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盼+孫家靖+朱晨+孫嬌
【摘要】對于通貨膨脹,在全球范圍內屬于極其頭疼的難題,影響范圍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隨著國際經濟的快速發展,通貨膨脹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為此,通貨膨脹會計對于國民經濟有著重要的意義,而降低其對會計產生的不良影響,保證會計信息的精準性,避免受到較大的沖擊也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闡述了通貨膨脹會計出現的背景,企業實施通貨膨脹會計的意義,以及通貨膨脹會計的幾種會計模式,并對通貨膨脹會計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通貨膨脹會計 會計模式 問題
一、通貨膨脹會計的背景
通貨膨脹會計是西方財務會計的一個新領域,它的產生與發展有著較深的歷史背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國家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物價漲幅超常,工人大批量失業,貨幣貶值嚴重,國民收入超分配,并且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早期,西方多數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達到或接近兩位數,旨在消除物價變動影響的通貨膨脹會計成為熱門的話題。但從宏觀角度來說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平衡和穩定被打破,通貨膨脹與失業并發、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調一樣,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深刻化與復雜化的一種反映,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現如今,通貨膨脹會計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仍是國際會計界研究的課題。
由于通貨膨脹對企業財務會計帶來的多種沖擊和影響,致使傳統的會計假設和會計原則暴露出許多弊端,在企業資產、負債和收益受物價變動影響的通貨膨脹時期,仍然以幣值不變假設和歷史成本原則去編制會計報表,并不能實際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真實性。為了這一問題,各國針對消除通貨膨脹以及如實反映通貨膨脹影響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從而產生了通貨膨脹會計。但當出現通貨膨脹經濟現象時,除了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措施,經濟個體企業也必須依靠會計手段加以解決。
二、通貨膨脹會計的模式分析
通貨膨脹持續情況下,人們根據物價變動對財務會計數據的不同影響,探索出了通貨膨脹會計的不變幣值會計、現行成本會計、現行成本\不變幣值模式三種模式,構成了通貨膨脹會計的基本內容。
(一)不變幣值會計模式
采用一般物價指數將代表不同時期購買力的歷史幣值調整為現行幣值。在不變幣值會計模式下,由于忽略個別物價變動對企業非貨幣性資產的影響,因而使重編的不變幣值財務報表所反映的信息與企業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差別較大,容易導致誤解。但其主要優點是:不改變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基礎,不變動會計賬簿的記錄,按一般物價指數對歷史成本會計報表的數字進行調整,簡單易理解;選用的物價指數具有客觀、可驗證性,且該指數現行可用,不耽擱報表的公布時間。該同模式時增強了會計報表的可比性,將歷史成本會計下不同時期的報表數據換算為現行幣值后,消除了物價變動的影響,而且增強了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或不同企業同一時期會計報表的可比性。
(二)現行成本會計模式
現行成本計量單位是不變幣值。現行成本會計的著眼點是企業所持有特定資產的價格變動。按一般物價指數調整的資產價值很少會與資產的現行成本一致;由一般物價水準調整的會計報表所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難免會與事實有所出入。它認為,企業所持有的資產應以它的現行成本計價,以營業收入與所耗生產要素的現行成本相比較來確定利潤。這種模式試圖全面反映物價變動影響。現行成本會計主要優點是:增強了報表的可理解性;能夠提供企業實際的經營利潤;所有者權益較為真實;有利于揭示資本的消蝕情況。
(三)現行成本\不變幣值會計模式
在現行成本會計模式下,由于忽略了貨幣性項目凈額上的購買力損益,因而使得所揭示的物價變動的影響不夠完全。為了全面反映物價變動的影響,人們創造出現現行成本/不變幣值會計模式。現行成本/不變幣值會計模式,基本上保持了不變幣值式和現行成本會計模式的優點:能穩定會計的計量單位,更為有效地達到消除物價變動影響的目的,提供更為有效的會計資料;能夠同時揭示一般物價水平變動的影響,提供按一般物價水平變動和個別物價變動的影響,提供按一般物價水平變動進行調整之前和之后的資產持有損益的資料和貨幣性項目凈額上購買力損益。
三、通貨膨脹會計問題及處理方法
總體而言,有如下兩個有關通貨膨脹會計的問題較難解決:通貨膨脹利得和損失的會計處理;避免“雙重計算”現象。
(一)通貨膨脹利得和損失的會計處理
不變幣值會計成本下的財務會計,強調收入實現原則,對因通貨膨脹而產生的利潤或損失不加以反映和計量。但在通貨膨脹情況下,企業確實會產生部分利得或損失。一般來說,企業擁有的現金及其它固定金額的債權因貨幣貶值而受損失,而擁有的非貨幣性資產和固定金額的債務因貨幣購買力下跌而獲得利得。將國內和國外子公司的報表重述為它們特定的現行物價等值,會重述一個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把這個信息提供投資者,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公司將來可能分配股利的最大金額。在這種方法下,對所有公司經營成果的比較和評價將會比現在容易得多。
(二)避免雙重計算
公司因為外國的通貨膨脹而重述該國的財務報表時,需注意避免雙重計算。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當地通貨膨脹直接影響折算過程中采用的匯率。為了避免折算中雙重計算,折算中調整范圍將隨著匯率與特定國家通貨膨脹率之間負相關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為了避免高估收益,對銷售成本和折舊費用等進行通貨膨脹調整,其目的在于從“報告收益”中剔除通貨膨脹的影響。然而,由于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與該國貨幣價值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動關系,匯率在連續兩個財務報表期內發生變動,通常是由通貨膨脹引起的。這就在一家公司的報告成果中至少是部分地反映了通貨膨脹的影響(即貨幣折算調整額)。為了避免對自身報告收益中包含的通貨膨脹影響進行兩次剔除,應該將已經包括在公司業績中的折算損益,作為通貨膨脹調整額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陳高才.通貨膨脹的會計問題剖析和未來研究展望[J].會計研究,2014,(8).
[2何啟志,范從來.中國通貨膨脹的動態特征研究[J].經濟研究,2011,(7).
[3]張成思.中國通脹慣性特征與貨幣政策啟示[J].經濟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