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鋼 翟振薇
摘要:配電網由配電變電站、配電線路、用電設備組成,是最終分配電能的終端網絡,是電力系統中直接與客戶相連接的一環,對整個供電網絡的可靠性影響具有重大影響。文章主要闡述了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意義,分析了影響配電可靠性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配電網可靠性的措施,希望能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措施
一、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意義
配電系統可靠性是衡量持續供電能力的重要標準,隨著我國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國民經濟越來越重要。配電網直接與廣大用戶進行連接,其屬于電力系統向廣大用戶分配電能與供應電能的重要部分。中壓配電網主要進行街道、鄉鎮的覆蓋,然后再利用低壓配電網延伸到具體的每個用戶中,而這個龐大的供電網系統中,只要某個設施出現故障,或者是進行檢修,則會導致供電中斷的情況,就會對人民生活及經濟生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進一步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加大配電網的改造與優化力度,才能有效滿足電力行業不斷發展的要求。
二、影響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因素
1、網絡結構
國內很多地區的配電網接線模式采用單電源輻射接線、環式接線、分段聯絡接線、N-1主備接線。如果配電網絡結構布局不合理,例如,采用放射式的網狀結構,供電半徑大、供電面積廣,則會造成線路替代能力差、供電可靠性弱,且設備故障與線路故障停電時,往往影響面較大。目前,我國一些地區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單幅射線路,一旦故障跳閘或安排計劃停電時,這些線路均無法采取轉供電操作,影響配電網的供電。一些架空線路的運行受周圍環境影響顯著,天氣、樹木等原因均會造成架空線的停運。這些電網結構、布局設計不合理,嚴重影響了電力負荷的轉移、轉供能力等。
2、配電設備
配電設備對配電網可靠性的影響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配電設備的設計性能、制造和安裝的質量;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配電線路的傳輸容量和裕度;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動作的正確性。
3、計劃性停電
現階段,計劃性停電是引發非故障停電現象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區域,通常表現為檢修性停電、工程建設型特點等計劃停電類型,而這些計劃性停電次數已經超過總停電次數的一半。輸電線路改造、預試、檢修,配電網改造、檢修等計劃停電是引發非故障停電的重要因素。部分變電站的設施檢修、改造會產生停電現象;超過35kV的輸電線路架設以及配電網相互跨越時也會產生停電現象。而這些計劃性停電已經成為影響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4、管理水平
技術水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各地區帶電作業水平不同、配電設備在線監測未普及以及城市配電自動化水平較低等方面。配電自動化是保障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配電自動化的實施能夠及時了解配電網的運行狀況,在故障發生時能迅速對故障定位,并進行故障區域的隔離及選取最優方案恢復非故障區。此外配電自動化的實施能夠對配電網運行方式進行優化,達到減少線路損耗和改善電壓質量的目的。配電自動化的實施還能夠提高配電網的應急響應能力,在發生惡劣天氣或輸電線路故障時,能夠生成負荷批量轉移策略,以避免發生大規模停電。
三、提高配電網可靠性的措施
1、完善配電網網架,縮小停電范圍。從安全可靠、經濟優質方面考慮配電網的優化,改變陳舊的配電模式,完善配電網結構,實現“手拉手”環網配電,對重要用戶實行“雙電源”,甚至“三個電源”配電方式,同時線路配電半徑要適中,配電負荷要基本合理;網架結構合理可有效對停電線路進行轉供電。
2、采用先進設備,實現配電網自動化
(1)在建設和改造中選擇可靠性高、免維護或少維護的設備,避免重復更換,盡量做到簡化統一,減少維修工作量和停電檢修次數。對新發展的地區采用較高的標準,盡量采用先進的設備,留有一定的裕度,爭取一步到位,達到十年基本不變的要求。更換存在質量問題、老化程度高的等故障率較高的設備。提高線路絕緣化水平,逐步更換架空裸導線,并結合當地市政建設要求和電網現狀適時適當的將架空線路改為地下電纜。消除現有線路接地、外力破壞等事故,著力解決架空線路維護量大、故障率高、樹線矛盾突出、線路設備停電比例大等問題。
(2)通過先進的實時監測設備實現對配電網中各元件的運行工況的有效監測,從而對配電網的運行情況有一個及時的了解,對預防故障的發生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隨著各種高新技術在配電網中的應用,使配電網的自動化程度得以提高,這樣即使配電網運行中部分元器件發生故障,則系統也能自動的將故障段與正常線路進行斷開,從而保證正常線路的供電。
3、實施狀態檢修和帶電作業縮短停電時間。
隨著對電網的不斷投入,電網中高可靠性、免維護的新設備的不斷采用,輸變電設備的健康水平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傳統的檢修方式已經不適應運行設備的需要。尤其是按周期的計劃檢修,在一定程度上對用戶停電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供電可靠性的進一步提高造成了障礙。狀態檢修亦稱視情檢修、預知檢修、適應性檢修。它與“定期計劃性檢修”的主要區別是以實際運行狀態取代固定的檢修周期,其基本思想是設備應盡可能長時間地處于運行狀態,只是到設備結構和性能即將破壞的臨界狀態才停運檢修,或者是合理利用施工停電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停電間隙對設備進行設備維護、檢測、檢修等。也就是根據設備運行狀態結合電網運行需要合理的優化檢修方案做到應修必修,使檢修工作做到有針對性,目標明確。這樣對運行正常的設備避免了那種盲目檢修和過度檢修的狀況。開展狀態檢修停電次數可以大大下降,既減少了檢修工作量,又減少了對用戶的停電次數,無疑對運行的安全和供電可靠性帶來明顯的成效。
4、提高管理水平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在配電網運行中,各種新技術和新設備不斷的應用到運行中,配電網也在向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此時必須同時提高電力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才能適應配電網智能化發展的要求。首先,開展應急培訓,提高故障響應速度。合理安排搶修人員,提高人員利用率。制定城市電網供電應急預案,提高城市電網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為確保城市特別重要用戶和重要用戶在突發嚴重事故情況下的供電恢復能力,應適當增加移動式發電設備,以滿足客戶用電需求。第二,改進工作流程,減少停電時間。采用“調度操作預安排,檢修工作預匯報”制度,提高運行操作的工作效率,縮短設備停電時間。第三,加強用電檢查力度。加強用電檢查力度,減少由于用戶設備故障越級跳閘對配電網的影響。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是提高整個電力系統可靠性的重要內容,也是電力行業不斷發展的基石,更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保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供電企業及相關人員必須加強對提高配電系統可靠性的技術研究,積極探索提高配電網可靠性的措施,從而不斷提高配電網以及整個電力系統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