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春
摘要: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外表無害卻在客觀上能夠促進正犯的犯罪行為的中立幫助行為,并且對他人的法益造成侵害。那么隨著社會日益發展,如今的行業越來越多元化,在繽紛復雜的社會發展中,中立的幫助行為也逐漸需要被重視起來,因為對其可罰性的判斷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中立行為有重要影響。在學術上有不同的學說,觀點不一,就目前國內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現狀與德日等地區相比較而言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本文嘗試結合域外學說對中立幫助行為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立幫助行為;折衷說;可罰性
1.1選題背景與意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出現一些行為本身是無害的,但是有時候會被正犯的行為所利用,或者說我們的日常行為在特殊情況下也會促進犯罪行為的實施。那么對于這種行為的定性與判斷則非常重要,因為這對于司法實踐中的定罪量刑影響至關重要。在學術上對這一問題的觀點也是眾說紛紜。所以我們需要研究中立的幫助行為,以明確中立行為的可罰性與該幫助行為獨立成罪的問題。
2中立幫助行為的法理分析
2.1幫助犯的本質屬性
2.1.1幫助犯的幫助行為的概述
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按照刑法之規定共同犯罪人按作用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三種類型。
2.1.2幫助犯的幫助行為的因果關系
幫助行為的因果關系乃是幫助犯的本質問題,根據共犯從屬說可以分析出幫助行為的特殊性在于其本身不能獨立造成法益的侵害與威脅,幫助行為對實行行為的促進作用便利了實行行為的實施,并且導致危害結果的出現,是故幫助行為的因果關系體現在其對于實行行為的作用力上,進而通過實行行為表現出幫助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所以在本文中認為因果關系必要說更為合理。
2.1_3中立幫助行為的概念
所謂中立幫助行為是從外表上看通常屬于無害的、與犯罪無關的、不追求非法目的的行為,客觀上卻又對他人的犯罪行為起到了促進作用的情形。
2.3.1全面可罰說
中立的幫助行為可以分為全面可罰說與限制說兩種,全面可罰說認為只要滿足傳統幫助犯的成立條件,就應肯定中立行為幫助的可罰性,這種將日常中立的行為全部歸為幫助犯的觀點并不現實。
2.3.2限制說
(1)主觀說認為作為幫助犯的故意應是意圖實現客觀構成要件的意思,即以實現意思的有無為必要,僅僅只是知道正犯的犯罪計劃還不夠,還必須具有促進正犯犯罪行為的認識和意思,也就是以具備促進的故意為必要。
(2)客觀說認為中立幫助行為大多具有日常行為屬性,其可能提供的法益侵害助益并未產生法所不能容忍之風險
3我國對中立幫助行為可罰性研究的現狀
3.1中立幫助行為可罰性問題在德日的區別
3.1.1德國關于中立幫助行為的學說
德國有關于中立幫助行為的案例主要都是傾向于主觀說的立場。關于中立幫助行為的可罰性問題,德國刑法理論上存在兩大觀點,一是全面可罰說,二是限制說。盡管德國學說普遍認為應限定中立幫助行為的處罰范圍,但如何做出限定卻未達成共識。縱觀限制說的幾種觀點,其中客觀說與折衷說為多數學者所認同,主觀說比較少被采用。
3.1.2日本的學說
日本刑法理論界關于中立幫助行為的可罰性有三種學說,第一種是“具體業務通常性的行為規范后退說”,它認為在具體的行為狀況中是不是就意味著對正犯行為的促進這一點的判斷很重要。
4中立幫助行為之可罰性分析
4.1從刑法的自由保障機能對一般出罪分析
4.1.1一般出罪考量的法理分析
中立幫助行為的概念萌芽時期就具有形式上的不確定性,所以在理論上觀點各不相同,而這種中立幫助行為的客觀存在又證明其存在的必要,但是現行的法律并未對此作出規定,這一理論尚停留在學術討論的狀態下,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充實。
4.1.2出罪考量的客觀歸責原則
客觀歸責論是為了客觀的判斷是否可以將客觀結果作為行為人的作品歸屬于行為人的理論。首先是行為制造的危險結果超出了法律所能容忍的范圍,第二是行為實現了不被允許的危險,第三是沒有超出構成要件的保護范圍。
4.2特殊職業性的入罪考量
4.2.1入罪考量的合理性基礎
對于一部分中立的幫助行為即使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但是其行為也不可以超過刑法所能容忍的法益侵害程度。有一部分特殊性質的行業行為產生法益侵害風險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主要是因為這種特殊行為一旦被正犯的行為所利用,那么它所造成的法益侵害度往往大幅超越法律所能容許的范圍。
4.2.2特殊性質行業的入罪分析
由于行業性質的特殊而需要勤勉義務,有義務但并不意味著不自由,權利與義務是相互的,當我們在實現自己的權利時不能以侵犯他人的利益為代價。對于經營者而言在實現自我利益的同時需要承擔相應的審查與注意義務,這是一種合理的附加義務。
結語
在刑法理論中,共同犯罪一直是較為難理解的內容之一,幫助犯在我國的研究也相對較少,大家都對教唆犯研究甚多,中立的幫助行為就更是冷落了,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又頻頻出現這種案例,所以我們更加需要對中立幫助行為深入研究能夠在實踐中對可罰性的問題易于解決。由于個人專業知識有限,所以本文不能全面的闡述中立幫助行為的內涵。在以后的學習中還需要從各個方面了解法律知識,才能夠正真了解到學問的根本,做到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