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在有效的語文課堂時間內(通常為40分鐘),以一定的閱讀文本為依托,利用教材等語文教學媒介,引導學生在和教師、文本的多方對話中,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并盡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肩負著為學生語文學習打好基礎的語文知識教學、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教學和樹立學生正確閱讀觀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在有效的語文課堂時間內(通常為40分鐘),以一定的閱讀文本為依托,利用教材等語文教學媒介,引導學生在和教師、文本的多方對話中,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并盡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通過調整閱讀教學策略,投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等,獲得盡可能大的閱讀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明確具體
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學習,主要是對語文基本字詞音的學習和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而這種語文能力的培養是貫穿整個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始終的,是一種循環漸進的過程。如對默讀的學習,在語文新課標中整個小學階段都有標出,但仔細研讀課標,就會發現,它實際上對每個階段的要求是不同的:1-2年級的要求是“學習默讀”,3-4年級是“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5-6年級的要求是“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小學語文教師要清楚現階段的關于默讀教學目標,就不能簡單的表述成“學習默讀”,必須要用明確具體的此舉表述教學目標,以更好地指導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小學整個階段有6個年級跨度較大,且目前我國有多套小學語文教材(最為普遍的是人教版、蘇教版和北師大版等)每個版本都是選擇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同一篇閱讀文本,可能針對的是不同年級階段和地區的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也就不同。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文本所處的實際位置來制定教學目標。
二、教學方法要參考教學的情境
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要根據學科特征和教學內容進行初步定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多都是圍繞某一篇特定的文本展開的,沒有像化學和物理課的實際操作技能明顯的內容,故一般是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為主,兼顧其它非語言形式教學模式,運用較多的有:講授法、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多媒體展示法等。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文體,教學方法也就不同,如:兒童詩歌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朗讀法,詩歌的篇幅一般精短,但富含的情感卻又極其豐富,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更加容易體會詩歌中深沉的蘊藏;說明文一般以多媒體演示法為主,通過對說明主體圖片甚至視頻的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文本。相同的文體,文本內容不同,教學方法也會不一樣:記敘文有記人和記事的區別,記人的記敘文多采用討論法,師生在討論中得出人物形象的具體特征;記事的記敘文可采用小組合作法,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自導自演,深入了解文章。同一篇篇目。教學目的不同,教學方法也會不同,如:同一篇目有時不會只講一次,出于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也會有所調整。在《秋天的懷念》新授課的講解中,主要是以講解新內容為主,教師會采用講授法和多媒體展示法進行講解;但如果為了鞏固或復習,教師可以選擇練習法、討論法等。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
學校是教師的工作地點,教師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對教師對教師的專業素質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只有在良好的學校環境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如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營造一支良好的教學隊伍應該是學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即教師們常說的“國培計劃”,是2010年教育部和財政部開始實施的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國家級培訓項目。這個項目包括“中小學教師示范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這兩個項目,主要采取骨干教師脫產研修、集中培訓、大規模教師遠程培訓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國培計劃”對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和正準備走向小學語文課堂的應屆師范畢業生都是一次學習和提高的契機: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參加“國培計劃”,可以集中接觸到更多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并與他們針對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問題進行交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教研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能力;應屆畢業的師范生通過參加“國培計劃”,把課本上的內容和實際的課堂結合起來,在真實的教學活動中去體會,不但能加深對小學語文教師這一職業的認知,還能切實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為日后的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多彩的課堂形式
優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例如教學《翠鳥》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么動物,從課本中、電視中、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以及課外資料,初步了解翠鳥的有關知識,體會翠鳥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給予保護。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翠鳥到底有哪些具體生活習性呢?這時教師為了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說:“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你們課后繼續查找資料,等找好資料,我們再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實現了課堂向課外開放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總之,當學生的閱讀發言出現問題時,教師及時地善意地提出建議,用真情引領學生,從而獲得閱讀教學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