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
摘要:本文主要以直升機為側,對其飛行的管制指揮問題進行了分析,強調了管制指揮要點,提出了管制指揮策略,并列舉了一系列注意事項,僅供參考。
關鍵詞:直升機;飛行;管制指揮
前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飛行器數量都得到了極大的增加。近些年來,我國直升機數量同樣有所增長,受其影響,空中飛行的安全問題,逐漸得到了相應領域的重視,隨之,直升機飛行管制指揮制度建立。本文在考慮直升機飛行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夠為直升機飛行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證。
1直升機飛行的管制指揮要點
在我國,直升機一直是海上救助的主要設備,用于應急救援過程中,效率極高。直升機之所以在海上救援中表現出了上述優勢,與其自身的特點息息相關。相對于其他類型的飛機而言,直升機本身飛行速度更小,且可懸停,無需滑行,便可直接起飛或降落。本文主要以用于海上救援的直升機為例,對其管制指揮的要點進行了分析:(1)飛行高度管制:需將對飛行高度的管制,作為直升機飛行的管制要點,將其飛行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保證其能夠更加安全的飛行,保證救援過程能夠更好的實現,同時避免空中交通事故發生。(2)飛行間隔的管制:需加強對直升機飛行間隔的管制,避免間隔過小,而導致直升機相撞的空中交通事故的發生,提高直升機的安全性。(3)飛行條件管制:直升機的飛行,受自然環境影響嚴重。以能見度為例,能見度越低,直升機的飛行所面臨的難度便越大,因此,必須做好飛行條件的觀察,確保直升機可安全飛行。(4)通信情況的管制:在海上救援過程中,直升機與船舶能否很好的保持聯系,是決定救援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良好的通信,可使直升機更快的找到船舶,實現高效率的救援,可有效縮小事故的影響范圍,提高救援效率。另外,從直升機本身來看,保證通信暢通,對于其自身安全的保證也具有重要意義,在飛行中發生危險時,暢通的通信,能夠使直升機被及時發現,使管制指揮人員能夠及時對其進行控制與指揮,進而使之能夠被有效救助。
2直升機飛行的管制策略
2.1飛行高度與間隔管制
以用于海上救援的直升機為例,管理指揮策略如下:(1)間隔控制:在直升機起飛時,要對兩架直升機之間的間隔進行控制,使之能夠保持在合理范圍內。(2)在一架直升機起飛之后,需對側向間隔進行關注,需保證側向間隔足夠,才可允許下一架直升機起飛。(3)降落:如直升機需要降落,需對其可能復飛航徑進行管制,保證其直升機所處的高度安全。
2.2參數控制
需對直升機的飛行高度等進行參數化的控制,將其確定在合理的標準上,并按照該標準執行,提高直升機飛行的規范化水平:(1)根據我國航空領域的要求,機場起落航線上,飛行器的飛行高度應保持在300-500m之間,如飛機需低空航行,則可小于300m,但不可低于120m。(2)需在考慮直升機場本身所處的位置的基礎上,在上述標準范圍內制定管制指揮規定,如直升機機場與其他機場距離過近,則應適當調整直升機的飛行高度,避免與其他機場飛機的飛行產生沖突。
2.3飛行過程控制
在直升機的實際飛行過程中,難免發生與其他飛行器產生沖突的問題。由于直升機可懸停,相對于而言具有更大的性能優勢,因此在于其他飛行器發生沖突時,直升機需采用懸停的方法,堅持其他飛行器優先飛行的原則,避免發生空中事故。
2.4應用定位技術
可將定位技術應用到直升機飛行的管制指揮過程中,提高直升機飛行的安全性。根據直升機飛行的航向,確定其途經各點的經度與維度,進而實現對直升機飛行的全面控制,確定管制指揮范圍,提高管制指揮的規范性與效率。管制指揮人員可通過雷達地圖,將管制范圍圈出,并對該范圍內的環境進行檢測,對直升機飛行的氣壓面高度進行控制,確保直升機能夠在更加安全的環境下飛行。
2.5加強聯系與報告
(1)直升機與管制指揮人員必須建立聯系,避免聯系中斷。(2)在直升機需要提高飛行高度或作業高度時,必須向管制指揮人員報告,管制指揮人員通過對直升機飛行環境的判斷,考慮是否允許直升機做出上述操作。(3)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需時刻匯報飛行狀況,使管制指揮人員能夠全面掌握其飛行情況。
3注意事項
在直升機飛行的管制指揮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問題:(1)做好通報工作:直升機與民航的飛行,應避免發生沖突。做好通報工作的意義正在于此,管制指揮人員需全面了解直升機與民航的飛行動態,以實現對直升機飛行的科學控制。(2)能見度問題:受環境因素影響,直升機很可能在飛行過程中突然遭遇能見度降低的事故,此時,駕駛員無法通過目視的方法飛行,管制指揮人員必須指揮駕駛員上升到最低安全高度,以使其能夠與其他航空器之間留下間隔,避免發生事故。
結論:
綜上所述,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其飛行高度、與其他飛行器的間隔等均需要得到控制。管制指揮人員需在了解直升機飛行狀態的基礎上,通過對空中環境的分析,對直升機的飛行進行指揮,確保其能夠安全飛行,避免發生事故,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