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忠恩
2016年12月2日,國務委員劉延東在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上作了《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開創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新局面》的講話。劉延東指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涉及理念轉變、制度創新、體系構建、政策配套等方方面面,是一個系統工程?!闭\然,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決定了什么樣的教育制度、體系以及政策。因此,實現職業教育的新發展,理念轉變是前提。理念如何轉變?筆者認為,三個基本問題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
首先,為什么要轉變理念?2014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發布,就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指導性戰略。值得關注的是,與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相比,《決定》體現出了“新”的內容。首先,明確提出了“現代職業教育”的概念。其次,明確提出“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的辦學原則,同時強調企業應發揮“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這一系列的提法與2010年頒布的《綱要》強調“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
《決定》無疑是十八大以后我國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份重要文件。時任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明確指出,《決定》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這意味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方向將發生重大調整,也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將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應注意到這個改變,我國職業教育不應該再延續之前的發展方式了。因此,與之相適應,包括理念、制度等在內方方面面都應發生轉變。
其次,樹立什么理念?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時指出,“完全由政府主導的職業教育,很可能偏離社會需求?!边@意味著,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以政府主導下的公辦職業教育為主體的辦學格局是不利于職業教育長遠發展的。事實上,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三十多年來的歷程也表明,現有的政府主導的、以公辦職業院校為主體的辦學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規模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在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經濟適應性、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很難有所作為。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不只是新的提法,而是蘊含了上述的“新”內容,那就是,更強調了要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綜合運用各方資源和機制優勢,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職業教育,形成公辦和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因此,如果說,之前我國發展職業教育過于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那么今后我們在強調政府推動前提下,要突出市場的引導作用,要進一步突出企業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地位。正如劉延東所強調的,“要牢牢把握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边@無疑為我們指明了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應該樹立的職業教育發展新理念的內涵。而制度如何創新?顯然就是改革辦學體制,建立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的職業教育新體制。
再次,誰需要轉變理念?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創新改革,要求職業教育各主體要素的理念都發生轉變。其中,公民要轉變對職業教育的成見,認識到職業教育對于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機構要轉變辦學觀念,實行開門辦學,主動適應服務經濟社會;企業要認識到自身發展職業教育的權責,積極支持、參與職業教育。
辦學體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在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效主導下才能順利進行。因此,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最需要轉變理念的是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職業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的情況下,各級地方政府應認清改革形勢,樹立新的職業教育發展理念,明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任務。同時,在國務院《決定》的指導下,各地政府應結合本地的實際,做好改革的中層設計,找準切入點,積極、穩步實施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的創新改革,建立更加符合創新發展需求的職業教育體系,并制定辦學體制轉變的配套政策,從而整體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現代轉型。(作者系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 秦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