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增白姆
摘要:中國的佛教的是由印度傳至中國,并且在中國擁有了一些地域上的變化,根據信仰的具體不同而產生了許多個性,此外又因為地域原因又產生了獨有藝術特點,所以本篇文章就是要將禪宗文化與藏傳佛教文化中的壁畫造像藝術特點進行對比,清晰表現其個性,以石窟寺文化中的“飛天”為例,分析“飛天”造像的特殊性和象征意義。
關鍵詞:東嘎皮央;飛天;藏傳佛教
一、東嘎石窟概況
我國廣闊的地域中有很多地區都存在石窟寺遺存,而且各地的石窟寺文化都存在共性且具有個性。
中原地區的石窟寺遺址發掘為其他學科提供許多便利;成為了重要材料。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也都相繼在20世紀之前有了發掘成果與考古資料。西藏地區石窟寺發現時間相對較晚,關于西藏石窟田野調查工作,最初是由外國學者進行,杜齊也稱在西部的田野調查中,有所關注。有調查報告指出:“在他1935年的一份調查手記中,提到了在東嘎一帶的山洞中保存有“曼荼羅”之類的壁畫,同時還公布了兩幅相關的照片。除此之外,無詳細資料。此后,這處遺跡如石沉大海,再無人提及。”1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內地學者開始關注西藏西部地區的考古工作,以阿里地區古格王國故城為中心的地區開展了數次小規模的調查,包括距今700年左右歷史的東嘎?皮央石窟。
二、東嘎特殊的“飛天”造型
專家對西藏西部石窟寺壁畫題材進行了分類,主要分為11種,題材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尤其是“飛天”,在東嘎·皮央石窟中,飛天主要繪制在曼荼羅上方兩側及佛龕中佛像兩旁。她們頭戴花冠,上身袒露或緊身短袖衣,雙獸持樂器或供器,有的頭頂遮有華蓋。如東嘎2號窟后壁佛龕內佛像上方所繪的飛天,雙腿與身軀配合以天衣、帛帶的上下飄飛,不同的飛行動態,顯示出千姿百態的風貌。”在文獻中對飛天的形容,是女性化體現,我對在壁畫中所見飛天性別存在疑問。東嘎2號窟后壁佛龕內的佛像上方所繪飛天形象就可以幫我們形象的解析。這幅飛天,從人物形象看我們無法清晰辨別飛天“性別”,但是,到目前為止,根據文獻不論是敦煌文化還是藏傳佛教文化中的飛天形象,它們所繪畫的飛天形象幾乎都是女性形象。這是什么由來,目前無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在這幅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飛天在用肢體的動作來表現它的速度。圖中5個飛天形象,左1飛天肢體靈活,處在速度發揮平衡的狀態。左2的飛天相對可能腳的部位用力尚淺,因此在借助手部的力量。中間的“飛天”形態上均處于靜止的狀態,沒有表現它的飛行。右1的“飛天”則比較輕盈,速度想來是把握最快的,右2則跟左1類似,但在分析每個“飛天”時,可以看出它們帛帶的位置是類似的,肢體動作才是表現他們速度的。我認為其是本質性的“飛天”形象。然而以敦煌為例的“飛天”都是用帛帶,身體的扭轉來描述它的速度。不同于東嘎壁畫中帛帶擺放位置,這也是其地域性差異的表現,其吸收的不光是內地文化,還受到了印度等中亞地區的影響。雖然光從“飛天”上我們無法肯定,但從壁畫上的人物形象和服飾上我們還是能夠發現一一。
其次;飛天性別的分析,我覺得和一樣讓大家處于困惑的“觀音”的性別是同樣的規律發展而來,因為“觀音”在佛經中是男性的形象,但是由于在中國佛教的傳入;很多佛教中的形象它開始被信徒們接受了解的過程中,他開始慢慢的角色被人們偷換,說道“觀音”大家開始想到“大慈大悲;慈悲為懷;母性光環。”這種詞性因此漸漸地把觀音女性化了,就連西游記中的觀音也都是女性。可能飛天也遵循了這樣的匯率,在壁畫中飛天既有男性形象還有女性形象,有些我們還很難分辨;又或者說,因為“飛天”還不是像“觀音”一樣是一個特定的角色,他是一群人,不是固定的角色,所以飛天也是多樣性別的。但是在有關敦煌飛天的文獻中表示“飛天”和佛教都通過西域傳至中國,并且“飛天”的原型是“乾闥婆”和“緊那羅”二神,這兩位神都是女性神。“乾闥婆,梵文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于她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音神。緊那羅也是梵文音譯,意譯為天樂神。她們居住在風光明媚的天宮十寶山中,不食酒肉,專采百花香露。按佛經所講,飛天有三項職能:一是禮拜供奉;二是散花施香;三是歌舞伎樂。”2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飛天”實際上都是女性形象,但是從美學或者說藝術表現方面來言,可能由于表現力的不同,而讓我們混淆了實際的概念。原創文學網站是致力于為作者與讀者之間提供自由交流的網絡寫作平臺,是網絡原創文學發展的平臺,是特殊的文化企業。原創文學網站的兩大元素是網絡作家和原創文學。
2004年在長沙召開的首屆網絡文學研討會上,有學者提出對網絡文學的“層面定義法'將網絡文學分為三類:一是已經存在的文學作品經過電子掃描技術或人工輸入等方式進入互聯網供人欣賞,即紙質作品電子化;二是直接在電腦上書寫并在互聯網上發表的作品,憑借原創文學網站這個平臺得以發展;三是通過專門的計算機軟件創作的文學作品,以及具有互聯網開放性特點,有多位作家或網民共同創作的接力小說,只能以“超文本鏈接”的方式存在于互聯網中。
三、“飛天”的象征
它是一種超脫了佛教中傳統思想規矩的一幅具有民俗特色的繪畫。“飛天”說是宗教產物,實際上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它張揚的動作力以及動態的美展現了一種意境,他們創作飛天在空中飛翔,象征著人類征服自然、駕馭宇宙空間和對未來、自由、和平的向往、追求。確實是宗教中的情懷,更是現實與宗教意境結合的產物,我們已經無法知道當時的人們是怎樣將這樣題材的“飛天”融進了寺院,但是從每一處;每一幅飛天我們都能夠感受到畫師內心的一種想法,這便是壁畫的一種思想表現。
綜上所述,皆是拙見,望批評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