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冬
摘 要: MOOC的快速發(fā)展引起了國內高等院校的關注,國內眾多高校紛紛開始嘗試引入MOOC并將其與自身教學改革相結合。江蘇大學通過“自主參與”和“O2O”模式將其引入教學改革試點。“法與社會”作為試點課程,在兩學期的運行中,充分展示了其自主與便捷的優(yōu)勢,但也不可避免地顯現(xiàn)出管理缺乏、有效性不足等弊端。為此,需要通過規(guī)范MOOC選課制度、管理與服務制度和評價制度的方式不斷增強MOOC教學的成效。倡導不斷拓寬MOOC的適用范圍和建設“共享型”特色MOOC的方式,進一步發(fā)揮MOOC在高等院校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關鍵詞: MOOC 自主參與 O2O 教學改革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以下簡稱“慕課”)。慕課自引入我國以來,發(fā)展迅速。近年來已經逐步形成了以多家慕課平臺為主導①②,高等院校(高校教師)為主體,廣大網民(尤其是在校學生)為受眾的快速發(fā)展模式。當前,如何將線上的優(yōu)質慕課資源引入高校課堂,如何運用慕課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引起了國內眾多高等院校的注意。江蘇大學為順應國家教育變革和學校自身教學改革的整體要求,自2015年以來先后引進了國內多個慕課平臺的多門優(yōu)質課程,并通過分批遴選的方式逐步向全校師生推廣和使用。為此,本文將以慕課“法與社會”在江蘇大學的試點為視角,介紹分析高校慕課教學改革的做法、經驗與不足,探討發(fā)揮慕課在國內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與舉措。
一、基于“自主參與式”的慕課教學試點
2015—2016學年春學期,“法與社會”等慕課課程首批通過學校遴選,通過掛靠二級學院,選聘和配備慕課助教的方式,全面納入學校公選課目錄。目前,本課程已經連續(xù)開設2個學期,近214名本科生進行選修,并有200人完成學習,獲得學分。
“法與社會”作為首批慕課試點課程,向全體在校本科生開放,學生需要在第三方慕課平臺注冊和選課,完成在線視頻學習、課后習題及期末在線考試等相應課程任務。學期末,慕課平臺根據(jù)學生本學期學習記錄情況自動生成相應課程的成績,學校教務部門以該成績作為學生本課程學習的最終成績并統(tǒng)一記入學校教務系統(tǒng),本課程所獲得的成績及學分與校內其他公選課具有同等效力。
基于“自主參與式”的慕課教學試點主要進行了以下四方面的全新嘗試:1.慕課課程掛靠相應學科所在二級學院。掛靠學院與學校教務部門聯(lián)動的慕課課程管理模式,規(guī)范慕課課程運行;2.選聘并配備專職慕課助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學習和使用慕課,確保同期試點慕課的良好運行,在學校前期整體遴選慕課助教的基礎上,由具有慕課助教資格的老師自行申請助教課程,經教務部門審核同意予以聘用。專職慕課助教職責主要體現(xiàn)在選課前的咨詢與管理;課程進行中的督促與答疑;課程結束后的成績錄入與資料歸檔三個方面;3.充分運用慕課平臺郵件與QQ群。慕課助教通過平臺郵件及課程學習QQ群,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向學生發(fā)送學習注意事項并接受學生咨詢。4.課程通過后繳納相應學分的學費。為鼓勵廣大同學積極參與學校“自主參與式”的慕課教學試點工作,僅對通過課程的同學收取相應的學分費用,未通過的同學不收取費用。
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運行,“自主參與式”的慕課教學試點初步顯示出優(yōu)越性:學生學習時間和地點更加自主,同一內容可以反復多次學習,慕課助教實時響應效果良好等方面。但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選課率低、通過率低,教師和學生的時間、空間是隔離的,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價更加困難等困難[1]。據(jù)統(tǒng)計,2015—2016學年春學期,全校僅有10名同學選修“法與社會”課程,最終2人通過并獲得學分。
二、基于“O2O”模式的慕課教學改革新舉措
