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本文探討了合作學習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結合筆者的經驗,闡述了在熱身活動、課文理解和結構分析、詞匯學習、課文解說、寫作技巧、閱讀技巧、練習等七個方面應用合作學習的具體做法。針對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合作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229-01
一、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①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教師起一定的指揮和指導作用。合作學習往往會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可以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中解放出來,達到雙贏的效果。
綜觀各種有關合作學習研究的資料和成果,各位學者專家對合作學習內涵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幾個層面:(1)合作學習是以group work為主要形式開展教學活動;(2)合作學習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共同合作的活動;(3)合作學習是以教師的任務為導向的活動;(4)合作學習的成果評定強調小組作為一個整體;(5)合作學習是由教師掌控整個過程,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簡單點說,我們可以將合作學習定義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教師布置一個學習任務,以小組的整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由教師掌控,師生共同配合,達到一定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合作學習包括5個基本要素:正相互依賴;個體責任感;小組交流;社交技巧的培養與小組進程的掌握。合作學習是長期以來得到了充分實踐肯定的一種教學模式,尤其在語言學習與教學中有著極大的優勢。②
合作學習的產生有著堅實的理論背景。它以建構主義理論和二語習得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互動,建構主義理論重視學習者在建構知識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強調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主張由學生自我控制學習進程,自我建構學習目標。二語習得理論主張課堂教學時,應盡量給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把學生引導到真正的言語交際活動中。③
二、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課堂設計
教材簡介。《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是由鄭樹棠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再版,針對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教程。同時它提供了光盤和網絡等輔助手段,供學生自學。《讀寫教程》每單元以一段100詞左右的Preview開始,言簡意賅地點出本單元的主題。在Preview之后,單元內容分為Section A 和Section B兩個部分:每部分包含一篇課文和相關的練習。
課堂設計。一般八個課時完成一個單元。具體安排如下:第一課時為導入和課文A結構分析和寫作技巧講解。第二課時學習課文A的重點單詞和短語。第三課時為課文A的語言點。第四第五課時為課文A的課后練習。第六課時為課文B的詞匯學習和閱讀技巧的講解。第七課時為B的課文理解及語言點。第八課時為B的課后練習及聽寫或文化補充等。
三、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從上表可以看出讀寫課程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大塊內容:
1.熱身活動。Warming - up 活動作為整個英語教學活動的開篇,在控制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道德情感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常用的做法有:(1)分組討論。教師通過視頻短片、圖片、音頻等比較直觀的方式導入與主題相關的話題,學生分成小組討論教師根據主題設定的問題。然后由小組代表陳述觀點。這種方式可以使全體同學參與到英語討論中來, 彌補了只有少數同學有機會練習口語的不足。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四單元“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時,學生前后兩排隨機組成小組探討“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in a job interview?”,五分鐘后由學生代表陳述小組觀點,最后老師做總結。(2)角色扮演。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七單元“Face to Face With Guns”時, 筆者要求學生課前排練角色扮演, 然后在上課時呈現給其他同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參與度高,有的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道具,有的制作了視頻或配備了音樂,有的還進行了改編。(3)做presentation。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Time-conscious Americans”時,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跨文化交際的一個方面,分工協作,課后收集資料,制作PPT,課堂上找代表陳述。
2.課文理解和結構分析。對于課文的理解,結合課后練習中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要求前后兩排的同學隨機在課堂上討論,整理出文章的結構,并由一人執筆,以小組為單位交一份結構示意圖。老師最后在黑板上梳理出文章的結構,深化對文章的認識。
3.詞匯學習。Section A Section B課文中的單詞一般比較多,老師不可能一一講解,學習新單詞時,要求合作小組充分利用其資源,正確領讀單詞,糾正其他組成員的讀音錯誤,小組查閱資料并講解老師點的積極詞匯的用法;然后小組討論做題并講解課后練習Vocabulary.
4.課文解說(重點學習以及難點講解)。筆者通常是先用PPT呈現課文中active expression的中文意思,然后要求小組合作到課文中找英文的表達方式;對于長難句的理解,一般先點出幾個典型的長難句,要求以小組為單位,一組分配一個句子,找出句子的主干,分析結構,一人一個版本,小組挑選出最佳版本與大家分享。
5.寫作技巧。每個單元課后都有Structured Writing,要求學生用課文中學到的一個寫作技巧寫一段作文。字數不超過80個字。老師布置寫作任務后,先給大家呈現范文,然后小組討論構思,課后執筆完成上交。有時候會讓小組成員在課堂上互相批閱作文。
6.閱讀技巧。每單元Section B都介紹一個閱讀技巧。依據每單元的具體內容采取教師講授或小組討論等形式。
7.練習。練習中的選詞填空、完型填空要求小組課前準備,課上積極踴躍發言,每講解一段小組成員各額外加一次平時成績的分數。
四、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一)出現的問題
合作學習雖有著很多優勢,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如應用不當,也會出現問題。總的來說,以小組討論為主要形式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學生合作不積極。在開展小組活動時,有時候全班同學集體沉默。組長不知道怎么安排任務,組員也不知道該怎么做,該說什么。合作學習形同虛設。或者在老師的鼓動下,熱鬧了一陣子,就又恢復了平靜。
2.合作學習有時候成了個別同學的任務。當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要求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時,往往成為小組長或某個人的任務。組長沒能協調好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將任務分配落到實處。更多的時候組員不夠配合,讓小組合作成為了大家的負擔。或者互相推諉,不想承擔應有的責任。任務布置后,好像跟他沒關系,讓一部分同學焦頭爛額。
3.參與度不均衡。有的同學非常喜歡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積極參與,能成為小組的領導者。而一些基礎較差,不自信的同學往往不喜歡表達,坐在那無所事事。這種活動往往成為了某些學生的主場。并沒有充分調動每一個同學。
(二)對策
針對以上存在的幾種情況,要想切實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充分考慮任務的可行性。教師對任務的設置要周密考慮。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充分發揮每個同學的力量。比如設置一項閱讀任務,分析一篇閱讀理解的某個題目。要求小組成員每一個都要參與。一個同學做記錄,幾個同學參與四個選項的分析,記錄員標注同學姓名,最后找個同學上臺講解。這樣的活動下次再互換角色,規定沒有上臺講過的同學必須要來講解等等。
2.對小組活動的評定要能激勵每一個同學。活動任務布置后,接著是開展的環節,最后是評定的環節。教師對小組活動成果的評定機制就直接牽涉到能否激勵學生更好地參與。比如教師可將小組活動的成績將作為每個小組成員的成績。組員會有一種共命運的感覺。組員之間會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
以上是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感觸,在實際的操作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教師要善于不斷地積累和完善,以期找到更好地方法來推動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注釋:
①侯翠英.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及其內容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神州,2012(06).
②曹軍,李明.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對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01).
③鄒薇.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反思[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