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玉琴
(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徐州 221116)
基于現在體育課提出讓體育回歸“教育”①
仲玉琴
(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徐州 221116)
當今社會是集“轉型、變革、新常態”多種矛盾融合的新時期,對教育而言,這是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多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時代,對體育也是如此。新課標提出后,人們慢慢地拋棄傳統的體育形式,新型體育課被運用到課堂,體育課程改革已經10年之久,對于體育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近年來一直是學術界的一大熱點問題,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觀察法等方法對現在體育課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體育課程 改革 教育
現在的體育課迫切的需要改革,體育課程失去了體育課原有的本質,在種種壓力下,體育課成為了三無課,沒有戰術、沒有運動量、沒有比賽。通過閱讀文獻,觀察提出現在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1.1 研究對象
從國內外各教育家對教育的不同觀點進行了分析,進而分析出體育課回歸教育的本質及問題,才能對象在的體育課進行有效的改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上查閱相關的論文,了解現在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2.2 邏輯分析法
運用各種邏輯方法對收集到的各類資料進行分析。
1.2.3 比較分析法
對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到一些規律性的認識和有益的啟示。
2.1 教育的本質
(1)國外教育家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如表1所示。(2)國內教育家對教育本質的理解如表2所示。
2.2 體育的本質
理解了教育的本質,體育的本質也就不難把握了,體育與教育相輔相成,體育對人的作用是其他文化活動無法比擬的(如表3所示)。

表1 國外不同教育家對教育本質的認識
2.3 體育與教育的關系
體育的本質是通過體育完成安全教育的目的。體育的核心是“育”,“體”離開了“育”這一形而上的層面,剩下的就只有身體活動或競技體育這一形而下的層面,而“育”沒有“身體”教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4]。
2.4 當前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2.4.1 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
季瀏教授指出,當下體育課是一種“三無課堂”。
(1)無運動量。學生上完一節體育課后不出汗是常態,大熱天學生仍然穿著長衣長褲上體育課。
(2)無戰術。在課程內容標準上,不強求知識系統和知識系列的完整,不直接規 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順序和教學進度,而是以學習領域的方式,明確學段目標和內容標準[5]。對教學的要求使用一些規定性的詞匯很難區分,如“初步掌握、完成、熟練掌握”,故常常導致重復學習,結果是學習了多年的單項的技術,卻一個體育項目都沒有學好,更不要說戰術了。
(3)無比賽。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或體育活動中發生的傷害事故增多,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學校并由此導致一些經濟、法律、民事糾紛,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和消極的社會效應,對學校與體育教師的工作產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響,故產生的結果是學校,老師不得不取消相應的課程和避免一切有傷害隱患的體育活動,體操在人們的觀念中為難度大,有危險,故其漸漸地從我們的體育課中退出[6]。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國外備受社會的重視,學生的鍛煉意識強烈,家長重視,學校體育非常的發達,在競技體育中占有主導地位,與國內的“無比賽”體育課相比,國外競技運動體制以學校為中心,是培養奧林匹克冠軍的搖籃,大學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高級階段。 對于長期以來所強調的競技性運動技能,新課程強調淡化競技運動的教學色彩,提出不復制競技運動的訓練內容與方法,注意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改造,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學中不能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割裂開來,這三者在教學中應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滲透到運動技能的教學中。

