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央宗
摘要:唐卡是在松贊干布時期興起的一種新穎繪畫藝術,即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唐卡從以前的宗教標志到現在被商業化,很多人將唐卡的定義扭曲化。當前商業浪潮的急功近利,使得一些人為了減少成本而拋棄了傳統的唐卡技藝。唐卡的市場化趨向明顯,唐卡已經從一種用于供奉的宗教圣品,成為了一種藝術品,甚至成為一種純粹盈利的商品。所以我想借這次機會去調查唐卡如今被世俗化、商業化的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以及怎樣去挽救這樣一種局面。以此來告誡本民族的同胞要以正確的方式去傳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關鍵詞:唐卡;宗教;市場化
正文:
20世紀末21世紀初,隨著藏區經濟與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唐卡藝術不斷地創造著經濟價值,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拓寬了藏區藝術家們的視野,有效地促進了唐卡藝術的交流,形成了文化產業鏈;另一方面,唐卡文化產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并逐漸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途徑之一。唐卡的內容上多為西藏宗教、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以及智慧,記載著西藏的文明、歷史和發展。與此同時,部分唐卡藝術家掙脫了傳統唐卡儀軌的束縛,嘗試著對唐卡藝術進行新的詮釋,使唐卡藝術在這個階段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迅速發展,唐卡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地傳承至今,唐卡傳承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而且唐卡從最先的宗教信仰到寺院的壁畫,再到現如今出現在市場上,現在許多唐卡都變成了昂貴的藝術收藏品,有的唐卡被拍賣,并逐漸進入了國際藝術市場。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宗教信物如今已經頻繁的出現在了中國的藝術市場上了。門拉頓珠編寫的著名的西藏宗教繪畫的量度名著《如來佛身量明析寶論》成為藏傳佛教造像的參照準繩。但現在很多唐卡畫師為了金錢的利益,畫唐卡時不會參照唐卡的度量衡,畫出來的唐卡也沒有傳統唐卡那樣的標準,忽視唐卡的畫法,所以唐卡宗教的意義在如今這樣世俗的社會里逐漸的被淡化了。針對這樣的一種轉化,我們就要對其進行一種反思,反思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轉變。
利用這次寒假的時間,采訪了在昌都地區噶瑪鄉噶瑪寺的唐卡畫師噶瑪益西朗杰,他所畫的唐卡屬于噶瑪噶赤畫派。噶瑪噶赤畫派產生于16世紀,簡稱噶赤畫派。
噶瑪益西朗杰畫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給我介紹了唐卡與宗教之間的密切的關系,他認為唐卡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唐卡是宗教的一種表現形式,唐卡中的人物是佛教中的人物以及活佛等,唐卡的內容也是根據經書上所描繪出來的而展現出來的,經書上所描繪的佛像的神態、顏色、裝容、姿態、手上所拿的東西等等都是通過繪畫在唐卡上展現出來的,在法會以及一些宗教活動場所,唐卡成了一種工具,活佛在講解的時候,唐卡是要被用來解釋的,按照唐卡上所描繪的講解出來會更加清晰,因為唐卡是按經書所寫出來的。現在畫唐卡的人有很多,但以前只有活佛或只是知識高深的人、或對于宗教有更加深刻了解的人、心中存有善念的人畫的,但現在有很多人為了名利、金錢而去畫唐卡,不信教的人也會去畫唐卡,他認為畫唐卡必須是一個信仰宗教的人去畫才會有意義,畫唐卡的時候,要懂得各種佛像和唐卡的度量經,要按度量經去畫,不然會有罪惡;當被問到:在過去,唐卡通常是為宗教目的而繪畫的,但現在很多人畫唐卡是為了金錢、名利、您是怎樣看待這個現象的?他認為在近二三十年,全球經濟發展,人們很重視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唐卡跟著也有了很大發展,現在畫唐卡的人越來越多了,為了經濟目的而去畫唐卡的變得更多了。只想著為了金錢而去畫唐卡,唐卡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不去學唐卡的繪畫的知識,不懂得唐卡繪畫的知識,在畫唐卡時候不懂得唐卡度量經,因為金錢而畫唐卡,會沒有創新,只是照抄,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熱愛。不注意唐卡的內容,在外人看來,很多人不懂得唐卡,只要有唐卡的樣子和唐卡的名就會認為是唐卡而去買它,所以他認為這樣的現象如果增多了唐卡就會有逐漸沒落的危機。不講究唐卡的畫法,會是唐卡走上危機的道路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名利而提高唐卡的知名度,不重視唐卡背后的文化,只重視宣傳,這樣會使這樣的民族文化沒落。他也介紹如今在市場上唐卡的價格越來越高了,唐卡也非常受歡迎。
就像很多人對于唐卡的第一印象就是昂貴,市場經濟的大范圍參與,給這門古老藝術帶來了很多的活力,以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除去少部分藏家與研究者,大多數人對此不甚了了。如今知名度提高,但就像走出大山的單純孩子一樣,面對市場浪潮和金錢沖擊,原本的純粹有一點改變。唐卡是藏族文化的深厚積淀,是藏族人民精神的信仰,唐卡商業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唐卡也逐漸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我認為如果想要避免唐卡最終走向危機的路,為了挽救這樣一個局面,首先必須要保護唐卡傳統的生產方式,唐卡畫師在畫唐卡的時候要嚴格遵循佛經上的度量衡、制作程序等,也要講究唐卡的畫法,懂得唐卡方面的知識而不是照抄,要知道懂得保護自己民族這千百年來一直延續至今的珍貴的宗教文化,不能讓這樣一種文化最終失去價值而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