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茂芳
【摘 要】本文闡明利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法進行化學復習時要注意的三個原則,闡述運用問題驅動式教學進行化學復習的具體應用,通過遞進式問題鏈建立一定的知識結構,用歸納式問題群突破教學難點,通過趣味性問題增加學生復習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化學 問題驅動式 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165-02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方法。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促進者”,因此,教學應該是“間接的啟發性的形式”。尤其是在復習中,更要注意這種啟發式教學。我們知道,提高化學復習課的課堂效率在化學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提高高中化學成績的重要措施,如果這一步沒有做好,那么學生就很難鞏固舊知識,提高學習成績。經過不斷總結和研究,筆者發現在復習中運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方法是一種比較好辦法,在此試探討這一種教學方法。
一、問題驅動式教學的內涵
問題驅動式教學指的就是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合理的問題,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并不斷優化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教師通過設計不同的問題,將自己所要講述的主要內容蘊含在相關的問題之中,然后通過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把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作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在學生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
二、設計驅動式問題進行教學時要注意的三個原則
(一)設計驅動式問題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問題鏈的層次性。復習課的主要特點就是對已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復習課原則上教師不再對知識進行講解。但是面對眾多的知識點,很多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歸納和總結。問題驅動式教學為學生的復習提供了一個點,通過這個支點,將所有的知識由淺到深地進行層層梳理和歸納。通過問題,找到“點”,然后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通過這種復習方法,使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總結并形成了一定的知識脈絡和知識體系。
(二)設計驅動式問題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問題群的代表性。復習課的主要目的就是挑選那些重點突出、有針對性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因此,作為高中化學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歸納出那些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拓展思維,引導和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思考問題,使得學生能夠深刻理解知識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當學生以后遇到相似的問題時,能夠迎刃而解。
(三)設計驅動式問題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問題的開放性和拓展性。復習課的另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對已學知識進行遷移訓練,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加強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因此設計驅動式問題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問題的開放性和拓展性。
三、運用問題驅動式教學進行化學復習的具體措施
(一)通過遞進式問題鏈建立一定的知識結構。所謂遞進式問題鏈指的是利用幾個與已知問題相關的問題,通過已知問題來進一步激發和引導學生朝著新問題的方向去思考。通過不斷地思考和研究已知問題,來增加對新問題的認識,不斷發現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并最終形成自己完善的知識結構。
這種遞進式問題鏈適合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復習,通過一個問題的提出,然后啟發學生進行思維,進而形成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的學習氛圍。經過學生的學習討論,發現新的問題,并解決新問題,最后形成一條完整的問題鏈和知識鏈。這些問題鏈把已經學習的零散的知識點,串成一條鏈條,形成一個體系。當然,要想取得如此高效的教學效果,要求教師有統管大局的能力,能夠設計出非常關鍵的問題。
例如,教師引入社會熱點問題,把相關的化學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如,減肥是很多女性都關注和熱衷的話題,但是在減肥的過程中,其實是由很多化學知識來支撐和完成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社會熱點問題,把與化學相關的問題都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引起人們肥胖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學生一般會分析出比如主食吃得多、甜食吃得多的原因。進一步分析,學生就會發現這些主食和甜食之所以容易導致人們發胖是因為這些物質就是糖類。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回顧糖類的化學式及糖類是如何轉變成脂肪的過程,最后找到減肥的有效方式,就是除了節食以外,還要增加人的有氧運動。這時候教師又趁機幫助學生復習有氧運動的實質,這樣學生就知道,有氧運動如何消耗掉多余的脂肪的原因。從這一問題串出發,把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
通過以上問題的設計與提出,將整節課貫穿起來。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點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將所有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分類,把有關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了復習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用歸納式問題群突破教學難點。所謂歸納式問題群指的是教師提出若干個相近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由于概念、定理等往往都是立體的、豐富的。通過歸納式問題群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突破難點,最終達到攻破教學難點的目的。因此,歸納式問題群適合于概念、定理和教學難點的復習。
例如,物質的量這個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知識難點。教師在復習課堂上簡單地回顧一下概念之后,直接提出一個簡單的計算物質的量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這一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順勢提出與這個問題相關的物質質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體積等計算的問題,這些歸納式的一系列問題把相近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成為一個相近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就能比較直觀地感知物質的量其實就跟物質質量等一樣是一種量,從而突破知識難點。在這個過程中,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避開書本上現有的例子,要把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提出來,讓學生運用自己已學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并從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突破知識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通過趣味性問題增加學生復習的興趣?;瘜W復習課,本來就是對已學知識進行再掌握,當學生面對已經學習過的舊知識時,大都不能提起興趣,這時候所設計的問題就要注意趣味性。如果設計的問題缺乏趣味性,或者設計的問題不合理,那么就不能激發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例如,教師設計“計算物質的量濃度”的復習問題時,由于物質的量濃度計算量常常比較大,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數據太過于復雜,那么學生的計算速度就會跟不上,也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導致學生在復習課上產生不良的情緒。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問題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化學知識點的復習。
問題驅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高中化學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這種教學模式。但是問題驅動式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在高中化學課的復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來對化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趣味性和合理性,引導學生回顧自己所學的知識點,進而幫助學生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