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文 孫小巍 潘文浩
摘要:本文以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為主,探索了建筑行業背景下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培養模式。分析了行業背景下無機j}金屬材料專業的特點,論述了卓越工程師的品質特征,探討了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實踐環節培養環節的構建。
關鍵詞:無機非金屬材料;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指高等學校培養具有工程師基本能力、并有獲得工程師執業資質或者工程師職稱潛力的后備工程師。借鑒世界先進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創建具有中國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過教育和行業、高校和企業的密切合作,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多種類型優秀工程師。通過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社會需求。
一、無機非非金屬材料專業特點
沈陽建筑大學是以建筑、土木等學科為特色,因此學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圍繞建筑、土木學科展開的。材料是土木工程實施的物質基礎,二十一世紀建筑業迅猛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更新,對材料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得挑戰。因此無機專業的培養是為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發、生產及應用等服務。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人才應具備無機非金屬工程材料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應用、工程施工管理質量檢測的基本方法,實驗技能和工程應用技術,能夠從事各類土木工程材料的工程應用、質量檢測及研究、開發和生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來,以清華大學為首的61所高校成為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3年沈陽建筑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獲批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高校。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對于本科生制定通用標準和專業標準兩方面要求。通用標準是指對所有工科學生的畢業生的基本要求。在通用標準的基礎上,為滿足各行業對工程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要求,各行業根據具體專業特點制定工程型人才培養要求。本科層次卓越工程師工程能力的評價重點在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生產系統運行和維護能力、創新意識、新產品開發和設計能力、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等。因此培養計劃的制定應圍繞著專業特點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要求制定。
依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要求,通過對長安大學、西北建筑科技大學等多個“卓越工程培養計劃,建設院校相關專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修改制定了本校的專業培養方案。明確了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定位,加強了實踐環節的設置和過程管理,增加了工程界參與的深度,克服了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保證了理論與實踐環節的連續性。
三、培養模式的建設
1、優化培養方案:為了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計劃的順利實施,保證卓越工程師培養過程中有足夠的工程實踐訓練,首先調整教學培養方案的進程,調整理論課內容至五一六學期完成,專業實驗和課程設計調整到第七學期的13-20周。通過對課程進程的調整,保證卓越培養計劃的學生有足夠時間參與工程實踐和頂崗實習。其次修改教學內容,增設了設計性實驗內容和頂崗實習實踐,調整校內的實驗教學內容和方式,并聘請了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導師,強化實踐環節的過程管理。
2、加強實驗實踐教學過程建設:
教學實驗實踐主要是指與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相關聯的各種課程教學需要的實驗實踐、以及專門實驗課的實驗實踐。實踐場地以校內的各種基礎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和專業實驗室為主,以校外實踐基地為輔。通過校內外導師聯合培養和強化實踐環節的過程管理,訓練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1)強化校內教學實驗體系建設
培養方案增加了綜合、設計性實驗內容。在現有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基礎上,對于“卓越工程培養計劃”的學生增加了4周的材料設計試驗,材料設計實驗以土木工程背景下的新型建筑材料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實驗內容強調開發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實驗內容靈活多樣,學生可自行選擇。增加課程設計部分的工藝設計內容,同時工廠設計采取局部和整體結合的方式,學生根據生產工藝進行組合設計,創新探索新的生產工藝的可行性,讓學生掌握行業發展動態。
(2)凸顯專業特點的實習實踐教學環節
頂崗實習實踐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訓練的另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依托建筑行業背景,結合現代的建筑產業的發展趨勢,建立了具有行業特色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首先是以混凝土生產及應用為主線的實踐教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國內商品混凝土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具有鮮明的行業特點,契合無機非金屬專業的培養方向,企業可為學生的生產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基地和大量的就業機會,使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工作培訓融合,縮短了學生適應崗位能力的時間。本專業第一批學生已經順利完成頂崗實習,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以建筑裝配式產業化生產為主線的實踐教學。裝配式建筑是國家近幾年推薦的新型建筑結構形式,住建部已經在沈陽開展了試點,并逐步在多個撐死推廣。在這種行業需求下,學院與沈陽亞泰裝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實踐基地,引導部分學生參與到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和應用過程,培養符合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應用復合型人才。
此外與遼寧秦恒科技、恒威水泥,利盟高科等建立了一批實習實踐基地,這些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建筑行業背景下的特色培養需求。
校外實踐基地是對校內實踐訓練的有益補充,是實踐教育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結構和特色優勢,實踐體系的建設思路是:以建筑行業為背景,以水泥混凝土生產應用為主,結合玻璃、陶瓷、建筑裝配式化等建立培養面向建筑領域的工程技術人才的實踐教育體系。
(3)增加與企業相關畢業設計的環節
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開展畢業設計環節。企業或者用人單位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和科研方向,提供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題目,并指派專門技術人員配合校內導師協同指導,按照學校畢業設計環節進行過程管理。這種模式既有利于企業需求,也有利培養學生盡快熟悉崗位技能,同時可緩解校內資源不足等問題。
四、結束語
根據教育部“卓越計劃”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沈陽建筑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結合建筑業的行業背景、辦學特色與定位,充分發揮本學科的學科優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探索教學方法改革,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構件卓越工程師培育教學體系,體現建筑行業背景觀特色的工程人才培養新體系。同時,以工程師資格認證為依據,結合辦學實踐,調動校內外各種資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強化學生實踐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能力的學習和鍛煉,培養具有“卓越工程師”素質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