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
摘 要:群眾文化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不僅在于體現在文化的長期性積淀,而且還存在著更加深刻的底蘊。主要從具體的研究方法上給予充分的肯定,而且還通過認真的學習,不斷地總結出一些有利于群眾文化發展的新方法。從而為推動整個社會和諧的大家庭健康發展。相對于一些最基本的研究思維,還存在一些必須給予科學化解決的難題,這樣一來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而且還能夠有效地加快人文底蘊的傳承,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必須從各方面進行文化培養,這樣才能夠加快社會主機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和諧社會;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203-01
相對于整個群眾性的文化而言,還必須從分析其具體的文化特征,因為只有嚴格按照一定的文化發展與社會發展相融合,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加快經濟文化繁榮發展。
一、擁有和諧性的群眾文化不可或缺
在當今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潮流中,我們應該加強對整個群眾文化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產生一些交流和碰撞,這樣所產生的結果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群眾行的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具體的應該如何進行科學化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做好研究的打算,通常情況下,我們應該堅持做好調查工作,將一些有利于群眾文化發展的好做法給予充分的利用,從而可以強化群眾文化的快速發展步伐,這是一種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究該種文化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為了改變這種面貌,還得從最基層的研究方法開始,逐步轉變一些關鍵性思維模式,這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相對于一些復雜的文化還是一種盲區,所以,再繼續發展群眾文化與社會發展的和諧性,已經成為當前的重點,應該長期嚴抓。
二、群眾文化的提高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進步相輔相成
群眾文化和社會和諧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涵養及素質,社會才能和諧進步,才能看到和諧快樂的場面。試想曾經的遠古時期為什么人都是野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方式,那是因為人們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沒有文化的教育和規范,更沒有一定的制約,一切都是混亂的,也就沒有和諧之說。所以群眾的文化,是千百年來人們生活中所提煉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種生活的規范準則。群眾的文化越高,認識越高,社會的整體素質就會越高。社會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群眾組合起來的。群眾和諧了,社會也就和諧了。群眾文化發展了,那社會和諧也就會進步了。社會的和諧進步更加快帶動了群眾文化的發展。兩者是相互關聯,相互進步的,是互利互惠的,社會和諧發展,人民群眾才能安居樂業。要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進步,就必須要以群眾文化的發展作為指導的方向,找好群眾整理文化發展的重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達到最直接的效果。
三、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保障和前提
社會和諧的進步不是一步到位的工程,它需要漫長的路程,是長期的工作。群眾文化的提高也是漫長的過程。群眾文化在促進社會和諧的進步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逐步的加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從而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的進步。群眾文化的教育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是社會和諧的精神支撐。群眾有很強的傳播信息的作用,文化在人民群眾之間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所以我們要廣泛的建立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成立文化中心、休閑驛站、文化館等等,讓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播和發揚,讓社會和諧的進步的精神能夠深入人心,得到全民的認可和支持。通過文化活動的傳播和發揚,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豐富了人民大眾的生活精神內涵,塑造了他們美好的靈魂,提升了他們的精神境界,社會風貌就會因為群眾文化風貌的改變而改變,社會和諧就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進步。
四、提高群眾文化,創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和諧功能,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為社會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隨著社會的高速迅猛的發展,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逐漸明顯、人們的心理變化,矛盾的擴大和激化,社會現象越來越復雜,人與人之間變得不信任,相互猜忌指責,抨擊,所以人們在長期生活工作上的壓力日益加大,心態開始變得浮躁。在社會體制的影響下,金融危機、住房危機、事業危機等等都可能激化矛盾。群眾都存在不安的情緒和心理的不平衡。面對社會的現象,需要宣泄一種不滿的壓力,導致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時有發生。所以要改善這種社會矛盾的計劃,提高群眾的認識,正常、公平、客觀的看待面臨的問題,妥善的處理所面對的困難,社會才能和諧的發展,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可見群眾文化提高,創建和諧社會意義遠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奮斗。
當前,群眾文化發展的前景目標遠大,我們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科學化的研究。社會和諧的發展直接制約人民群眾生活的質量。群眾文化的提高和社會和諧的發展是無法分割的整體,兩者的進步和發展是相互的。社會和諧是一切事業發展之基本,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和諧是前提,群眾是基礎。沒有社會的和諧穩定,就沒有群眾文化的豐富多彩和生活的安居樂業。社會由群眾組成,群眾來自社會的大家庭。加強群眾文化的教育,社會和諧也必然就隨之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新平.淺談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與思考[J].學理論,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