護理專業技能培訓,對醫護人員進行臨床路徑護理知識培訓,增強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協調能力。(2)根據科室的實際狀況,制定出統一的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護理流程表,由當班護士、責任護士、管床醫生和科主任共同的參與其中,根據表中制定的流程與步驟,以住院時間為橫坐標,以入院指導、入院檢查診斷、飲食指導、用藥、健康教育、治療、護理、康復及轉出計劃等優質護理措施為縱坐標,來制定出標準化的護理、治療、康復流程,并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對“未執行”和“已執行”的措施做好記錄。(3)醫護人員要及時對護理進行記錄,并對造成的差異進行分析,并與患者溝通,與其他人員進行討論,及時的進行改良、修正。(4)護士長要根據實施步驟對護理內容和步驟進行監督管理,并隨機的進行評估、檢查;當患者的病情滿足轉診標準時,由主治醫生開出轉至普通病房證明,并接受繼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臨床護理效果: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通過評價住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CCU)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及健康知識掌握度得分進行對比分析。其中,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得分根據筆者所在醫院自制的得分調查表進行評估。
并發癥: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出現穿刺部位出血、心源性休克、心率失常和胸痛發生率。
滿意度:根據筆者所在醫院自制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滿意度分為不滿意、一般、滿意和非常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患者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對記錄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路徑護理效果對比
通過分析可知,試驗組患者住CCU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短于對照組,健康知識得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通過分析可知,試驗組穿刺部位出血、心源性休克、心率失常和胸痛并發癥的發生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根據疾病標準化治療模式而制定的一種臨床護理路徑,這能夠讓疾病的治療與護理變得更加的規范,可以顯著地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與效率[4]。另外,臨床護理路徑患者對護理計劃有著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這能夠充分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激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5-6]。
關于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很多學者都做了相應的報道。學者梁務英[7]的研究發現,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采取臨床路徑護理,能夠讓患者有效、系統和全面地掌握健康知識和了解護理方法,從而有效地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而本文的研究發現,臨床護理路徑可以顯著地縮短患者住CCU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和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得分,并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這與學者梁務英[7]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學者陳倩萍等[8]的研究表明,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滿意度為100%,顯著的優于常規護理的85.0%;而本文的研究同樣表明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滿意度為93.33%,顯著高于常規護理69.77%的滿意度(P<0.05);這與學者陳倩萍等[8]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總之,臨床護理路徑可以顯著地縮短患者住CCU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和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得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臨床中具有推廣和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娟.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PCI圍于術期的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2014,8(14):154-155.
[2]李艷敏,牛敬雪,涂國紅,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9):1771-1775.
[3]呂娜,周煥芳,工春霞,等.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2(10):2770-2772.
[4]高琳.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PCl術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5,29(14):133-134.
[5]邱運紅,劉祝容.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護理路徑在急診PCI術患者中的應用[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6):681-682.
[6]郭鮮花.急性心肌梗死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3,11(20):200-201.
[7]梁務英.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8):1077-1078.
[8]陳倩萍,黎桂梅,張麗顏.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7(11):338-339.
(收稿日期: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