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剛
摘要:能源是自然界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也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連續幾年穩居世界前列,2016年更是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能源消費大國。本文主要通過國家統計局、中石油經研院等部門的統計數據對能源行業的發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能源;發展趨向;非常規油氣;新能源
一、以“全球觀”看中國
(一)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狀況(資料來源:ETRI)
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將不斷增長,但增速逐漸放緩,預測在2045年左右達到167億噸油當量的峰值,之后增長停滯并緩慢回落。在能源消費結構上,煤炭和石油比重逐漸下降,但仍以化石能源為主,未來天然氣將成為第一大能源。但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加強,非化石能源消費開始增長,預測在2050年將達到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23%左右,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逐漸趨于清潔化。
可以看出,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逐年增長,始終排在世界前列,2016年已經成為眾多國家當中能源消費最多的,占比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的22.6%。排名其后的依次是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日本。
(二)全球剩余油氣資源量
2016年,全球油氣剩余探明可采儲量保持增長。石油剩余儲量為2415.8億噸,增長0.2%;天然氣剩余儲量為191.2萬億立方米,增長0.3%。可以看出,中國油氣資源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相比其他國家是相當低的。也就是說在未來,中國能源消費想要完全自給自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中國必將在較長一段時間處于油氣進口大國的地位。
未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增長將更加依賴于非常規資源。預計全球石油2030年達到52億噸左右的高峰產量,其中常規油產量2030年增至42.4億噸,之后緩慢下降。預計常規天然氣產量2030年達到3.4萬億立方米,之后基本保持這一水平,2040年后有所下降;非常規天然氣(頁巖氣、致密氣、煤層氣、生物氣等)產量增長迅速,尤其是頁巖氣,其產量在2050年將增長至1.1萬億立方米左右,約占全球天然氣總產量的20%。因此,非常規油氣行業必定很有發展前景的。
二、以國內統計數據看中國能源
(一)國內一次能源消費情況(數據來源:中石油經研院)
國內一次能源消費持續增長,預計于2035年前后將達到37.5億噸油當量的峰值,之后開始下降。在能源結構方面,國內一次能源逐漸趨于清潔。由于中國嚴格的控煤政策和公民環保意識的提高,煤炭消費已達峰值開始逐步下降;石油消費還有一定增長空間,但變化不會太大;而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作為清潔能源,其消費將不斷增長,并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越來越大。
(二)國內油氣行業的發展預測
(1)石油
可以看出,中國石油產量還具有一定的增長空間,這主要來源于非常規石油開采技術的發展。國內石油總產量預測在2030年左右將達到2.3億噸的峰值,之后石油產量逐漸下降。
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仍在不斷增長,主要來源于交通運輸對石油的需求。隨著燃料替代和電動汽車的發展普及,預測成品油消費量在2030年左右將達到峰值并開始出現較快下降。但由于國內石油產量始終滿足不了石油需求量,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石油凈進口國,這一地位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不變。
(2)天然氣
由于中國的頁巖氣、煤層氣、生物氣和致密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豐富且開采技術日趨成熟,中國的天然氣產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預計高峰產量將達到4200-4300億立方米。其中頁巖氣產量有望達到1000億立方米,所以非常規天然氣開采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
前面提到,未來天然氣將成為第一大能源,國內對天然氣的需求量將迅猛增長。預測到2050年能夠達到美國目前的消費水平7100億立方米。這也說明中國未來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不斷增長,預計2050年天然氣進口量將高達2850億立方米左右。美國的天然氣進口量在不斷下降,預計到2020年將由凈進口轉變為凈出口,而中國將長時間從國外進口天然氣以滿足龐大的天然氣需求量。不過,這說明中國的天然氣行業是很有發展前景的,中國迫切需要天然氣行業的高技術人才。
圖2 3國內天然氣需求量與產量變化
(三)新能源的發展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能、氫能和核能(原子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大中型水電都被看作常規能源。“十三五”規劃強調,推動低碳循環發展,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預計“十三五”時期,中國非化石能源比重要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或者更高,煤炭消費比重要降低到58%以下,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增量合計約為4.8億噸標準煤,是煤炭增量的三倍多——清潔、低碳能源將是“十三五”期間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因此新能源行業絕對是很有發展前景的。下圖為中國未來四十年能源結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