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躍
摘要:礦山的開采需要嚴格的技術程序和正確的預防措施。通過對礦山整體災害類型的總結和分析,能夠從不同類型災害的危害性出發實施相關對應的預防措施和應對的策略。在預防策略中需要人員和技術相結合,總結實際的礦山地質災害預防的技術的經驗,提升整體礦山開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評估;對策
地質災害一般是由于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地質結構突發現象。對人類的生活和環境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由于地質災害是防護工程的重點,國土資源部門在針對地質災害的性質以及分布狀態方面都做了詳細的分析。具體將其分為十二類別和四十八個種類。礦山地質災害是整體地質災害中的重要分支,同時也收入為因素影響較大。基于我國目前礦山地質災害的分布較廣、發生率較高、潛在的隱患較大的情況,需要對礦山災害的主要類別進行詳細的明示和分析。
1地質災害的分類
1.1礦山的崩塌與山體滑坡
崩塌與滑坡現象是露天礦山作業環境中最易發生的事故。其發生率的頻繁以及危害程度較大,成為了很多礦山開采和測繪過程中重點防御的對象。山體崩塌和滑坡主要分成以下幾種形式:(1)由于開采作業形成的山體空洞而導致的山體滑坡現象。(2)由于露天采礦場造成的長邊坡滑塌現象。(3)基于土場、渣場邊緣的不穩定性以及尾礦的坍塌等現象。例如,位于長江上游的新灘地區于上世紀70年代初就開始進行了巖崩、滑坡等地質災害的檢測預警工作。“新灘滑坡”可以說是一起震驚全國的大型山體滑坡。3000余萬方土石從100多米的廣家巖坡腳滑下。勢如排山倒海,速度之高、毀滅性之大,將古鎮新灘頃刻吞沒,并且在江中掀起高達54米的巨浪,涌浪波及上下游42公里的江段。證實了山體滑坡的恐怖性和危險性。幸得當地預測部門對這次巨大的地質災害做出了準確的預測,才安全的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也是地質測繪工作中的一起非常成功的標志性防災案例。
1.2冒頂和地表塌陷
冒頂災害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質地災害之一,其主要包括巖體脫落和塊體冒落等不良地層塌落現象。起因在于,在巖石的縫隙和層洞中會有相對較軟的礦體,這些礦體收到腐蝕和震動就會逐漸松動和脫落,經過特殊的自然條件的碰撞會發生劇烈的大規模垮落,引起嚴重的采場和甬道冒頂坍塌和滑落,它的突發性和高發性對礦山生產的安全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對于采空區的塌陷和地表塌陷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采礦的不規范對地表的破壞。采空區的塌陷會引發地表積水以及采空區上的各種設施的震動,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造成山體滑坡。
1.3深部巖爆和井下突水
巖爆的起因是由于地應力作用造成的。在礦山的開采過程中,由于高地應力作用會引發巖爆。由于巖爆層的斷裂導致山體斷裂,爆裂的過程可以導致巖塊以松脫、剝離、彈射以及拋擲的形式脫離山體母體。在山體巖體脫落的過程中其脫離的狀態和爆破的時機有一定的關系。由于大面積的采礦區花崗巖柱以及上下盤發生很多次的巖爆,導致地表的響聲很大,使整個工程遭到嚴重的破壞,給生產過程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井下突水主要是由于違規操作和不正常的開采條件造成的。對于遭遇積水的和采礦區,會形成很大的通洞地下暗河,很容易導致隔離巖層的穩定性失衡,引發嚴重災害。在水體下層需要運用專門的防治措施進行防治。對于礦體和實際水紋的結構進行有效預測和防治。
2針對礦山地質災害的防御措施
在礦山的開采過程中需要對巖土圈進行挖掘,基于我國的礦山大部分的開采較多,因此造成了很多礦山的破壞程度都相對較大。面對多種多樣的地質災害和其帶來的嚴重后果,國家也進行了很多相應的處理和措施。對于針對地質災害進行的防治手段已經做了很大的改進和變革。基于很多防治的環節和應用的標準雖然已經相對完善,但是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和創新。基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將詳細介紹幾種科學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2.1地質災害在礦山作業中的預測
針對以上提到的只要地質災害類型。如,冒頂片幫、深部巖爆、井下突涌水等都屬于重點防治的對象。針對一些特殊的狀況需要特定的探測儀器進行測量。以下針對具體的重要預測措施進行詳細分析。(1)TSP預測方法。這個關于質地預告的預測方法是經由瑞士安伯格測量技術公司專門為地下工程的勘測工作而研發的。根據回聲的測量原理,李彤地震波在制定的震源點對左右邊墻進行24點的直線布置。主要針對極硬巖層進行體驗預告。一般預測距離為300-500m左右。(2)直流預測電法。通過具體的直流電法進行全空間勘測。對于巖石的電性差別進行有效的基礎演示和標準分析。在地下空間,進行隧道電法測量工作的研究。供電電極通過隧道內的布置過程中進行了全空間電廠穩定設置。針對測量電廠的變化情況找到周邊巖石的電廠變化規律。(3)關于其他探測方法需要介紹的是針對地質素描以及地質雷達法和紅外探測方法等等,還有先進的水平鉆孔預測方法。針對很多地貌地形選擇長短結合進行勘測,得到準確的驗證距離,為地質災害做好科學的預防措施。
2.2控制礦山的爆破
對于礦山開采的大型堅硬區域需要進行相應爆破處理。針對礦山的地質特征和需求進行爆破。主要的包括下屬內容:破碎程度,破壞范圍,坍塌方向,控制爆破的危害。光面的爆破能夠減少圍巖的波動,降低震裂隙,危石相對較少能夠充分的保證圍巖的穩定性。通過對爆破的有效運用,能夠有效的減少坍塌、冒頂以及掉塊等地質進行有效的保護。在保持山體的穩定性的同時還能夠對預防地質災害具有一定的效果。
2.3對于巖土工程的治理和技術管理
針對環境巖土的工程的治理需要在巖土工程的保護技術上加大管理力度。針對很多具體的地質災害的預防措施皆是如此。在爆破的關鍵部位通過對巖石層整體結構的勘測和應用器械的準備工作配合,結合技術預應力的充分發揮,做好準確的現場采集和運輸的后備工作。
結語: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和危害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總結。對于關鍵的災害中的預防應用技術環節進行了有效地歸納和專業性的論述。通過針對實際情況采取的預防應用措施進行科學的技術性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