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志鋒
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需要的是與時代共進,具有主體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新人,這些精神的培養與學校各科教學活動息息相關,是和體育教學是分不開的,而體育教學是最有主體性和實踐性的活動,是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和再創造。教育部提出要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為重點,切實加強學校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體育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占主體地位,它是實現人類共同追求目標和方向最基礎的學科。人類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體質,提高整個國民素質,在全面創新的浪潮中,對體育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這給體育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體育課教學作為實施學校體育教學最主要的途徑,根據當前的要求,學校體育教學必須要不斷深化改革。一、重視體育課學校體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教育的基礎,在大力推進和提高中小學生全面素質的改革浪潮中,學校體育的地位應該得到重視,體育課則是學校體育的實施地,當然更應該重視。校長、體育教師、學生是組成體育教育的三大人群。 校長作為體育教學行政管理方,決定著教學的大方向,在管理上和體育教學要求上必須改革,學校應該建立一個體育教學新模式,制定出新的體育教學要求和評估方案;體育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決定著教學的性質和過程,更應該加強認識,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的效果體現和評估的依據,就顯得更加重要,如何讓學生對體育教學有個新的認識和重視呢?學生對體育課教學所做出的反映就是對體育課重視程度的體現,而體育課的主導是教師,那么,教師就要在課堂上教育學生、引導學生,逐步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從而又能自覺遵守紀律,完成體育課的學習內容。以上三者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應該是主流,對體育課的重視,是改進體育課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二、體育教師首先是要有教改意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人所特有的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體育教師課堂教改意識,是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改革有意識的追求和主動的探索,是運用教學理論、體育教學理論指導體育教學改革的自覺進行。如果不安于體育教學崗位,怎能有體育教改意識,所以,每個教育教師必須忠于事業,熱愛事業。三、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摸索新的教學方法1.創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體育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是體育課的主導,學生是主體。打破陳舊觀念和教師的權威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體育課,是上好體育課的前提。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一是體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技術要領,留給學生探究思考的空間,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二是發揮體育骨干和優秀學生的作用,讓他們示范、表演,既滿足了他們的渴望表演展示的虛榮心,又激發了其他學生練習激情。三是體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他們來管理指導本組學生練習、討論、創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課堂氛圍。2.認真鉆研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結構,根據學校的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學生喜歡的教學計劃,這個計劃是學期末對學生體育成績的測試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學校對體育課進行考核的重要依據。由于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獲得一些感受,這些感受的積累,提煉出一種經驗,但是,單憑這些是靠不住的,必須學習先進的 體育思想和教改方法,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通過教研教改,摸索新的教學方法去嘗試。不要去安于現狀的保持陳舊的、呆板的教學模式。安于教師在不自覺中形成的一種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法,這些都有礙于新時代教育的發展。3.體育課教學的誤解體育課教學,不僅是教學生進行身體運動,基本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術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還包括體育保健、體育衛生、自我鍛煉的培養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這些,只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身體運動,增強體質,并沒有讓學生學習體育保健和體育衛生等方面的知識。這些是阻礙體育課達不不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4.思想品德教育在體育課教學中的貫穿通過體育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團結進取、積極向上精神。思想品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進行傳授,不能空洞而敘,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引導學生去感悟。5.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體育教學由于場地器材匱乏,體育教師專業教師少,體育課堂教學不規范,隨意性大。而現在體育教師結構合理,場地器材齊備。學校應根據新課程設置,發揮體育教師特長,進行跨班合并分組,學生自由選擇教師及練習內容,打破傳統固定班級教學模式,達到優勢互補,實現合作雙贏的目的。6.注重體育成績的評估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建立體育課成績的考核方案。體育課成績的評估,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鍛煉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學習,必須正確對待學生的體育成績考核。總之,我們體育教師為了迎接新的挑戰,以教育思想的改革為先導,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更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重點,以創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推動學校體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