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丁白瑪
摘要:中國將迎來嚴重老齡化的時代,而且農村老齡化程度比城市更嚴重,在城鄉二元體制下,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增多,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難以解決農村養老問題,這使得農村養老現狀難以改善。本文旨在為農村養老難問題探索出路,主張發展優質醫療資源定期下鄉服務老人的農村醫養融合服務,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水平。
關鍵詞:老齡化;養老服務;農村養老
一、中國農村老齡化現狀
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1242萬人,占總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個百分點,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1%。全國老齡辦公布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中國的現狀已經嚴重超過國家標準。
我國老齡化具有以下特征:老年人口規模巨大、增長快速、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倒置以及未富先老……本文著重關注地區發展不平衡和城鄉倒置。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速度快于城鎮、地區差異大于城鎮、老年人口多于城鎮,中國老齡化問題的難點和重點繞不開農村。
城鎮養老服務發展比農村更成熟,發展城市養老的優勢資源更多:優質醫療衛生條件、集中性養老服務供給、較好的經濟收入……但農村情況不甚樂觀,農村老齡化程度比城市高3%,農村老人貧困率高于城鎮(城市領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農村領取退休金的人群僅占18.7%。),空巢老人數量大,占老人總數比例高。
上海財經大學發布的《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顯示:目前,54.6%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作,幾乎所有的老人都在從事一定程度的家庭勞作。超過68.4%的老人主要靠子女資助生活,其次是新農保和土地收入。依靠子女居家養老的比例在農村養老中占了絕大多數。此外,約有近四成老人“身邊無子女居家養老”。
二、為農村提供養老服務的必要性
(一)農村現狀要求更多養老服務
首先,大規模的農村青年勞動力流向大城市,導致農村只剩下留守兒童和老人,呈現“空心化”養老斷層,老無所養的現狀,有的老人不得已仍要從事農活獲得收入來源,還要給子女撫養孩子。農村老年人經濟收入低,尚有勞動能力時主要依靠勞動收入獲得經濟收入,或者子女不定時給的生活費,以及每月幾十塊的養老金,經濟壓力大。
其次,農村老人健康體檢意識較差,小病不醫治,為重大老年疾病埋下禍根。給家庭造成較大經濟負擔。如果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做好相關工作可以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
(二)促進社會公平,縮小城鄉差距,緩和社會矛盾
大力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有助于縮小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減小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城鄉矛盾,一方面體現國家對農村的重視,對人權的尊重,不僅讓城市老人可以養老安度晚年,讓農村老人轉“等老”為“養老”,也能安度晚年。
(三)促進我國養老社保制度的建立健全
中國農村老人占老年人總數比例很大,解決養老問題勢必要充分考慮此種現狀,所以我國必須立足于現實,開創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這對完善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有很大意義。
三、農村推行“醫養融合型養老服務”的創想
相比城市老人,我國農村老人同樣需要多樣化的養老服務,但是鑒于經濟條件等實際狀況的限制難以實現,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創新農村養老服務方式,盡可能低給農村老人提供養老服務。這里創想的“農村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是以家庭為“養”的基礎,以優質醫療資源流動性服務來提供“醫”,從而實現給農村老人提供醫養融合服務的目標。
(一)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多方合作
從政策法規上建立一個良好的“農村醫養結合運作模式”(情況比較特殊的地方可以適當因地制宜)。政府承擔發展農村醫養融合養老服務的責任,聯合企業和社會組織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其中。
1、政府:提供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財政上的支持(國家可因根據省的經濟狀況來各自承擔一部分比例的財政開支,比如按照省人均GDP由低到高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省,國家承擔由多到少的費用,經濟狀況好的省自己財政出的費用較經濟差的省多。)同時承擔鼓勵社會力量共同關注農村老養老的宣傳責任。
2、醫院:醫療條件好的大醫院必須根據政策要求,建立起流動優勢醫療資源服務農村老人的機制。這種流動是相對流動,較為固定的一批醫生周期性地到農村給老人體檢,并給老人建立個人的診療數據庫。
3、社會組織:一方面,社會組織可以給農村老人提供他的專業性服務,如幫助老人進行健康管理,為農村老人提供物資和精神上的幫助,舉辦農村娛樂活動豐富老人生活。
4、村委會:村委會將是承擔具體實施農村醫養融合養老服務的重要角色。首先,村委會組織助老小組,責建立并管理老人信息檔案,包括家庭成員信息,家庭經濟情況,家庭外出務工情況,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等。同時,小組對接醫院醫生的周期性健康體檢工作,幫助醫生收集整理老人次診療記錄。
(二)充分利用“互聯網+”便利之處。
搭建一個聯通政府、社會組織、村委會以及農村老人的平臺,不僅可通過電腦互聯網進行管理溝通,還可以根據各個參與者角色職能的不同來建立易操作運用的手機客戶端,實現信息公開,資源共享,促進人財物的有效利用。
(三)增強農村老人參保意識,提高農村參保率。
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個人賬戶,發展適合農村經濟條件的養老保險制度,為老有所養提供資金支持。
(四)努力實現農民當地就業,就近就業。
實現農民當地就業,就近就業,減少常年外出務工農村青年,減少空巢老人數量。此外,加強對農村贍養、孝敬老人傳統美德的宣傳教育,讓子女向老人敬孝。
結束語
發展農村“醫養融合養老服務”的要求和水平遠不及我們現在談的城市“醫養融合養老服務”,但這種建立在有效利用可利用資源,為農村老人謀福利的事業是非常值得考慮的,對緩解中國城鄉二元體制下存在的各種問題有一定作用。同時,這個創想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農村老人,讓他們的晚年不只是在“等老”,而是真的實現“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