2015—2016學年春學期的慕課課程結束后,學校教務部門邀請了全體慕課助教和部分選課學生代表進行了座談,并進行了總結和共同思考。經過學校同意,2016—2017學年秋學期“法與社會”慕課課程繼續(xù)開設,并針對上一輪試點中出現(xiàn)和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全新的調整:引入學生強制預選和可退出機制、線下見面課與線上實時答疑平臺的常態(tài)化、覆蓋線上線下的綜合考評機制等三方面為新的切入點。
(一)學生強制預選和可退出機制
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學校慕課在線課程的學習和使用,落實學校學分制度的規(guī)范化管理的要求,自2016—2017學年春學期開始,經過遴選的慕課課程正式進入學校選課系統(tǒng),納入學校集中選課工作中進行管理。與學校其他課程一樣,學生必須在學校選課系統(tǒng)中進行選課,非經選課系統(tǒng)選課,僅在慕課平臺的選課和學習行為一律認定為“興趣學習”,不計入個人成績及學分績點;為了突出慕課學習的靈活性,在正式開課后,允許學生在學期前6周內進行退課,退課學生免收相應學分的學費,且對其學分及績點沒有影響。
(二)開設線下見面課并完善線上實時答疑平臺
如何拉近學生與慕課之間的距離?為了讓廣大同學更好地感知慕課,自本學期開始,學校所有慕課課程均安排了不少于3次的線下見面課(線下見面課課表由教務部門統(tǒng)一安排),通過線下見面課的方式將慕課從線上延伸到線下,進一步確保了慕課學習的效果。“法與社會”課程3次線下見面課分別選在本學期教學周的第三、五、七周進行:其中首次線下見面課為第3周,即在各慕課平臺正式開放課程后。此次線下見面課的主要任務是向選課學生介紹所選修課程的基本情況,在線學習的注意事項(包括個人賬號的注冊、課程的學習等),目的是幫助學生盡快了解和熟悉慕課學習環(huán)境;第二次線下見面課在第5周,此次見面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定慕課課程的基礎上,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有關在線學習的困惑并解答相應課程專業(yè)知識問題,本次課旨在研討、答疑,構建一個良好的課程線下交流和學習平臺;第三次的線下見面課為第7周,本次見面課旨在解答同學在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前布置本課程的期末線下考核相關事宜。
此外,本學期共有204名同學選修“法與社會”課程,如何管理和服務廣大同學,成為擺在慕課助教面前的挑戰(zhàn),對此,繼續(xù)延續(xù)上一學期組建課程QQ群的線上交流答疑平臺,并在首次線下見面課邀請全體選課學生加入,同時為每一個選課學生單獨編號,要求其在課程群中以“編號+姓名”的模式修改備注名,即方便管理,及時了解每一位同學的不同需求;此外,學校教務部門還組建了“江大慕課”微信平臺和“江大MOOC中心”QQ群等服務廣大同學。
(三)覆蓋線上線下的綜合考評機制
不同慕課平臺及慕課課程對于課程的設置和考核要求不盡相同,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對學生慕課課程的學習與評價,我們采取了“線上+線下”綜合考評的評價模式,所謂線上考核,即以慕課平臺為主,通過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和學生參與線上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學生的線上期末成績;線下考核則主要根據(jù)學生線下見面課、學生線下考試(考核)等進行統(tǒng)計和梳理,并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學生的線下期末成績。學生選修課程的最終成績?yōu)椤熬€上期末成績+線下期末成績”。以“法與社會”課程為例,線上成績占比為60%,線下成績占比為40%。
三、“O2O”模式下慕課教學改革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2016—2017學年秋學期,“法與社會”課程共吸引全校16個二級學院204名同學進行選修(含退課(補選)4人),最終有198名同學經過努力學習獲得了本課程的學分,通過率達97.06%。選課人數(shù)及通過率遠遠高于課程首次開設時的情況,初步達成了慕課教學改革的初衷。但通過連續(xù)兩個學期的試點,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不足:
