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新課標實行后,高效課堂的設計更新了不少角度、方法,形成了以學生為本、以實踐為重、提高動手動腦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教學模式。教師幫助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聯系實際,拓展思維,調查研究,在課前、課中、課后享受獨特而深刻的地理學習。
關鍵詞:新課程 地理 高效課堂 教學方法
高效課堂是學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師所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教學成就。那么,什么是高效課堂?基于《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認真理解之后,我大致有三方面的若干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宇宙環境中地球的基礎知識;理解人文特征下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及表現形式;能夠獨自或者與同學共同完成某些地理環境觀察、地質小實驗、環境調查等等。過程與方法方面,至少能夠使用不同的方法獲取地理數據信息;努力在生活和學習中挖掘地理問題,想出研究思路等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養成勇于探索、精益求真的學習態度,激發地理學習興趣;形成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自覺意識,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的心態對待自然環境,加強社會責任感等等。所以針對高中地理高效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方案和活動策略,我經過長時間的學習研究和教課實踐,認真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學習主體學生的探究思維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所以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合適合理的啟示、評論、糾正等課堂教學手段,指引學生自主思考探究,支持批判性思考,敢于懷疑、否定;努力幫助學生克服害羞、膽小、怕犯錯誤的思想,鼓勵學生通過課堂的理論學習聯系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觀點,條理清晰,邏輯貫通。例如,在必修一的《宇宙中的地球》一節,可以讓學生自主創造不同的方式方法,畫幾幅自己心目中的地球,創作幾首小詩,有條件的同學也可以利用計算機動畫軟件設計幾個簡單的小動畫等等,然后把自己對地球的理解傳達給身邊熟悉的人,用自己喜歡、更擅長的方式,鞏固加強了這節課的有關知識。
二、充分利用多樣化資源豐富教學手段
學習的來源是生活。陶行知曾說:“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所以我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方面地獲取各種教學資源,不僅僅只是著眼于一本教材的范圍框架,首先我們教師自己先要發散思維,靈活用書,不要固步自封,突破性地把教材讀活,讀厚,讀廣,不斷創新,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本來書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可感觀、有意思、更加印象深刻。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運用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地理科學與數字化時代融合,便帶來了數字地球的新世界,更是讓人人都能夠更加真切生動地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例如說,在必修三的《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一節中,教師可以引導打開學生的生活窗口,鼓勵學生積極聯想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條件的學校、老師,利用計算機或者手機等,直接打開網絡服務,打開一個城市電子地圖,并且查看這個城市的衛星云圖,再使用一下定位導航功能,或者可以提醒學生平時在生活中坐車時的普遍經歷,在直觀簡潔中我們便給學生一個更加有助理解的有關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的相關知識。
三、全面統籌合理設計教學方案
第一,有關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目標在高效課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適合準確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指導教師在教學成果上到達理想狀態。既要全面統一,又要兼顧重點、難點;既要具體實際,又要靈活創新。比如說,本文開篇所講的課程目標所包含的三個維度,每一節課應該都有可檢查可及時反饋的目標,但這個目標不能只看重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生硬記憶,更直接說是一張考試試卷的分數并不能完全代表教師的教學成果。例如必修二的《人口與城市》一節,通過本課學習,能夠說明人口增長模式的不同類型特點和主要區域,并且對于導致人口遷移的主導因素,附以例證來闡明。如此的教學目標既包括了學生對于教材關鍵知識點的掌握,又重視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與運用的能力。第二,有關教學評價的設計。教學評價是衡量學生的學習狀態的主要設計,尤其強調是學習狀態而不是學習成績,意在說明學生學習本就是一個長期動態多維性的過程,并不是一個學生一次的回答、一篇文章、一場試卷所能體現的。教師應該在課前、課中及課后都能夠根據不同學生、不同課程內容、不同的評價標準而進行評估,不論是預習作業、課堂問答還是家庭作業,應盡量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優劣,不輕易評判每個學生對于本節課地理學習的收獲。例如必修三《區域可持續發展》一節,教師便可布置如此一份作業:學生親自觀察自家住宅附近是否存在沒有使用或不合理使用的土地?分析研究一下為什么這塊土地荒廢或利用不當?假設你是一名開發商,有機會開發它,你要如何做呢?理由是什么?學生因自身環境不同而思考角度相異,教師因收到學生的不同反饋而完成更周全、個性化的教學評價。
毋庸置疑,新課標下的課堂是高效課堂,與傳統的低效課堂是截然不同的。傳統的低效課堂中,教師只注重向學生進行知識的機械性灌輸,教學方法單一教條,從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性。而高效課堂的教學,就是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以學生為本,以實踐為主,靈活創新,改變學生處于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知識,死啃書本知識的低效課堂狀態。新課改實施以來,高效課堂的教學訓練一直沒有停歇,教師在這條研習、實踐的路上不斷進步發展,不僅使學生受益匪淺,也是教師自身對于教育事業的不懈耕耘。
參考文獻
[1]李孔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觀[J].教學與管理.2006.
[2]董玲.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3]鞠杰.高中地理學案導學與情境場相結合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4]陳霞.淺議高中地理新課程教材的有效使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
作者簡介
馬晶晶:出生于1983.10.性別女,寧夏大學畢業,民族回族,現工作單位:銀川市實驗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