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洱源縣松鶴村為例,簡單分析生計方式的變遷對擇偶婚戀關的變化。
關鍵詞:松鶴村;婚戀擇偶;生計變遷
一、引言
在環境、文化、地域等多種因素下,松鶴村的生計方式經過了由打獵一畜牧一種植一以種植業為主以服務業為鋪的適合松鶴村的是生計方式。鶴村村民自改革開放以來,堅持黨的致富路線。而婚戀擇偶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社會、文化現象,它與生計方式息息相關,因此本文章通過對松鶴村不同年齡、不同經濟收入、不同文化水平的婦女進行研究,探討生計方式的變化對松鶴村婦女婚戀擇偶的影響。
二、研究背景及緣由
(一)調查地概況
洱源縣茈碧湖鎮松鶴村座落于茈碧湖鎮西南部。下轄大松甸、溪登、石照壁三個自然村。農戶782戶,人口3298人.漢族13人,白族11人,佤族1人,其余都均為彝族。因松鶴村同胞們長期與附近的各民族生活交融在一起,所以既有自己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又吸收了附近民族的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二)選題緣由:
少數民族的婚俗文化,是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且云南地區聚集了多個民族,他們的婚俗習慣相互影響、形式多樣、內容繁雜、又各有各的特色。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云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后,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這項政策在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而少數民族婚俗作為風俗習慣的其中內容,又可以側面體現少數的風俗文化和社會文明。因此也更加彰顯了研究少數民族婚俗文化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三、松鶴村生計方式的變遷:
(一)傳統生計方式:
1.傳統生計方式一狩獵
幾乎沒有關于松鶴村早期的生計方式的文獻,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周邊環境、地理位置、傳統服飾、到現在村民們口中的諺語或故事,都能證明松鶴村村民的祖先是靠狩獵維持生計的。據村里老人口碑傳說,松鶴村下轄的大松甸自然村的先民以狩獵為生。有一次幾位狩獵人來到洱源城西15里,離現在大松甸村以東約500米的一水井旁安扎狩獵,經幾日狩獵,發現此地森林茂密,環境清新幽靜,獵物多而土質肥沃,最適宜于生存安身。這樣幾家獵戶就相約攜家老小來此處定居。
2.傳統生計方式一畜牧
松鶴彝人有畜牧民俗,畜牧業是松鶴村人民賴以生存的一大支柱產業。長期以來,松鶴人取羊毛、皮為暖身,牛為耕,馬為馱,食禽獸肉,用其糞,養小賣大用其銀。視公雞、家貓、狗、耕牛、年豬為“五家寶”。公雞催人勤快,貓捉老鼠護家糧,狗守家園保平安,耕牛代勞為人耕,年豬油肉食全年。養足“五家寶”是農家富戶的標志,年豬肥壯是家有豐糧的體現。
3.傳統生計方式一種植業
進入清末、民國初期又購買了村落以東挨近壩區的部份旱地和稻田、荒山草場等。(如:大場心,馬龍旁山的旱地、荒地、山關的稻田就有契約可查),擴大了村域,增強了生存能力,逐步向著種果植樹的生態農業生產方向發展。
(二)現代生計方式:
1.嗩吶——“嗩吶之鄉”
還建了嗩吶文化傳習所,有100多人組成的嗩吶隊,平時,他們以二至六人不等合為一個嗩吶吹打班,到臨近的縣內外各地為婚、喪、嫁、娶的人家去服務,獲得了較高的勞動報酬。每年每一位嗩吶藝人可得到數千元的經濟收入。組建后的松鶴嗩吶隊,先后到大理、昆明等地參加演奏。建立了老協文藝隊等六個文藝活動小組,民族傳統文化得到了弘揚。
2.梅子—“梅子之鄉”
村黨總支部帶領全村人民以“治窮、致富、團結、發展”為精神,著眼發展,制定了切合村情的“果當家、林作盾、糧為本、畜以輔、興科教、奔小康”的總體發展路。農民家庭經營的以梅子為主的經果生態支柱產業已形成規模。全村擁有5000畝優質梅果示范基地,人均產梅超千公斤。分家首先分梅園,“老人有養老私房梅子樹,以梅作嫁妝”是這里的彝族新風。梅農進行水泡梅、雕梅、蘇裹梅等品種的粗加工,提升梅果產品附加值。
3.松茸—“松茸基地”
松茸在亞歐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享有“蘑菇之王”的稱號。松鶴村松茸,先是由村民自由采集,后來改成集體承包制,集體經濟收入的松茸承包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4.走出去以出去務工為輔
路通財通,開闊了視眼。年青人大部外出務工。松鶴村每年外出務400多人,每年掙錢近千萬元。其中有近100人在北京。
四、生計方式的變遷對婚戀擇偶的影響:
(一)傳統的婚戀擇偶方式:
1.家長包辦:子女的婚戀擇偶的選擇權、決定權都在父母。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注重婚姻的繁衍作用:在傳統的婚姻中婚姻的實質在于傳宗接代,增加家庭的勞動力。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3.男尊女卑:即重男輕女,在生活中由于男性因生理結構而很大程度上成為社會的主宰。婦女沒有獨立的自主權,只有從屬的家庭地位。
4.一夫多妻:作為男子,可以和多個女子有婚姻關系,但女性要嚴守一夫制,這也能體現男尊女卑。
5.同族婚:不與其他民族、其他村子有婚嫁關系。
(二)傳統婚戀擇偶與生計方式間的關系:
1.傳統的婚戀擇偶方式跟傳統的生計方式息息相關,因婦女對傳統的生計方式的作用“不大”,所以在傳統的社會中存在很多男女不平等的情況。
2.傳統到現代的婚戀擇偶中,梅子起著重要作用。梅園是松鶴村婦女的嫁妝,是養老的本錢。
(三)生計方式的改變對婚戀擇偶的影響:
松鶴村現代化婚戀擇偶當然是自由戀愛,婚姻自由。自實施“若要富,先修路”措施之后,村民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蓋新房、發展以梅子為主的種植業。以前是有女方家準備嫁妝,男方不用給彩禮。家里長輩不允許與外村的人結婚,他們說以前他們村里經濟條件差,怕外邊來的人在村里呆不下去。現在松鶴村走出去務工養家的越來越多了,有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松鶴村有很多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多半在北京、廣東等地打工。也有很多未婚年輕人走出山。經調查發現有在松鶴村總人口兩千多里有一百多人在外打工。夫妻共同從事服務業,在家庭的經濟收入上共同努力、共同養家,逐漸消除男子為為主和男尊女卑的觀念。走出去,又利于認識渠道更加廣泛。到了大城市,在通過工作、電話、網絡、媒體等會加大認識渠道范圍。在婚姻狀態不穩定時,走出去的人,思想會比較開放,會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