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秦嶺
企業發展需要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順應市場變化的大勢。正如在學習中了解到的一個省屬大集團企業在頂層設計上對自己發展之道的闡述,引發了自己很多的思考。
遵循邏輯的階段論,是企業否定之否定的發展之道;揚長避短的優勢論,是企業應對生存危機的不二之法;精打細算的成本論,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重要之術;海納百川的開放論,是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必須葆有的開放之態。這一句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既是對企業發展道路、具體方法和轉型升級走向的全面研判,更是向企業下達的勇闖天涯的進軍號令,深刻的揭示了企業管理的階段、優勢、方法、形態與“道法術”之間的關系。
從傳統文化的精髓來悟,“道”是一種自然法則,“法”是在遵循自然規律中尋找和總結出來的一種運行規則,“術”是在規則體系指導下的具體操作方法。
從哲學的辯證眼光來看,道是核心,法要基于道,術要合法,三者相互融合、相互支撐,以三個不同的層次構成了整個一套策略的框架,是來源實踐、與時而易和升華實踐的有機體。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想,“道”講究的管理境界,“法”講求的是管理規律,“術”講述的是管理方法,三者既有機統一又各有側重。“道”回答的是“什么是正確的事”;“法”回答的是做事需要遵循的規律;“術”則告訴管理者如何把事情做正確。以道御術,以法落地,這種典型的將各種管理理念與“道法術”相結合的管理體系,是基于企業家對市場變化的微觀判斷和對企業未來走向的宏觀預期相結合的產物。
大道至簡。對于煤礦企業來說,好的管理一定“人機物法環”的宏觀安全,本質安全,因此對于煤礦安全生產經營全鏈條體系來說,越簡單越幸福,最終應簡單到回歸企業的本質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是掙錢,就是賣產品,附加無償送上產品服務,目標很簡單,用戶易接受,使用我們的產品一定會物超所值,使我們的企業光明正大的掙產品應有的價值,這才是煤礦企業轉型升級的非常之道。
尊法守法。站在社會發展層面來看,自商鞅變法推動了秦國經濟空前發展,到中華民族為了爭取民族獨立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從毛澤東同志的馬列主義中國化讓我們有了“講天理、憑良心”的法治理念,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不斷完善,民主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們摸著石頭過河,趟出一條“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的保持社會穩定有秩序發展的道路。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組織,始終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緊密結合中國發展實際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提出了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重要內容的“四個全面”,目的在于提倡全社會崇尚法治,以法治精神推進社會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縱觀整個社會發展,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不論是中華民族的人類文明,還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都有一個重要標尺,那就是在崇尚法治的前提下,實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相互融合。
站在事物發展層面來看,世間萬事萬物均有其可見不可見的發展規律,中華民族在發展進程中,巧妙的將崇尚法治與崇尚德治進行了完美的結合。既為發展變化的人規定了一個邊界,規范人的文明行為,又融入了儒家文化所崇尚的人文規范,形成兩手抓兩手各有側重的發展力量,實現剛柔相濟。可見,“法治”是規范事物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必然途徑。
站在新常態層面來看,政治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新常態下法治建設的最高目標是實現政治文明,而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識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為文明。意識指導行為,黨和國家提出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弘揚正向價值觀,從政治意識文明出發,傳遞正能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消除那些價值觀缺失,靈魂漂移,道德淪陷等阻礙社會進步的負向勢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發展進步的大環境。
法應俱全。對于煤礦企業來說,好的管理一定是事事、時時、人人都有法可依,順應企業發展之道,圍繞安全生產中心工作,以穩定優質的產品質量為出發點,設置所有的制度、流程、規劃、結構、方案,首先應做到一應俱全,讓法成為治理企業的百科全書,從全到優,從優到精,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傳承創新,揚長棄短才是煤礦企業轉型升級的智慧之法。
術貴以專。對于煤礦企業來說,好的管理一定是每一項操作、每一個技術、每一個崗位都應該首先做到專業、專注,圍繞安全生產中心工作,以市場為導向,以提升效益為抓手,對標全國一流大礦、強礦的先進標準,通過培養全員專業的素質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時俱進探索創值增盈、技術創新等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和最優載體,為企業發展打造良好的態勢才是制勝之術的關鍵。
同態共贏。攜手構建發展大局,共同營造共贏態勢。我出煤,你掙錢也得讓我掙錢。上下游要同頻共振,各方面應協作共贏。不然挖煤的關門了,用煤的絕不可能開門大吉,與煤有關聯的各方也絕不會自保其身。畢竟,煤的占比、功能、作用,在當前的統籌發展環境中,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環環不扣了,各自為戰了,能夠獨善其身進而取勝的幾率是很小的。
總之,新形勢下找準企業管理之道,認清企業發展之法,精通經營盈利之術,不僅需要解放思想,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去學習、去接納、去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來提高生產力,還需要順應國有企業改革的大勢,改善企業與各方面的生產關系,為企業減負減壓,讓企業活的更好,使各方都能得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