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
摘 要:古箏,是中國古老的一種民族彈撥樂器。它的優美音色、多樣化的演奏形式以及深邃的音樂表現力給人留下深刻、美妙、難以忘懷的印象。古箏彈奏所流露出的古典韻味更能體現剛柔相濟、陰陽結合的審美觀,古箏優雅靜謐的表演、激昂婉轉的曲調,對于現在的人們來說,更有蕩滌人們靈魂、豐盈內心的功效。本文主要探討古箏在群眾文化現實中表現出的現象,以得出當前古箏的多元化發展現狀。
關鍵詞:古箏;群眾文化;多元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210-01
自古以來,古箏就是家喻戶曉、雅俗共賞的傳統樂器。不但在古代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更受到現代各個階層人們的歡迎與喜愛,在很早的時候就傳到了國外,包括日本、朝鮮和東南亞。今天,在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廣為流傳,甚至遠渡歐洲,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都能聽到清麗典雅的華樂箏曲。古箏在為人類音樂文化寶庫增添財富的同時,也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這一古老的華夏民族樂器正迎來繁盛的多元化發展時期。
一、古箏的大眾化普及
隨著時代的發展,古箏藝術越來越走近人民的生活,對群眾文化豐富娛樂生活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
1.社會業余藝術學校的古箏教學日趨增多。古箏的學院教育事業從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發展到今日,高等古箏專業教育為古箏人才的培養、古箏藝術的傳承乃至大眾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越多的高等院校專業畢業生踏入社會,供職專業團體演奏、從事群眾文化工作、自主創業開辦業余藝術學?!罱鼛啄陙恚瑩碛泄殴~教學師資的社會藝術學校日漸增多,滿足了喜好古箏的群眾學習需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今天,選學古箏的人越來越多,更是出現了老少群起學古箏的盛況。
2.古箏經典的表演高頻率在舞臺展現 。近代古箏藝術流派紛呈、名家輩出,古箏樂曲也有更廣泛發展,樂曲隊伍建設也頗有成績。針對各個演出不同的主題、地點、環境、觀眾欣賞水平,在群眾文化藝術的舞臺上,廣大群眾不能只欣賞到《漁舟唱晚》、《高山流水》這樣的樂曲,更多名曲被創新形式演繹,豐富到各個類型的演出中,充實觀眾的耳朵,增添獨具中華民族的色彩。
3.古箏音樂作品的通俗、流行化。長期以來,被譽為經典的古箏傳統樂曲固然少數,還有很多古箏的優秀音樂作品沒能被傳播流行。為了讓喜愛古箏的人們能夠鑒賞更多的作品,也為了古箏及其音樂更廣泛的傳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打破了對民歌樂調改編這一古箏音樂創作的重要常規方法,將目光轉移到深受群眾喜愛的影視插曲、流行影視歌曲以及流行歌曲的改編創作上來,技術難度水平安排的合理而且利于廣大群眾愛好者演奏,通過網絡、手機音樂、微信、公眾號等方式迅速傳播,卓有成效。
二、古箏的藝術表演走近群眾
人們談到古箏,就會想到中國山水、中國的美學、中國文化,會很自然地與安靜祥和聯系到一起。箏曲音韻典雅含蓄,旋律流暢優美,能表達許多層面的東西,如人的悲喜、憂傷、歡快等各種情緒,自然界種種情景,社會生活場景等。隨著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提上日程,學校和社會對音樂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民族傳統音樂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并且,作曲技術的日益提高、演奏形式的發展改革和人們對不同音樂風格的追求,古箏的藝術表演已經走近了群眾的日常生活。不論在音樂廳或者社區廣場,尤其是網絡的傳播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1.音樂廳演出。古箏表演在音樂廳演出的形式和內容一般來說可以分為音樂會演出、大師課講座兩個方向。音樂會演奏的內容通常是經典樂曲、技術性較難、藝術性較高的音樂作品,需要觀眾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鑒賞能力。還有大師課和講座,主要是以已經學習或者從事這一專業的成人、學習古箏的琴童及家長和古箏愛好者為受眾目標。雖然時間、地點需要按照既定通知,但是很多時候也會出現一票難求的狀況。
2.社區、廣場演出。古箏藝術在當今的發展不僅僅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導向、關注、眾多箏家的主體努力,還得益于我們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其實喜歡古箏的群眾還是很多的,可是藝術表演音樂會的票價高、作品藝術性強、時間固定、欣賞能力要求高,無法滿足廣大群眾的相對廣泛的需求。社區、廣場的演出,相對于音樂廳平易近人,沒有門票消費,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而且這種演出的節目更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實際,讓觀眾喜聞樂見,觀看的有興致。還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和互動,增加跨界的融合,形成“通俗性”,甚至可以再深入普及。
3.網絡傳播。新的主流傳播媒體――網絡的出現,大量的網站、論壇、微博、微信和公眾號應運而生。有介紹古箏基本知識的,交流演奏技術的,招生的,銷售古箏和曲譜的、教學的……它為古箏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學習、交流、拓展、欣賞等個性和多樣的深層需求,使古箏擁有更廣泛的群眾普及基礎。
三、結語
在當今的群眾文化發展中,利好政策、更多的有效傳播方式、新的作品、新人都是推動古箏藝術多元化發展的動力。煥發了青春的古箏在為新時代服務, 以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方式走向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劉金博.古箏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論文發表向導網,2014(03).
[2]蘅娘.網絡時代的古箏普及與發展[J].中國箏曲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