慕課應用范圍有限。目前,江蘇大學僅有4門慕課試點課程,課程數(shù)量較少;以“法與社會”等為試點的課程主要應用于學校公選課層面,尚未涉及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等核心課程,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等課程仍然采用傳統(tǒng)課堂授課模式進行。
慕課學習有依賴性。學生在選課、課程學習、習題完成等多種環(huán)節(jié)普遍存在依賴性。不少學生將“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傳統(tǒng)學習模式沿用至慕課課堂。從試點來看,學生尚不習慣完全靈活自主的學習方式,個別學習者缺乏合理規(guī)劃及安排,課程學習主動性不足,需要慕課助教時時督促。
慕課平臺急需進一步完善。學生選修不同慕課平臺提供的慕課課程需要分別在相應的慕課平臺進行注冊和學習,且不同平臺的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和管理方式并不一樣,學生疲于在多個平臺之間切換,不利于慕課在學校內的進一步推廣和使用,慕課平臺數(shù)據(jù)安全性及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O2O”模式下慕課教學改革持續(xù)思考
(一)拓寬慕課在教學改革中的適用范圍
拓寬慕課的適用范圍:一方面,可以在公共課程中全面鋪開慕課的使用,結合慕課的理念,發(fā)揮現(xiàn)有優(yōu)質課程資源,探索翻轉課堂的新模式[2]。逐步替代當前公共課程的授課和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釋放學生學習時間和教師在公共課程中的教學時間,另一方面,鼓勵和支持將慕課課程引入基礎課和專業(yè)課中,具體來看可以從學校和教師兩個角度著手,從學校角度來看:加大慕課引進力度,遴選和儲備更多適合基礎課和專業(yè)課使用的慕課課程;從專業(yè)教師角度看,可以將相關慕課課程逐步引入授課內容中,探索自身專業(yè)課程與優(yōu)質慕課的融合。
(二)打造專業(yè)化慕課助教團隊
慕課教學試點與改革需要進一步重視慕課助教團隊的建設。從宏觀層面來看,就是進一步明確慕課助教的準入門檻,鼓勵更多的專業(yè)教師、管理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加入慕課助教團隊,加大對慕課助教的遴選力度,給予慕課助教適當?shù)慕虒W補貼;從微觀層面來看,要加大對慕課助教的管理與業(yè)務培訓力度,不斷提升慕課助教的整體業(yè)務水平,確保在崗助教專業(yè)能力強,能夠準確有效地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三)建設“共享型”特色課程
慕課應當堅持“共享和特色”的建設思路。所謂共享型,即整合當前慕課平臺眾多、建設主體眾多的現(xiàn)狀,進一步整合當前慕課資源,形成共享共建的慕課大平臺;所謂特色課程,即課程建設中要注重特色,減少重復建設,避免“水課”。高等院校可以采取與慕課平臺聯(lián)合共建,課程定制建設的模式,逐步打造有特色的優(yōu)質慕課課程,“慕課”可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補充,對傳統(tǒng)高等教育發(fā)展提出挑戰(zhàn),可以有效促進跨校、跨國高校課程共建與知識共享[3]。慕課平臺之間可以相互合作,通過資源共享、攜手共建等方式,打造具有本平臺自身特色的慕課課程群。
注釋:
①目前開設MOOC的平臺主要包括Coursera、Udacity和edX等國際巨頭,以及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等中文MOOC平臺。
②李普華,薛宏麗,趙玉濤.多主體視域下MOOC的混合式學習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6(6):88-92.
參考文獻:
[1]孫史宇,米俊魁.大學生MOOC學習評價策略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24-26.
[2]楊洪琴,歐中航.基于“慕課”的大學校級公選課課程改革探索[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3):78-81.
[3]我國高校探索將“慕課”引入正規(guī)教育教學[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12/03/c_118400463.htm,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