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海
摘 要:當前,加強現代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實踐中也存在著認識上的一些誤區,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只有把現代教學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努力探索現代技術手段的使用策略,積極促進各種技術手段之間的互助互補,才能促進教學技術體系整體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誤區;改進策略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誤區
隨著教育的發展,教育教學的手段和模式由原來的“粉筆、黑板、一張嘴”發展到運用錄音機、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展示臺、多媒體及網絡資源輔助的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習變得愉快輕松、趣味縱生。但是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有相當多的學校和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不清楚,從而導致部分老師對現代教育技術過于“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濫用,以致學生始終處于“電閃雷鳴”之中;有的教師由于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等因素的束縛,“穿新鞋走老路”,把“人工灌”變成了“機器灌”,或是“人工灌”加“機器灌”,學生依然圍著課本知識和教師的思維在轉,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自主性和主體性仍然難以發揮;還有的老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可有可無,過去的粉筆加黑板不是照樣出成果嗎?除了如上認識誤區,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著以下幾個不容忽視的誤區:
(一)過分依賴現代教育技術
據調查,如今課堂教學中,相當多的教師認為使用多媒體手段的概率越高越好,甚至多達60%的老師認為其在課堂中全程使用多媒體手段,這種教學也使得前期課件制作過程花費了上課時間的幾倍至幾十倍,課堂設計的物質成本和時間成本過高,而效果未必良好。在一節課中,一會兒音樂錄音,一會兒習題幻燈,一會兒錄像電視,一會兒又媒體演示,教師一心想把所有的手段都用在課堂上,則會產生華而不實,適得其反的結果。多媒體搬家式的課堂,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學生感覺疲勞,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課堂為新穎
目前的各級各類公開課中,許多人都認為要取得好成績,必須使用多媒體手段,唯有如此,教學才能體現出現代化和新穎性。似乎,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時尚,不用則是落伍的表現。許多公開課花里胡哨,卻忽視了在課堂上對孩子最基本能力的培養。多媒體課件展示從上課用到下課,一字不落地展示課本中的習題,甚至連板書都要用媒體展示,媒體的展示成了課堂的主角,不能說明媒體運用是為解決一個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效果,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教育技術和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既浪費了時間,又不能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服務,這樣顯然是不對的。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而不輔助學
多媒體課件圍繞教師的教學過程設計,顯然以教師為主體,以圍繞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來服務教師,輔助教師;但是往往忽略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解說員的角色,就不能兼顧全體學生,更難以培養學生的個性。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如果超出課件預設的范圍,往往有教師會緊張甚至手足無措。于是,經常出現授課老師“逼供”的方式,努力逼學生供出教師所需的答案,所以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卻只能按照老師設定的流程配合老師完成教的任務,至于學生學習的任務是否完成,則難以估量。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情感交流的活動,而僅僅考慮教師教而忽略學生學的多媒體課堂,就不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能力,也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走出誤區的對策和建議
(一)更新觀念,正確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教育改革,觀念是靈魂。只有樹立“教育技術的發展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制高點”的教育觀念,才能真正從思想上、觀念上和行動上投身于教育改革,主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的要求。為此,要做到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是創新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深刻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二)以人為本,營造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良好氛圍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到底要干什么,是單純的知識移植或美麗的畫面展示?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是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上為了誰和服務誰的核心問題。由于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過多看重,導致了相當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多地濫用現代教育技術。但是,無論現代教育技術多么發達,它始終是服務于學生的主動發展。所以,教師必須樹立“以人文本”的教育技術觀,走出技術至上的誤區。
(三)強化培訓,培養正確的教師轉型意識
面對迅速變化的新知識,面對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的學生,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必須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習,參加相關技術培訓,才能使現代教育技術真正落到實處。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中介的教學過程是一種交往過程,師生之間是以信息交流為中心的人與人的特殊交往關系。主體性、交互性、互惠性是這種關系的主要特征。學生個性解放,生命意義的提升,應該是教師始終關注的。為此,教師需要自我學習、自我鉆研、自我加壓、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面對現代化教育技術,我們既不能盲目地接受,也不能一味地排斥,應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各種技術手段之間的協同互補,促進教育教學技術體系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葉平.搶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點[J].教育探索,2015(2).
[2]黃宇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策略[N].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