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茜
摘要:為了探討我國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本文用1981-2015年的宏觀數據,利用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經濟增長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并且經濟增長對產業結構呈現單向格蘭杰原因。因此,要使產業結構高級化(即綠色發展),還是需要經濟的高速發展來支持。
關鍵詞: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高級化;經濟增長
一、引言
對于我國的經濟,健康可持續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快速的經濟增長,但是經濟發展的含義不僅包括了經濟增長的內容,還包括以產業結構為主的經濟結構的調整,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必須綜合考慮這兩方面的內容。而產業結構的調整可能會促進經濟增長,并且經濟的增長也有可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高級化(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進而使我國的綜合實力得到提高。
二、變量選取和研究方法
(一)變量選取
本文采用第三產業的生產值與第一產業的生產值之比(記為TS)來度量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會比較合理,若TS值上升,就表示產業結構在升級。本文采用國際上使用較多的剔除價格因素之后的GDP指標來衡量經濟的增長水平,同時三個產業的增加值也同樣剔除了價格因素。
本文的所有數據均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和《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為了消除或減輕異方差的影響及便于對結果進行經濟解釋,對所有變量進行了自然對數處理,分別記為lnTL,lnTS,lnPG。
三、實證分析
(一)中國產業結構的演進過程
根據上述定義的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級化指標。利用我國1981-2015年的數據觀察我國產業結構的演進過程,TL值與Ts值都呈現一定的波動性,但總體來看TL值變化浮動比較平穩,僅有稍微一點的下降趨勢,而Ts值是逐漸上升的,說明我國的產業結構合理性不大明顯,但是是日益趨于高級化的。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大力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強工業化、現代化的建設,實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平穩性檢驗
本文采用增廣的迪基一富勒單位根檢驗(ADF)對lnTL、lnTS、InPG三個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模型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滯后階數根據MC準則選取,經分析知四個變量lnTL、InTS、lnPG的ADF的p值都大于0.1,表示在10%的顯著水平上都不是平穩的,然而三個變量的一階差分之后的ADF的p值都小于0.05,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上,它們的一階差分都是平穩的,即表明都是一階單整的。
(三)協整檢驗
觀察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與經濟增長的趨勢圖,圖(2)排除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經濟增長肯定不存在協整關系,而圖(3)產業結構的高級化與經濟增長有可能存在協整。建立模型如下:
Yi=βi+βiXi+ui (1)
在對變量做傳統回歸時,若預測殘差項是平穩的,則變量是協整的。同階單整的時間序列之間可能存在協整關系。協整檢驗的方法有E-G兩步法和I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本文運用EG兩步法檢驗產業結構高級化變量與經濟增長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關系,首先做lnPG關于lnTS的線性回歸方程,用Eviews軟件對產業結構的高級化與經濟增長兩個變量做協整分析,但是卻發現兩個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自相關,考慮加入適當的滯后項,得haTS與lnPG的分布滯后模型:
(2)
自相關消除之后,對殘差進行平穩性檢驗,進而得出協整性,通過了協整檢驗。
由上述表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InPG與lnTS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因此可知,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程度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由上表可以得出: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促進產業的高級化程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每上升1%,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程度就會增加0.7%。
(五)格蘭杰因果檢驗
協整關系僅表示變量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格蘭杰因果檢驗則能夠考察變量問具有經濟意義的因果關系。本文通過對InPG與lnTS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表明經濟增長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原因,并且是滯后1,2,3期都是其原因,而產業高級化并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
四、政策建議
我國的工業發展尚未成熟,農業發展還占據相當大的份額,而產業結構高級化表明經濟要更加發達,第三產業份額必須加大,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經濟增長做支撐,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是建立在物質文明比較發達的地步,再結合本文研究結果得知,高級化受經濟增長很大的影響,從本文的結果來看,經濟每增長1%個點,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程度就上升0.7%,這樣如果我們想進一步加大第三產業的發展,就必須加大經濟增長,這樣我國經濟才會朝著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速度就會越快,社會將會更加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