表2 國內不同教育家對教育本質的理解

表3 體育的本質
2.4.2 影響體育課的外在問題
由于體育課與學生的升學、就業等沒有必然的關系,與其他的課程相比,體育課要更加注重學生運動興趣的激發,只有對體育運動有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學習和練習。 “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賦予了體育更多的功能,也讓人們加大了對體育的重視。董翠香指出:如果把體育課的健康功能過于的放大,就與體育課這個學科的根本屬性相違背,而且會給體育教育者帶來無形的壓力。
2.5 讓體育回歸教育
2.5.1 讓體育回歸育人的作用
體育的本質是教育,體育是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體為德智的根本,沒有體育的教育是遺憾的,離開教育,體育發展的根基是不牢固的。“文體結合”“以人為本”的終身體育的觀念應貫徹始終。
2.5.2 體育課對人的教育作用
體育可以給人以思想品質的教育、心理素質的教育、體育意識教育,形成堅忍不拔、勇于挑戰,敢于吃苦等一系列的優秀品質。
2.5.3 體育課在育人方面的現狀
據調查,目前各個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體育教師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個別的學校為減少開支,并沒有聘請體育專業學生,且有很多學校減少編制教師的比例,應聘代課教師,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教師的基本知識不全面,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對體育教師的師資開發往往不夠,教師不能與時俱進,知識得不到更新,不能很好地教育學生專業的體育知識,教師的技術不過關,學生對教師無崇拜感,學習興趣不高。 國內小學階段能達到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學校不足50%。從新課程標準實踐的效果信息看,因課標沒有對教學的內容提出具體的要求,所以,老師可以自由的選擇教學內容,但是卻提出了一定的目標,可是從課程開展現狀看,一些體育老師無從下手,沒有了指導性的文件,該上什么教師不確定,從而使很多的教師開始散養,學生自由的活動。
2.6 讓體育回歸教育課
近年學校體育政策、規章、場館等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現實生活中以犧牲青少年體質為代價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的教育現狀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體育課被其他老師占用也較常有,體育課成為了無用課、擺飾課。
2.6.1 功利教育導致體育學科被“疏離”急切需要航標
中小學體育在教育中被遮蔽,“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最形象的說明,自恢復高考以來,應試教育肆無忌憚地擴張著它的爪牙,企圖將一切控制在它的手掌中,如“毒瘤”般影響著整個的教育,學校成為了“機器人“的加工廠,人文的血液流失,學校領導更是潛規則的將教育的資源向其他的學科傾斜,體育學科越來越被邊緣化,成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的休閑事情。
2.6.2 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體育資源的匱乏影響著課程的開展
前人通過調查發現學校對武術課和體操課的重視不高,沒有專業的場館,在教學中要用的器材也不完善,武術、體操的教學開展情況不樂觀。縣城學校體育教師人數嚴重不足,女教師比例少,排球的教學,課程安排少,教授的技術只能簡單、不夠全面,學生和教師很少在課余組織排球賽,排球訓練隊主要以比賽為主,不能很好地帶動學生的學習。
激發、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和技能,為青少年提供高質量體育教育,提升青少年體育意識、素養和鍛煉、訓練、比賽生態環境,在保住青少年體育鍛煉基本需求、兜住青少年底線的基礎上,發揮學校體育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把體育的教學從三無變成三有,要把學校體育與校外體育相結合,注重體育俱樂部的作用,形成處處有體育的現象。想要上好體育課,一定要注意細節,從基礎改變,首先要改善體育服裝,規范上課要求,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該建立更衣室與淋浴室。學校的體育課應該教會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努力使學生在學校生涯后學會一兩個可以陪伴終生的運動項目。要建立嚴格的畢業制度,把體育成績算到平時的考試中,在學校的家長會上,要及時地給學生家長匯報學生的身體狀況,使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身體,從而使學生家長重視體育。加大體育經費的投入,擴大體育教師的師資,定期組織教師的學習,加大體育教師的福利待遇,提高教師的地位。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們出版社,1995:60-68.
[2]盧梭.愛彌兒(上冊)[M].上海:商務印書館,1978:91-92.
[3]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1981.
[4]論教育中的體育和體育中的教育[M].商務印書館,1978:91-92.
[5]任大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產生與存在的問題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5):97-100.
[6]袁益民.江蘇省普通中學體操教學現狀之研究[D].蘇州大學, 2006.
G807.41
A
2095-2813(2017)04(c)-006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061
仲玉琴(1989,9—),女,漢,江蘇連云港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