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霞
(岷縣岷州中學 甘肅 定西 748400)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系統掌握語文知識、深化對語文的理解的一個重要的階段,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反思性教學是一種啟發學生語文思維的教學方式,迎合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知識能力水平。本文結合現有的研究資料,論述了反思性教學在高中語文應用中應該注意的要點。
關鍵詞:高中語文;反思;教學目標;教學方法
隨著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新課標對高中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師應該在領悟課程改革理念的基礎上,根據高中語文的教學特點構建一個“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這就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反思性教學。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在教學實施之前應該對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是因為教學目標在語文學習中能夠起到導向和控制的作用,如果教學目標過高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要,那么會降低教學的效率。而教學目標過低則不利于知識的學習,影響學習基本知識的掌握。因此合理定位教學目標,是教師運用反思性教學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要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目標并理解其意義,知道確定的目標依據和實現的措施。這樣師生雙方就會達成共識,同心協力的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否則學生就不會參與進來。只有當學生認同目標時,老師才能通過啟發、說明等手段將之轉化為學生的追求,從而實現需要上的一致,認識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鳴。為了實現目標,教師設計一定的教學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驟等,無論是聽說讀寫,還是參觀研討,無論是教學過程的編排,還是教學手段的謀劃,都應精心務之。但是,所有這些都必須堅持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使學生能夠接受并配合起來。這種配合越協調、越默契,教學的效果越好。所以,組織策略,必須有針對性、可行性,要順應學生的實際狀況,有利于學生的活動表現。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參與的時效性。否則,教師有再好的策劃到頭來仍是紙上談兵,孤掌難鳴。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反思是一種思維活動,反思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人利用自己的思維、知識等對事物進行反復認識、體會、加深理解的過程。而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學會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著眼于“精英”培養,教學的內容針對性強而靈活性不足,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喜歡面面俱到、一味地想通過加深知識層次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表面上看迎合了學生的發展需要,實際上卻是一種拔苗助長的行為。如在學習莊子《秋水》時,某位教師在課堂上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分析莊子哲學中的“萬物齊于一(事物沒有差別)”的思想,盡管引經據典補充了課本的不足,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但是莊子的這種思想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過于抽象化,根本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師能夠反思一下,就會發現問題出在教學理念的上,教師的思想仍然是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為主,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體系發展的需要。這樣教師在另一個班的教學中可以降低內容難度,突出語文知識的“基礎性”,就可以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三、對語文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手段,良好的、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上,現在多數語文教師已經習慣了使用問題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教師在備課中精心設計問題,在課堂上還要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隨機補充一些問題,看似是為了學生考慮,但是這種滿堂問的教學方法卻剝奪了學生參與到知識學習中的權利。通過反思就可以發現這種教學方式還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與素質教育提倡的互動式教學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找資料,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質疑權威,提倡師生合作、學生之間互相合作。除此之外,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對話空間,讓學生對教學的內容、問題進行充分的反思,變提問問題為思考問題。
四、以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新型師生關系為基礎
傳統的師道尊嚴,教師的封建家長式的權威意識,導致了大部分學生絕對的服從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舊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們教師觀念的落后,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如今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接受信息廣,老一套的封建家長式的教學早已不適應了。據此兩點,我們就要敢于且必須放下架子,勇于丟掉面子,給學生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氛圍。學生只有在多說、多寫、多做的鍛煉中,在說錯、寫錯、思錯的寬松的訓練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我在多年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努力創造此種情景,例如:與學生建立坦誠、平等的兄長、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無話不談,激烈爭辯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敢于說“不”、敢于提出尖銳的問題的思維習慣等等。這樣,不但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樣也贏得了同學們的信任、尊敬和親近,也迎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發揮了學生的潛在主體作用。因此,我在幾年的教學中,學生不但覺的學的輕松,而且學的愉快,學的主動,成績也名列前茅。“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勤于調整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實際效果。只有在不斷的總結、思考完善當中,才能達到通過調整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反思性教學”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通過改進措施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應該總結自己的改進經驗,形成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教學成果,有效地防止原有的問題再次出現。
總之,在教師的反思能力當中,自我監控和教學監控是兩個相互補充的部分,教師在實施反思性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強化教學過程的反思,構建一個全面的反思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