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軍 盧秀芹
摘要:啃軌對起重機危害很大,易造成車輪軌道磨損,增加運行阻力,電機負荷增大甚至燒毀等。因此,有效的解決啃軌問題,是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的重要方法,本文通過數(shù)學模型理論分析,進行闡述車輪調整參數(shù)所導致的尺寸變化對啃軌的影響。
關鍵詞:橋、門式起重機;啃軌;車輪影響;常見故障;排除方法
前言:
什么是“啃軌”?
當起重機在運行中車輪與軌道產(chǎn)生橫向滑動,車輪輪緣與軌道擠緊,增大了兩者之間的摩擦,致使輪緣和道軌磨損,這種現(xiàn)象就叫“啃軌”。起重機運行時多少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啃軌現(xiàn)象,影響設備安全使用。因此,正確及時判斷是否出現(xiàn)啃軌故障,對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維修費用以及安全生產(chǎn)意義重大。
車輪啃軌對起重機危害很多,例如,車輪軌道磨損出現(xiàn),縮短使用壽命,增加運行阻力,影響減速機運轉,電機負荷增大,甚至出現(xiàn)燒電機,斷軸現(xiàn)象引起起重機震動沖擊;嚴重時會使負荷擺動過大,產(chǎn)生脫軌,發(fā)生人身或設備安全事故。
啃軌現(xiàn)象分析
1、啃軌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
1)道軌側面或車輪輪緣內側有摩擦痕跡,嚴重時產(chǎn)生毛刺或掉鐵屑。
2)在短距內輪緣與軌道間隙有明顯的變化。
3)車體產(chǎn)生偏斜車輪走偏,有響亮的啃軌聲。
4)啃軌嚴重時,會發(fā)出撞擊聲,甚至出現(xiàn)爬軌。
2、啃軌造成的后果
1)縮短車輪壽命。嚴重的只能使用1-2年,特別嚴重的僅使用1-3個月。
2)加快軌道的磨損。啃軌產(chǎn)生的大側向力,能使軌道位置偏移。
3)增大運行阻力,增加電機功率消耗和機構的傳動負載。
啃軌原因分析
由于啃軌原因的多樣性,因此不可能進行全面的解決與分析,因此我們從車輪方面的影響入手分析,來簡單了解車輪幾何尺寸,位置對啃軌的影響程度。
1、主動車輪輪徑不同
車輪的加工均有公差范圍,因此兩個主動車輪輪徑存在加工誤差時,勢必存在加工誤差d,因此每轉一圈行走距離不等,直徑大的一側逐漸靠前,終使車體歪斜,從而產(chǎn)生啃軌。
以QD5-31.5 A5的產(chǎn)品為例,跨度31.5m,大車車輪直徑500mm(偏差范圍:-0.155mm-0nnn),小車軌距1.4m,小車車輪直徑250nnn(偏差范圍:-0.115mm-0nnn)。以誤差極限取值,車輪每轉一圈,大車(橋架)兩側車輪相差0.155π=0.4869mm,靠前量所形成的夾角α值為:tgα=0.4869/31500=0.15457/10000;同理計算,小車(架)兩側車輪相差0.115π=0.3613mm,靠前量所形成的夾角β值為:tgβ=0.3613/1400=2.58071/10000。
依據(jù)GB/T14405-2011,以M5-M7工作級別(鏜孔),取值范圍為:≤0.0004判斷,當大車輪運行超過3圈,小車輪運行超過2圈即可抵消車輪的預設水平夾角而造成啃軌。
2、四個車輪的位置不當
即四角不是矩形,同側兩車輪中心不在一條線上,無論時主動輪還是被動輪,車輪偏斜都會造成啃軌。
車輪呈平行四邊形,軌距相等,對角線D1>D2時,絕對矩形面積減小,車輪軌距尺寸同時變小(基距不變),從而稀釋掉部分偏差,當尺寸小于軌距的尺寸時,極易造成啃過,并且啃軌的位置在對角線較小的兩個車輪上。
