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四維
摘要:“通過義務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首要條件,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是關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是重點,另外教師應成為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學生要創造性地學習數學,數學教學就要充滿創新的活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創新合作;評價改革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主張:“教育的首要目標在于造就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和發現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從世界的發展看,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新素質,而人的創新素質的培養應從小抓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創設良好情境,培養創新思維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去重復人類探索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親自實驗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進行數學創新思維的訓練開辟通道。在學習圓周角定理時,教師要求學生畫出一個圓,在圓周上任意確定兩個點,標出該段孤,作出該弧所對的圓周角、圓心角,再量一量角的大小,并讓學生重復幾次。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迅速集中注意力,消除緊張的心理。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為上升為理性認識做好了準備,同時讓學生產生這樣做究竟有什么作用的想法。這時教師提出:這兩個角有什么聯系?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從而得到圓周角定理。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有規律的,只要我們善于動手、觀察、思考,就會發現。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等量關系?教師再提出:圓周角的兩邊與該弧所對的弦組成一個三角形與圓心的位置關系有幾種?學生通過畫圖觀察、交流,找到三種位置關系:一是圓心在三角形內,二是圓心在三角形外部,還有一種特殊的是圓心在三角形一邊上,從而引入圓周角定理的證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自重復人類探索知識過程,尋找到已知規律,從而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為尋找到未知規律打下基礎。
二、營造民主氛圍,誘發創新意識
創造力量最高程度地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課堂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設法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心理相容的周邊環境,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讓數學課堂充滿“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良好氣氛。
三、注重開放教學,提高創新能力
沿襲以久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而開放題的教學,又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對學生思維變通性、創造性的訓練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開放題的教學中,選用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余地。如:調查本校學生的課外活動的情況,面對這個比較復雜的課題,一定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學生要討論的問題是用什么數據來刻畫課外活動的情況,是采用調查和收集數據。接著的問題是“可以調查哪些呢?”對此,學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對學生提供的辦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充分討論,認識到不同的樣本得到的結果可能不一樣,進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這些解釋中能作出什么判斷?能想辦法證實或反駁有這些數據得來的結論嗎?這是一個開放題,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吸收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四、運用媒體教學,培養發散思維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大膽猜測、設想、估算等能力。在新教材的編排中,新增了一些發散性的聯系。這些題往往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大膽猜測可能的情況,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例如:教“三角函數應用”時,筆者就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了專業戶塑料大棚問題,用Flash制作的動畫效果聲、圖并茂,頓時就把學生們給吸引住了,專業戶出示一道題:由于發展需要,還要擴建3個大棚,按照要求請你設計怎樣最省料。于是學生們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大膽的猜測,不僅出色地完成了本課的訓練目標,還練習了應用題的有關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五、尊重個體差異,開展積極評價
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盡可能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于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征的不同,認識主體對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顯差異,由此所建構的認知結構必然是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和不盡完善的。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識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此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教師要關愛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以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為突破口,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探索一條適合學生主動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品質培養的教學方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