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舉措。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提出:“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用鐵的紀律打造紀檢監察隊伍。”這既對加強紀檢監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為紀檢監察干部隊伍自身建設指明了方向。
作為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如何適應“三轉”要求,自覺擔當“監督執紀問責”職能,是落實中央及上級組織系列要求,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必須面對的全新課題。
一、落實“三轉”要求,聚焦主業主責
(-一)明確定位轉職能。
一是要分清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各級紀委要履行好監督責任,做到守土有責。集團公司黨委根據上級精神,制定印發了《華亭煤業集團公司黨委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實施辦法(試行)》,其中明確了紀委監督責任和主要任務。要對職責內的要堅決辦,堅持親自辦、馬上辦、快速辦;對職責外的要堅持轉交辦、督促辦、跟蹤辦,不能打混合戰。二是要聚集主業。要從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以科學的方式、務實的作風,騰出時間和精力抓好主責、干好主業。要避免過多參與職能部門業務工作,事事主抓,樣樣牽頭和“貼標簽”的做法。三是要理順機制。職能轉變后沒有對應的制度體系作保障,工作就難以取得突破。要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責任分解機制、壓力傳導機制、履責報告機制、聯系群眾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的要求,要認真研究,不斷完善,切實理順工作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主業轉方式。
一是轉變監督檢查方式。要創新監督理念,轉變監督方式,以發現和查處問題為導向開展監督檢查,從牽頭主抓、大包大攬向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轉變,由被動式監督向主動式監督轉變,由推進工作為重點的監督向解決問題為重點的監督轉變,由過程監督”向“結果監督”轉變。二是轉變查辦案件方式。要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性和傾向性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介入,把教育挽救保護干部作為紀委的一項重要職責,注重查辦一般性的違紀問題,切實整治損害企業和職工利益行為。三是轉變作風監督方式。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群眾路線精神和“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為重點,積極開展正風肅紀行動,從牽頭主抓作風建設向強化作風建設監督轉變,重點加強對制度執行力進行監督檢查。
二、積極主動作為,監督執紀問責
(一)緊盯重點加強監督。
一要加強法紀制度落實監督。要認真落實黨內監督條例,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的貫徹執行情況,嚴明黨的紀律。二要加強“一崗雙責”履行監督。從牽頭主抓、大包大攬向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轉變就是要對照上級工作要求和本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倡廉工作安排,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檢查工作,確保“一崗雙責蓓實到位,督促各主管部門加強監督管理。三要加強重點環節時段監督。要對“三重一大”決策、民主管理等有關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切實正風肅紀。對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黨建工作中涉及人、財、物的關鍵環節、重點崗位進行監督檢查,依法依規治企。要對逢年過節等傳統節假日、干部崗位變動職務升遷和辦理婚喪嫁娶事宜、重點民生問題落實等重要時點加強排查和監督,提前打好監督“預防針”。
(二)不折不扣從嚴執紀。
一是要依規執紀。依紀依法安全辦案不僅是推動科學執紀的需要,也是紀檢監察機關執紀能力和水平的具體體現,更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查辦案件過程中,必須重事實、重證據,用事實說話,辦出鐵案。二是要嚴格執紀。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懲。要做到遵守紀律無特權、執行紀律無例外,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三是要及時執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癰遺患。要建立健全早發現、早處置機制,抓早抓小,對一般性問題及時教育提醒,充分利用函詢、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等方式,早打招呼早處理,治病救人,保護干部。
(三)依規依紀強化問責。
一要明確問責情形。即明確“對誰問”的問題,各級紀檢監察真正要分解責任,層層追究,切實將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做到失責必問責。對履行“一崗雙責”不力,發生黨風廉政建設案件的單位和主要負責人,實行“一票否決”,并進行責任倒查追究。二要規范問責程序。即規范“怎樣問”的問題。從問責的啟動、調查的展開,到處理意見的提出、研究,再到處理決定的形成、送達,以及問責對象的申訴渠道和程序等,都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規范,真正體現紀檢監察機關作為問責主體“守土盡責”,問責程序“一個不少”,實現問責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三要運用好問責結果。即“問后怎么辦”的問題。要制定責任追究管理辦法,建立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結果運用的完整鏈條。凡經查實的問題,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堅決追究責任,決不搞下不為例,不搞姑息遷就,形成良性的責任導向。凡被問責的組織和個人,都應與其評優評先、工資獎金、提拔重用等掛鉤,最大化地運用好問責結果。
三、牢抓能力建設,適應工作需要。
一是增強調查研究能力。要堅持科學的態度,根據不同的情況,經過調查研究全面客觀地揭示事情的真相,從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的東西,對癥下藥。二是增強組織協調能力。要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緊密結合起來,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依紀履行監管職責,強化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職能,形成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合力。三是增強業務工作能力。要通過不斷學習,切實掌握監督檢查知識、紀檢監察案件審理知識、信訪知識、宣傳教育及干部管理知識、政策、法規和其他相關的專業知識,努力做到監督執紀準確、辦案公正嚴肅。
總之,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練好內功,落實“三轉”要求,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履行黨章賦予的執紀、監督、問責職責,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決查處那些不收斂不收手、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員干部,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為企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政治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