車輪呈梯形,軌距不等,對角線D1=D2(或相近)時,同樣絕對矩形面積減小,車輪軌距以小尺寸為準,當尺寸小于軌距的位置時造成啃過,啃軌的位置在軌距較小的兩個車輪上;若此時兩主動輪水平夾角不一致(或相差較大),則還會出現(xiàn)車架旋轉,最終軌距較大一端的一個車輪也會出現(xiàn)啃軌。
3、車輪的水平偏斜超差
車輪的水平偏斜,即踏面中心線與道軌中心線在水平面上形成的夾角。這是車輪速度V可以分解為兩個方向的速度,一個是平行于車輪道軌的速度Vx,此力使車輪向前運行;另一個是垂直于車輪道軌的速度Vy,此力使車輪產(chǎn)生橫向滑動,如果速度Vy過大,且沒有足夠的間隙來克服橫向滑動的距離(如果在整條道軌上往返多次運行后,任意位置時仍有間隙,且對稱時,則不會產(chǎn)生啃軌),則極易造成啃軌。
通常情況下,以跨度方向的兩個車輪夾角形成“/\”、“\/”、“||”三種,兩兩結合,可形成多種組合,本文以“內八字”(主動側、被動側,車輪夾角均在內側)為討論樣本。
當夾角調整完畢后,夾角調整分別為:主動車輪1為α1、主動車輪2為α2、被動車輪1為β1、被動車輪2為β2(α為主動軸,β為被動軸;1、2各據(jù)一側)。根據(jù)α1-α2和β1-β2與“0”的關系(設差值>0、=0或者<0),計算產(chǎn)生的運動情況,最終總結有三種可能:
1)向一個方向平移;在往返運動后,由于側向力(合力)的作用,單沿車輪時,啃軌的位置在一側導軌的外側;雙沿車輪時,啃軌的位置在一側道軌的外側和另一側道軌的內側,且同一軌道側的車輪同時啃軌(取決于車輪與軌道的間隙)。長度由α1-α2或β1-β2的大小決定(由于兩個相差較小,故忽略差異,僅考略與“0”的大小差異)。運行軌道測的軌距與車輪測的軌距差:S'=(B-b+△S)/2;啃軌長度為:S-[S/tg(α1-α2]或S-[S/tg(β1-β2)]。
其中:△S:為車輪測量軌距偏差
B:為車輪厚度
b:為道軌頭寬尺寸
S:為運行軌道長度
2)以一軸中心為圓心旋轉;在往返運動后,由于側向力(合力)的作用,由于側向力(合力)的作用,單沿車輪時,啃軌的位置在一側導軌的外側;雙沿車輪時,啃軌的位置在一側道軌的外側和另一側道軌的內側(同上),且非圓心軸(兩車輪夾角差不等于零的軸)的車輪啃軌,啃軌長度,計算方法同上。
3)以車架中心為圓心旋轉。在往返運動后,由于側向力(合力)的作用,單沿車輪時,啃軌的位置在一側導軌的外側,而另一側道軌啃軌側在里面;雙沿車輪時,兩條道軌的兩側均有啃軌的痕跡。由于兩側(基距方向)車輪夾角差值相反,故啃軌長度為:S-S'/tg[(α1-α2)+(β1-β2)]
其他啃軌現(xiàn)象
很多多種原因都能造成啃軌,因此不僅僅是只有上述問題造成的啃軌,更多的還是要結合實際工作現(xiàn)場解決,如:
1、裝配問題和加工誤差造成的啃軌
1)兩組車輪裝配松緊度不一致
2)兩側車輪傳動電機轉速、減速機速比不同等
3)兩端機組制動器調整的松緊度不同
4)安裝軌道的梁(機構件)水平彎曲太大
2、操作不合理
1)經(jīng)常使用一側,使該側輪壓長時間保持高位,致使阻力大
2)啟動或停止操作過猛,使車輪空轉打滑
3、梁(機構件)變形
1)主梁橋架旁彎、端梁水平彎曲、對角線長度超差等
2)主梁橋架垂直下?lián)稀④囕喆怪逼背?/p>
總之,對待啃軌問題要不斷積累經(jīng)驗,并結合實際情況,實際工況進行調整,更多的還是依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因此對個人來說,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