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威
摘要:電焊技術在諸多行業領域均應用廣泛,比如:汽車行業、化工機械業、鋼結構以及造船等。與此同時,電焊作業危險性較高,為了降低電焊作業的危險性,有必要對其環境中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并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本文重點分析了電焊作業環境中職業危害因素及檢測防護措施,以期為電焊作業環境的改善提供一些具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電焊作業;職業危害因素;檢測;防護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健發展,各行各業都呈現了較快的發展。對于電焊作業技術來說,在汽車業、化工機械業、造船業以及鋼結構行業等均具備很高的應用價值。但是,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電焊作業的危險性也較高,這主要是因為電焊作業環境中存在諸多的職業危害因素。因此,從電焊作業環境的改善角度來看,本文針對“電焊作業環境中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防護”展開探討具備一定價值意義。
1.電焊作業環境中職業危險因素分析
結合電焊作業的實際情況,發現基于電焊行業環境中存在的職業危險因素較多,主要包括:(1)錳中毒,在電焊作業過程中,錳中毒是一個極為常見的疾病,錳會致使人體內微量元素產生變化,進而呈現發生失衡的情況;(2)紫外線和弧光,對于氣焊作業過程以及電焊作業過程產生的紫外線、弧光來說,在作業時間很長的情況下,會對作業人員的眼睛的角膜上皮造成損害,進而導致作業人員發生視線模糊、眼睛酸痛以及怕光等癥狀;(3)煙塵和金屬氧化物顆粒,由于電焊作業大多數是處在通風不佳的環境當中,這樣極易導致作業人員在電弧焊接過程中吸入煙塵或金屬氧化物顆粒,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會使作業人員的肺功能受到損害;(4)鉛、鋁、錳金屬元素,基于電焊作業過程中,會產生鉛、鋁、錳等一系列金屬元素,這些金屬元素可導致作業人員產生神經行為、神經心理以及神經生理異常等不良問題,進而使作業人員的神經系統功能受到損害。
由此可見,電焊作業環境中職業危險因素較多,總結起來可以劃分為物理因素與化學因素兩大類,在上述各大因素的影響下,會對電焊作業人員的眼睛、皮膚、肺部以及生殖系統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使電焊作業人員的健康受到威脅。
2.電焊作業環境中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防護措施分析
在上述分析中,認識到電焊作業環境中的職業危險因素較多,為了使電焊作業人員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危害因素檢測及防護措施。具體檢測方法及防護措施如下:
2.1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方法
針對電焊作業環境中職業危害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檢測方法,具體包括:(1)在工作場所空氣粉塵檢測過程中,需以相關檢測采樣規范要求為標準;(2)針對超細粒子的檢測,需把儀器放在焊接工人的蹲點部位,將焊接點和二氧化碳保護焊接1m、2m、3m位置作為采樣點;持續3天基于距離不同、崗位不同的條件下進行電焊作業,然后依次進行采樣。采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對3天焊接作業環境當中的職業危害因素視為超細粒子的質量濃度以及數量濃度;(3)粉塵濃度檢測。針對粉塵濃度,在檢測過程中,主要使用到粉塵檢測儀。針對粒子的濃度,可使用冷凝粒子計數器,針對濾膜重量,可采取天平進行取樣之后再進行前后重量的測量。
2.2相關防護措施
搜集相關資料發現:電焊作業現場的風速和氣體保護焊顆粒濃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顆粒數量的濃度會隨風速的上升而表現出下降的勢態,風速可以使顆粒問的碰撞幾率加大,進而使顆粒發生聚集,并使顆粒的數量變少。基于電焊作業環境當中,對于煙塵來說,存在一定的重量。所以,可基于側墻、屋頂等位置對煙塵捕集機加以安裝,并安裝通風效果好的系統,使風的流通速度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進而使電焊作業環境當中的顆粒濃度降低。此外,電焊作業人員的個體防護也非常重要,在電焊作業過程中,由于必要佩戴標準的眼罩、手套以及工作服等,保護好眼睛,避免灰塵的吸入,從而使作業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3.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電焊作業環境中的職業危害因素諸多,包括了:錳中毒、紫外線和弧光、煙塵和金屬氧化物顆粒以及鉛、鋁、錳等金屬元素。因此,有必要優化電焊作業現場環境,合理安裝煙塵捕集機和通風系統,并指導電焊作業人員在日常工作當中做好個人防護,按照工作要求佩戴防護眼罩、防塵口罩、手套以及工作服等。相信在認識電焊作業環境中的職業危害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有效防護措施,電焊作業環境中的職業危害將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進一步為電焊作業安全性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