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娥
摘要:民主推薦使干部選任工作打破了傳統選拔方式的封閉性和神秘化,充分體現和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是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大進步。為使干部選拔工作中的民主推薦更科學、更合理,以便選出來的領導干部更符合民意,更優秀,本文分析當前民主推薦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本人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相應改進措施,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干部選拔;民主推薦;問題;措施
一、當前民主推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群眾性”成色不足
發現群眾公認的黨政領導干部,是民主推薦的使命。可是,依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2002年7月9日頒布實施)第12-15條規定“民主推薦”的范圍限于全站及本部門的干部職工,以領導干部為主、普通干部和職工為輔。這樣一來,民主推薦中的民主,僅僅是干部職工范圍內的民主,甚至是領導干部范圍內的民主。由民主推薦產生的黨政領導干部,可能只是干部職工公認的干部,甚至可能只是領導干部公認的干部,未必是人民群眾公認的干部。所以,民主推薦存在著“小群眾”代替“大群眾”的問題。民主的真正價值在于,領導敬畏群眾(公眾+普通干部),而不是領導敬畏干部。現行的民主推薦只能做到領導敬畏干部,因而難免出現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只要和諧不要原則”、“只講團結不講嚴肅”的情況,導致監督失效。
(二)優汰劣勝
現行的民主推薦,通常的做法是把一定范圍內符合干部選任條件、具備任職資格的所有人員都作為推薦對象,由投票者按照擬任職數進行等額投票表決,超過等額數即視為無效。從眾多的推薦對象中產生的擬任職人員,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得票數并不集中。易出現下列情況。
1.“被多數人所討厭的人”勝出。民主選拔黨政領導干部的本意是,推選出大多數人認可、肯定的人。而在特定的條件下,投票結果與投票初衷可能南轅北轍。投票理論表明,如果實行相對多數規則,就可能出現“被多數人所討厭的人”勝出的不合理現象。原因在于,“好人”相爭,“壞人”得利。
2.錯殺有能力的人。如果規定勝出的最低得票率越高,哪些能力不達標,不適合當選干部的人勝出的概率就越小。當勝出的最低得票率為50%以上時,即實行過半數規則,哪些能力不達標,不適合當選干部的人勝出的情況一般就會消失。然而,確定勝出最低得票率的同時,民主推薦也增加了失敗的可能性易造成所有推薦對象的得票數都達不到勝出的最低得票率。因此,勝出的最低得票率定得越高,民主推薦失敗的可能性同時也會越大。
(三)崗位差異干擾
民主推薦的邏輯假定是:得票越多的干部,綜合素質應該越高,任職的能力應該越強。然而,民主推薦的得票,不僅與推薦對象的綜合素質相關,還受到推薦對象的崗位屬性的影響。一是崗位“含金量”。不同崗位的知名度、出鏡率、重要性等,往往不同。在相對主要、相對重要的崗位上工作的推薦對象,容易得到高票。如果這些干部的素質高,則無可厚非。實際上,沒有辦法保證這一點。二是工作“親和力”。不同的工作,具有不同的人緣親和力。有些工作任務具有更多的“討好”性,有的工作任務帶有更多的“刁難”性。三是觀念接班人。在人們的觀念中,排名緊靠某正職的副職是該正職的當然接班人;副職之下的下級正職,是該副職的當然接班人。對于民主推薦,特別是定向推薦來說,這種觀念勢必影響其結果,造成觀念接班人容易獲得與其綜合素質未必相稱的高票,進而占據本不該得到的競爭優勢。在現行的民主推薦中,許多投票者與推薦對象的工作關系十分松散,了解推薦對象的綜合素質不多,其投票行為受到觀念接班人思維定勢的影響會更大。
二、民主推薦的改進措施
如前所述,民主推薦僅僅是干部職工層面的民主,還不是公眾層面的民主。要把民主推薦作為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必備環節,就應該改進現行的做法,以降低優汰劣勝的出現率。
(一)充分尊重民主推薦的有效票數
實行以票取人,實質是盡可能地追求選票的真實“含金量”。對于拉票騙票者、業績平庸者、思想道德低劣者,應該公開證據并允許當事人合理申訴。這樣做,既保障干部職工的選舉權利,又取信于干部職工的政治良知。
(二)多個擬任職位同時定向推薦,用雙向多薦制取代雙向一薦制
現行的做法是同一推薦對象的姓名只能在多個擬任職位出現一次,同一擬任職位只能推薦一位推薦對象。否則,即視為無效票。應當允許同一推薦對象出現在多個擬任職位。擬任職數是多少,每個職位推薦的人數就是多少(而不是只推薦1人)。當某人在多個擬任職位的得票都名列前茅時,可以以得票率更高的職位為其擬任職崗位。
(三)適當進行非定向推薦
《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認可的民主推薦形式是定向推薦。其優勢在于,參與推薦者可以把崗位需求與干部素質結合起來考慮,突出了針對性。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注重論資排輩,抑制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難以避免部門內部的“近親繁衍”。我們認為對于專業性不強的領導崗位,以非定向的民主推薦為宜,即事先不向投票者公布擬任職位,只公布擬任職數。
(四)建認民意代表制
僅僅在干部職工的范圍內民主推薦黨政領導干部人選,弊端很多,也不完全符合民主的本意。若擴大民主推薦范圍至普通公眾,又會導致干部選拔成本大幅度增加。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是建立民意代表制,由民意代表代替公眾參與民主推薦。
參考文獻:
[1]張彥軍.對優化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的思考[J].領導科學,2012(2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