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紅
摘要:《數學課程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在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學生具有數學學習的好習慣是學好數學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傾聽與閱讀;獨立思考;仔細計算;獨立作業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的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
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盡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言或小組員討論發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讀數學
語文書是讀出來,其實數學也是讀出來的,首先,讀數學書,所有的知識,內涵都包容在數學書里面,可過去我們有誰仔細的去閱讀過,去思考過。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編者對知識的重點概括,每一個問題都是點睛之筆。如果孩子仔細去品讀,讀通每一句話,讀懂每一個知識點,讀清每一個邏輯關系,那么你一定能學會、學好。引導孩子去仔細認真的去讀數學書、多讀數學書,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改變,要體現在課堂上,體現在預習中。其次是讀數學題,題讀三遍,其義自見,讀是思的前提,題都讀不懂,頭腦中就沒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無從下手,所以,讀題三遍是我以前的解決問題的要求,今后要擴展范圍,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都要多讀,要讀出重點,讀出出題的意圖,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會審題、讀題目時只讀一半,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好習慣。
贊可夫有句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主觀意識差,在課堂上容易跟隨大流,別人說什么,他也跟著說什么,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創設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學生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生多發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對于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一些稍微差的弱勢群體來回答,及時鼓勵他們,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欲望。學生的潛能是個不竭的寶藏,你對他有多大的信心,他們就能給你多大的驚喜。
三、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好習慣。
數學來源于生活。本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并把數學應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實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的興趣。如:我在教學《觀察物體》中“鏡面對稱”的內容時,先讓同學都去照一下鏡子,然后在小組立交流:人在鏡子里的特點,鏡子內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沒有變化,學生通過活動和交流能總結出:照鏡子時內外的人上下、前后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生對換。
四、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查的習慣。
提高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做題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還要培養他們認真檢查的習慣。在教二年級學生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時,計算過程講解很透徹,學生也已經掌握計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練習,但出錯率仍很高。該如何幫助學生避免計算中的失誤呢?
反復思考后猜想:如果總結幾條規律,讓學生們在檢查時有章可循,失誤該會少些吧?于是根據學生易犯的錯誤,我用一節課的時間跟學生一起總結了下列五條:
①豎式中不要抄錯數
②豎式中不要抄錯加減號,不要將“+”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③筆算加法時,該進位時不要漏加進位一,不該進位時不要亂加進位
④筆算減法時,該退位時不要忘退,不該退位不要亂退。
⑤橫式中不要漏寫得數。
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做完題再按照這五條逐一檢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們的計算水平大大提高,計算后檢查的習慣也養成了。
五、培養學生獨立作業,樂于動腦的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既有利于掌握,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養成刻苦鉆研勤奮踏實的優良品質,又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以便對癥下藥,因此,作業時,應要求學生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應該實事求是的做作業。要讓學生做到獨立寫作業,?教師的評價盡量以正面鼓勵為主,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讓孩子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