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元
【摘 要】實驗是學生應用生物知識發展實踐能力的平臺,學生在試驗的過程中,能逐漸的形成生物素養,并且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在當前的生物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實驗的重要意義,并且把理論培養當作生物教學中的主體,完全不重視實驗教學內容。本文探究了利用實驗教學提升生物教學質量的方法,并且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實驗教學;初中生物;質量
實驗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意識以及水平,能夠轉變學生以往的教學方式,并且讓學生持續的改進學習思路。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研究生物現象和過程。學生需要積極動手操作,并且產生相應的實驗感知,加強對實驗內容的思考,這體現了教師主導的作用,并且凸顯了學習的主體性。
一、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
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是比較強的,有的學生雖然比較厭學和叛逆,但是在生物實驗中,就能投入到相應的探索中,如果教師能夠實施有效的針對性教學對策,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于接觸生物知識內容。在開展實驗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的理解,同時需要創設相應的實驗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比如,在講解消化食物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學難點是酶的催化作用和膽汁的乳化作用。對于這兩個方面的知識,學生可能難以進行區分,教師可以進行演示。比如把一個粉筆磨成粉末狀代表乳化的過程,不一個小紙片燒掉代表催化的過程。通過創設針對性的情境,學生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發,并且認知的學習相應的實驗內容。而后,教師需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這樣能夠讓學生掌握酶的催化以及膽汁乳化的知識內容。
二、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法,能夠顯著的提升實驗教學效果,并且讓學生獲得生動以及直觀的體驗。通過創設豐富內涵以及形式多樣的情境,學生能夠加強對于教材內容的了解,并且產生對于實驗內的共鳴,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追求。比如在進行植物和空氣濕度關系的過程中。如果缺乏了針對性的情境,那么難以產生一定的吸引力。教師可以采用這種思路來創設相應的情境:在一個酷熱的夏天,小劉騎著自行車回到了家里,強烈的陽光讓他出了很多汗,他突然感到了一陣涼意,環顧四周,他才發現自己正在經過一片小樹林。小劉開始思考,為什么自己會覺得這么涼快呢?同學們,你們能夠通過生物實驗來探究其中的原因嗎?怎么才能良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在生物學習中,學生接觸過一個類似的實驗,“觀察溶液濃度大小對于植物吸水的影響”。教師可以播放這樣的教學短片,周末小劉幫自己的奶奶把洗干凈的蘿卜切成長條并且撒上鹽曬干。第二天,小劉發現本來滿滿的盤子中只剩下來半盤蘿卜,盤子中出現了大量的水分。小劉感到不解,為什么昨晚放到里面的蘿卜條少了,同時又出現了大量的水呢?這時,教師可以引入“觀察溶液濃度大小對植物吸水的影響”這個生物實驗,學生能夠在有趣的探究中發現相應的原因。
三、創新生物實驗內容設計
所謂的教學效率,指的是真實教學效果和應該發揮的教學效果的比值。如果教師只是進行照葫蘆畫瓢或者照本宣科,沒有結合本學校以及地區的情況,就無法體現出相應的地方資源特點,無法應用本地資源的優勢,相應的實驗內容就會缺乏可操作性,無法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比如,在講解種子萌發的條件過程中。以往的實驗教學操作內容是:首先把蠶豆綁在玻璃棒上面,而后把相應的玻璃棒放到盛有半杯水的燒杯中。這種操作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玻璃棒比較滑,所以難以有效的固定相應的蠶豆,學生因為無法快速的操作,會直接相應到后續的實驗效果。在當前的生物教學實驗中,教師可以針對性的改進實驗教學的思路。根據自己學校情況,使用泡沫這種比較容易獲得的材料,而后使用帶有槽口的泡沫塑料代替原本的玻璃棒,這樣就能實現替代的效果,而且并不需要進行捆扎,學生可以直接把蠶豆放到相應的槽口中,這種操作具有較強的簡潔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意識[1]。
四、引導學生在體驗中進行感悟
體驗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關鍵,通過創設體驗性較強的情境,學生能夠有效的吸收知識內容,并且形成知識體系。體驗教學在生物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讓學生體驗生物知識原理的關鍵教學方式。比如在進行“觀察土壤中的小動物”實驗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提前捕捉螞蟻、蚯蚓等動物。學生的捕捉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土壤中豐富的小動物種類,并且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習性,這有助于培養他買的求知欲以及探究欲望,能夠讓學生打好生物實驗基礎。如此一來,學生在后續的觀察中就能有目的的進行實驗,并且良好的完成相應的實驗任務[2]。
五、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探討了初中生物教育中實施實驗教學的對策。實驗是生物學科的關鍵內容,想要更好的吸收生物知識,就需要體驗實驗的過程。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探究條件,并且加強對于實驗內容的改進和講解,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嵐.在信息技術視角下提高生物教學效益的研究[J].學周刊,2015(35).
[2]黃菲.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才智,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