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室內外環境設計人才需求不斷的增大,同時,受到高等教育逐年擴大招生政策的影響,目前我國國內的高等院校中,無論是美術學院還是綜合類大學,絕大多數都開設有環境藝術設計這一專業。隨著設計市場的迅速發展,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化,對設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都對高校環境藝術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TU2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203-01
一、目前國內高校的環境藝術教育模式
國內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走過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細化,再到更專業的分類這一過程,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和體系是和各大院校的傳統專業結構密不可分的,分析國內現有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1)重視美術基礎教育研究。美術學院傳統優勢專業是繪畫、雕塑等純藝術科目,開設環境藝術設計之初,也是由美術專業教師按藝術類學生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各大院校尤其是專業美術院校,均重視設計基礎課的教學,課程安排有素描、色彩基礎教學,手繪方案、手工模型制作等,用以培養學生的造型、透視以及審美能力。這些基礎教學可以解決學生后期的設計制圖、平面方案、空間設計等部分的問題;(2)倡導參賽教學,強化概念方案練習。通過教學初期的基礎表現教學培養,學生已經具備獨立繪制圖紙及模型制作的能力,達到進入設計階段的教學要求;(3)注重藝術理論在設計中的應用。高校設計教育又被成為“學院派”或“科班教育”,是因為這一專業從誕生至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模式化的教學方法,有著固定的設計方法和原則作為理論支持,學生通過對專業歷史的學習,對著名設計師和其作品的分析,能夠掌握一般設計規律和方法,并將這一理論原則應用在設計案例之中,所以,專業理論教學在高校的教育設置中一直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二、現行教學模式的利弊分析
設計方案本身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所以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教授固定的模式去解決不同的設計問題,而是更多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但對于培養高層次的設計人才來說,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1.基礎教育研究比重過大,浪費教學資源。美術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對學生日后的設計實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視的是,藝術類學生在考入高校之前大多已受過多年的專業培訓,能考入高校本身就說明學生在造型、色彩、透視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基礎,高校再花費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進行基礎教學,這種重復教學,拖延教學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被視為一種隱形的教學資源浪費。
2.過度的概念讓設計脫離實際。長期而大量的概念設計練習,可能會造成學生對實際項目把握不準確,不考慮可實施性,從而養成了只考慮概念與效果,忽略了可操作性這一實際問題,這對學生今后走出校園進入工作崗位是不利的。
3.設計理論教學與實踐不符。在目前的高校設計教學中,學習國內外經典案例,特別是對眾多著名的“設計大師”的作品深入探討教學是一個普遍采用的模式,高校教育的特點是擁有一整套完整的設計理論和原則作為教學的核心支撐,特別是在專業考試中,往往設計理論、風格、流派等內容更是考核的重點,學生背誦了大量的設計原理,卻很少接觸這些設計理論在實際案例中如何運用,怎么結合,這種單一理論教學與實際項目脫節的現狀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
三、從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分析未來教學模式的轉變
通過上述對傳統教學現狀分析,得出目前的教學模式是有一套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一種設計方法,但環境藝術設計終歸是一門應用學科,所面對的是不同的客戶與不同的場地、空間,隨著科技的發展,材料的豐富,人們審美意識的轉變,對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復雜與多樣,現行教學模式也應該跟隨市場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改變,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1.室外課堂的引入。室外課堂的概念是想從傳統的教室上課走出去,與現在普遍使用的考察實習課程類似,建議增加更多在項目施工現場授課的課時量,讓學生直接參觀甚至體驗項目施工的環節,再回頭去對照設計圖紙,最后再研究設計方案這一“逆向”學習過程,上課全程都在工地進行,這樣的學習環境能讓學生印象深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直觀的感受設計的魅力。
2.與一線設計人員聯合教學。聘請一線的工作人員教學,用以補充目前高校教師中普遍存在的理論教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將設計師的經驗直接傳達給學生,讓每一次的課堂都更貼近“實戰”,提高學習效率。
3.緊跟市場需求設置課程內容。以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為例,市場上每年都會有大量更新的輔助設計軟件出現,同時,傳統的一些軟件也逐漸的會退出市場,熟練掌握最新的設計軟件能大大提高圖形制作的效率,而這就需要高校教師能及時適應市場的變化,更新技能儲備和教學內容,避免出現一款軟件教授若干年而不變的情況出現。課程內容需要不斷的與時代接軌,這樣才能培養出能夠快速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端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文會.環境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