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榮春
(岷縣岷州中學 甘肅 定西 748400)
摘 要:為了改變現行教學模式“一鍋煮”“一刀切”的現狀,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探索,嘗試自主分層教學,在尊重學生自我認定選擇的前提下,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關注和發展。自主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就是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設計不同要求的教學目標,以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學有所得,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關鍵詞:高中化學;自主分層教學;自主性;變動性
自主分層教學模式是班內分層次教學模式的一種,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提出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根據自己知識積累程度和能力水平或者自身需求,學生自主選擇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層次要求,達到更高的層次要求。分層自主性和層次變動性是自主分層教學模式的創新之處。
一、自主分層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設計
自主分層教學模式是在分層教學模式研究的基礎上將學生分層環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學生需根據教師提出的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和自己的知識層次、能力水平或自身需求進行自主選擇,所以本研究采用的教學流程將學生分層環節放在了教學目標展示的后面,具體按如下流程實施教學:
二、自主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和展示
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將教學目標分成三個層次,由于本研究是在高三階段實施,高考的因素不得不考慮在內,所以在教學目標分層時結合學生的高考達成目標。一是以合格為標準的“A層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達到基本等級,例如學業水平測試的C等級,同時,讓學生具備一些基本的化學知識,以及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二是以良好以上為標準的“B層教學目標”,學生對化學表現出一定的興趣,通過化學學習培養能力;三是以優秀為標準的“C層教學目標”,將化學學科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以此為目標的學生在化學上可能有更高更遠的發展。教師確定了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之后,可將教學要求展示于眾,任學生自主選擇。
(二)學生自主選擇分層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就是分層的自主性,之前的無論是年級分層教學、走班分層教學,還是班級內分層教學,學生的層次劃分都是由學校、教師定奪,而且分層依據相對單一,分層教學效果受到影響,也會傷害到一些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造成學校與學生家庭的矛盾。本研究將分層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自己,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理想、知識基礎、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而且層次是可變的,允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選擇標準,尤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要求。在學生選擇時教師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分層,之前教師需制定不同教學目標,然后根據不同目標編制分層學案,同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自主選擇加以指導,防止學生在選擇時降低自我要求。
(三)自主學習,分層達標
學生選擇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后,對照目標,結合教師編撰的分層學案,先完成自主學習,達成各層基本目標。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學生可以按層次分組,在自主學習時展開討論,相互促進。
(四)課堂教學的分層實施和檢測
學生自主學習一般用25分鐘左右,剩下的時間教師大約花10分鐘指導各層比較集中的問題,總結各層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和收獲,還有10分鐘進行分層課堂檢測,進一步檢查各層達標情況。
(五)課后分層指導
課后的分層指導分為三塊:分層作業、個別輔導、研究性學習。作業分層顯而易見,個別輔導主要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研究性學習則是針對喜歡化學,且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課外拓展提升化學研究能力,拓展視野。
三、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在高三一輪復習結束后,將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比較,從測試成績、學生興趣、學生發展等多個角度進行比較,實驗班都有明顯優勢。分層教學后對A層和C層學生特別有利,原有的教學,不能做到兼顧,一般以中等學生為參照,從課前準備到課堂實施、課后檢測等環節都只能大眾化教學,簡單的說就是尖子生吃不飽,而個別后進生聽不懂,前者長期吃不飽,對化學課堂逐漸不滿,經常化學課做其他事,對化學只停留在應試層面,未能進一步開拓知識面、開發興趣、培養科研精神;后者長期聽不懂,最終破罐子破摔,也就徹底地放棄了化學的學習。從對照班成績看出相隔兩個月的兩次檢測,對照班沒有明顯進步,各層次學生數幾乎不變。而實驗班實施分層教學后,各層次學生都能兼顧到,A層學生夯實基礎,練習基本題,B層學生提高化學綜合能力和學習化學的興趣,C層學生拓寬知識面,提升科學素養,實驗班學生的等級變化比較明顯,尤其是尾巴小了,尖子生群體大了,真正兼顧到頭和尾,這種變化使整個班級學習化學的氛圍改變了,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多了探討和探究。
參考文獻:
[1][美]Dinae Heacox著,楊希潔譯.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孩子獲得成功[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2]蒂姆·奧布萊恩,丹尼斯·吉內著,陳立譯.因材施教的藝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